收纳装置及受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3336发布日期:2018-11-27 23:1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纳装置及受电设备。



背景技术:

受电设备是一种可以提供自身携带的电源,向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目前共享的受电设备的出现,出现了集中为多个受电设备充电的收纳装置。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受电设备的充电都是采用利用充电线充电,或者,利用基于充电触点的充电。

一方面,利用充电线充电显然需要执行插线和拔线的操作,操作繁琐,且受电设备的接口可能由于插拔次数太多,或者,插拔不恰当,导致受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坏掉,从而导致受电设备寿命短的问题。

另一方面,采用触点充电,在充电时,受电设备的触点必须和机柜内充电触点对准且贴合,若出现未对准或者未贴合的状况,就会导致充电不成功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及受电设备,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包括:

外壳,

至少一个容纳空间,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在所述外壳上设有通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其中,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受电设备;

供电模组,用于提供向所述受电设备供电的电能;

至少一个第一无线充电模组,与所述供电模组连接,用于与所述受电设备中的第二无线充电模组耦合,对所述受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可选地,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无线通信模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与所述受电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模组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提供的信息,确定位于对应的容纳空间内的受电设备的状况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具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交互,以读取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一控制模组;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还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的连接状态信息,并将连接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模组;

所述第一控制模组,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状况信息,确定对应的受电设备是否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组,用于输出预定提示信息;所述预定提示信息包括:所述收纳装置的操作提示和/或所述收纳装置的状态信息;

和/或

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操作模组,用于采集操作指令;

第二控制模组,与所述操作模组连接,至少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的工作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开关模组,用于通过自身的开关状态打开对应所述容纳空间或关闭所述容纳空间;

第三控制模组,用于结合所述开关模组的开关状态及与所述受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受电设备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和/或,结合所述开关模组的开关状态及所述受电设备发送的携带标识信息,确定所述受电设备所在的容纳空间。

可选地,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至少第一无线通信模组,用于与所述受电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模组进行信息交互,至少获取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及电量状态信息;

第四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读取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电量状态信息;结合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电量状态信息,确定出所述受电设备的充电量;根据所述充电量生成预设操作请求。

可选地,一个所述容纳空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和一个第一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用于与所述受电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模组进行信息交互,至少获取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五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及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连接,用于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读取供电状况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读取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及所述供电状况信息,确定出所述受电设备的充电量,根据所述充电量生成预设操作请求。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受电设备,包括:

壳体;

电池,位于所述壳体内;

第二无线充电模组,位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池连接,用于与收纳装置的第一无线充电模组耦合,对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可选地,所述受电设备还包括:

第二无线通信模组,位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收纳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组进行信息交互。

可选地,所述受电设备还包括:

存储模组,位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至少用于存储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组,至少具体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受电设备还包括:

充电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受电设备的充电状况信息;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组,还用于将所述充电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及受电设备,收纳装置内设置用于向受电设备重电的为无线充电模组,这样就是的收纳装置与受电设备之间通过无线技术进行无线充电。一方面,若进行的是无线充电,则不要求受电设备与收纳装置上的插座或者触点建立接触式的连接,避免了接触式连接未建立成功时导致的充电失败的问题,从而提升了充电成功率。另一方面,若进行无线充电,不用担心金属触点的老化及插座多次插拔导致的损坏等问题,从而减少了耗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受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纳装置和受电设备建立的无线网络;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包括:

外壳110,

至少一个容纳空间111,位于所述外壳110内部,在所述外壳110上设有通向所述容纳空间111的开口,其中,所述容纳空间111用于容纳受电设备;

供电模组112,用于提供向所述受电设备供电的电能;

至少一个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与所述供电模组连接,用于与所述受电设备中的第二无线充电模组耦合,对所述受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0可为各种形状的壳体,例如,矩形外壳110,圆形外壳110,层叠式外壳110等各种类型的壳体,该壳体可以由金属、塑料或木质材料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110内设置有内置挡板或内置隔板,将所述外壳110包覆形成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空间,每一个所述子空间为一个所述容纳空间111。

所述收纳空间的形状可为各种类型,具体如为一个个格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空间的底部做成一个向地面凹陷的弧形,在弧形底部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这样的话,若用户将受电设备随意的放入到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受电设备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动到所述弧形底部,即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和第二无线充电模组的最佳耦合位置处,这样受电设备在该处充电,具有充电效率高及电量转移率高,这里的电量转移率为收纳装置向该受电设备实际接收的电能与收纳装置向该受电设备总放电的比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111由独立的壳体构成,不同容纳空间 111按照一定的组装规则组装成所述收纳装置,这些容纳空间111在组合后显露在外的部分组成了所述外壳110。

所述外壳110上设置有通向所述容纳空间111的开口,该开口边缘处可设置有关闭开口的遮挡部件,也可以没有设置有遮挡部件,使得所述开口一直保持敞开状态。

在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供电模组112及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可以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实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供电。在本实施例中接受所述收纳装置供电的设备称之为受电设备。所述受电设备可为携带有或连接有第二无线充电模组的电子设备,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和第二无线充电模组基于无线充电技术进行耦合,将收纳装置的电能转移给所述受电设备。

所述受电设备可包括:转为其他设备供电的移动电源,还可以自身会产生功耗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式设备等。这些设备若自身携带有无线充电模组,就可以与收纳装置上的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进行耦合,从而实现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组112可以位于所述收纳装置内,也可以位于所述收纳装置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优选为位于所述收纳装置内。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的个数可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为一个时,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的无线信号可以覆盖所有所述容纳空间111,这样位于不同的容纳空间111内的受电设备均能够充电。

在还有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可包括多个,一个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被多个容纳空间111所共享,该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可用于向共享其的容纳空间111内的受电设备进行供电。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的个数等于所述容纳空间111的个数,一个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设置了一个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例如,具有N个容纳空间111,就配置有N个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第n个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用于向第n个容纳空间111内的受电设备供电。在具体的实现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时充电信号的功率,限制无线充电信号的有效辐射范围,从而限制其可作用空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收纳装置用于向受电设备供电的为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采用的是无线信号充电,这样的话,若受电设备放入所述收纳空间后,不需要受电设备通过点触或者插座的方式进行充电连接的建立,从而避免了点触不良及插座没有插好导致的供电失败,也同时避免了供电触点长期使用老化,插座长期插拔损坏导致的供电失败,及耗材消耗大的问题,具有充电成功率高及耗材消耗少的特点。

可选地,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11内,用于与所述受电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模组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控制模组115,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提供的信息,确定位于对应的容纳空间111内的受电设备的状况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可为蓝牙模组,WiFi模组、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模组及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组。

所述蓝牙模组,利用蓝牙技术进行通信;所述WiFi通信基于WiFi技术进行通信,所述D2D模组可用于进行D2D通信,所述NFC通信可以基于射频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的个数,可以决定于其采用的通信模组的类型,例如,当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为蓝牙模组时,由于蓝牙通信的覆盖范围可以是10米,甚至100米,则通信范围大,可以覆盖到整个收纳装置,则此时所述收纳装置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同样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为所述WiFi模组或D2D模组,则同样可以仅设置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的覆盖范围超过所述收纳装置所占据的空间,为了避免对收纳装置外无线环境的进一步复杂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装置的外壳110可为金属外壳110,从而起到无线信号屏蔽的作用,同时避免位于收纳装置内的受电设备与收纳装置受到外界无线信号的干扰,从而确保通信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就一个的话,所述收纳装置内分割所述收纳装置形成所述收纳空间的隔板等可以选择塑料、木材等非导体制作而成。

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为NFC模组,由于NFC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小,则NFC模组的个数与收纳空间的个数相等,即一个所述收纳空间内设置一个所述NFC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具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交互,以读取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一控制模组115。

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为接受充电的电子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或者,所述受电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通信的第二无线通信模组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ess Control,MAC)地址,或者,是收纳装置或收纳装置所连接的充电平平台分配给所述受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标识,或者,是其他可唯一标识该受电设备的标识,例如,注册所述充电标识使用的注册标识,该注册标识可为用户的身份证号的身份标识,或用户的手机号或微信号等通信标识等。

如此,所述收纳装置就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识别受电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装置仅对特定设备进行充电,例如,与其配套的移动电源,或已经在充电平台注册的电子设备等。这样的话,所述第一控制模组115,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出当前受电设备是否为所述特定设备,若是所述特定设备才进行充电,若非所述特定设备则不向该特定设备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控制模组115,可包括:各种类型的控制器或处理器,可以进行信息处理,可以通过集成电路总线等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连接。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组115,还可以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连接,可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的无线充电。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还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的连接状态信息,并将连接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模组 115;所述第一控制模组115,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连接状况信息,确定对应的受电设备是否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11内。

可选地,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组,用于输出预定提示信息;所述预定提示信息包括:所述收纳装置的操作提示和/或所述收纳装置的状态信息。

所述提示模组,可为包括:显示提示模组,可包括:显示屏,可以通过信息显示进行提示,所述显示屏可为液晶显示屏、电子墨水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等。

所述提示模组,还可以是语音提示模组,包括:扬声器等各种音频输出设备,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输出提示。

所述提示信息,可包括:操作提示,例如,具体如何操作所述收纳装置,使得用户可以将设备放入收纳装置内充电,或从收纳装置内取已完成充电的受电设备。

所述状态信息可包括:容纳空间111的状态信息和/或受电设备的状态信息。

所述收纳空间的状态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指示对应的收纳空间内是否有受电设备的信息;

指示当前收纳装置内是否有空闲的收纳空间的信息;

指示当前收纳装置内哪一个收纳空间内有受电设备或者没有受电设备的信息。

所述受电设备的状态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指示受电设备所在的收纳空间的信息;

指示受电设备的当前电量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示信息还可包括:异常提示;

例如,指示某一个受电设备故障的异常提示;

指示某一个受电设备放置不当导致充电异常的提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操作模组,用于采集操作指令;

第二控制模组,与所述操作模组连接,至少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的工作状态信息。

所述操作模组,可对应于人机交互接口,该人机交互接口可包括:实体的按键和/或键盘等,也可以包括:显示器显示的虚拟键盘等,可以采集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

在还有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模组可包括:麦克风等采集语音的语音操作模组,可以通过语音对收纳装置进行操作。

同样地,所述第二控制模组,可包括:控制器或处理器等,所述第二控制模组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组115对应于同一个控制模组,也可以是不同的处理模组。这种第一控制模组115和第二控制模组可为基于操作不同的逻辑上的划分,也可是物理结构的划分。

可选地,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开关模组,用于通过自身的开关状态打开对应所述容纳空间111或关闭所述容纳空间111;

第三控制模组,用于结合所述开关模组的开关状态及与所述受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受电设备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和/或,结合所述开关模组的开关状态及所述受电设备发送的携带标识信息,确定所述受电设备所在的容纳空间111。

所述开关模组可包括:电控开关,或电磁受控开关,可安装在所述开口的遮挡物之上,例如,安装在容纳空间111的门上,可以通过自身的开关状态,实现对应开关的关闭和打开,从而实现所述容纳空间111的打开或关闭。

所述第三控制模组,可以控制所述开关模组的状态,再结合受电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等,确定出受电设备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和/或,所在的容纳空间 111。

例如,收纳装置一次性仅能够打开一个收纳空间,则根据对应空间内是否有受电设备放入或取出,可以确定出受电设备的当前使用状态,是“出借”还是“待出借”状态。又例如,根据对应空间内是有受电设备放入或取出,以及受电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出受电设备位于对应时间内发生了开关状态切换的容纳空间111内。

第三控制模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第一控制模组115和/或第二控制模组。第三控制模组可以与第一控制模组115和/或第二控制模组对应相同物理的控制器或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

至少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用于与所述受电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模组进行信息交互,至少获取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及电量状态信息;

第四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连接,读取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电量状态信息;结合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电量状态信息,确定出所述受电设备的充电量;根据所述充电量生成预设操作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会与第二通信模组进行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及电量状态信息的上报。

例如,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就一个,则第二无线通信模组每次与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通信时,都携带自己的通信标识,从而方便收纳装置的识别,同时周期性上报自己的电量状态信息,所述电量状态信息可包括:当前电量或者冲充入的电量等。所述第四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通信,可以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及电量状态信息,确定出充电量,并生成所述预设操作请求,例如,充电支付请求,或者,电量已满提示请求,所述收纳装置会根据该预设操作请求,自行执行预定操作,或者,将所述预设操作请求发送给受电设备绑定的用户设备,请求支付或输出电量已满的提示。

例如,用户在商场发现自己的一个手机没有电了,可以将没有电的手机作为受电设备放入收纳装置内充电,该收纳装置包括开关模组,在用户放入手机后关闭对应的收纳空间,用户可以凭借收纳装置出示的密码等后续打开对应的收纳空间。用户利用智能手环或另一个手机等用户设备与收纳装置建立有绑定关系,后续,收纳装置的第四控制模组发现该用户的手机充满了之后,可以通过网络侧的充电平台向用户的另一个手机或智能手环等发送提示,或者,请求支付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模组,可以根据一个受电设备最后一次上报的电量状态信息,确定出一个放入到所述收纳装置内的受电设备的充电量。

可选地,一个所述容纳空间111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和一个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用于与所述受电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模组进行信息交互,至少获取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可采用NFC模组等,具有成本小及通信方便的特点。

第五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及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连接,用于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读取供电状况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读取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及所述供电状况信息,确定出所述受电设备的充电量,根据所述充电量生成预设操作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及第一无线通信模组114连接,可以读取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同时可以读取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的供电状况信息,例如,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的耗电量、供电量、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等信息,从而确定出向对应的受电设备的充电量,这样的话,可以基于重电量请求支付或发送充电提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充电次数或充电时间来进行充电的支付请求的生成等,不局限于充电量进行支付。

可选地,所述供电模组112包括:

用于接受外部供电,以获取向所述受电设备供电的电能的第一供电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可为市电接口,可以直接接入市电,向受电设备供电。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供电模组112,可包括:

用于存储向所述受电设备供电的电能的储能电池和用于向所述储能电池供电的第二供电接口。

所述储能电池可为超大容量电池,所述第二供电接口可为向所述储能电池供电的市电接口等。

再一步可选地,所述供电模组112,可包括:

发电机及与发电机相连的储能电池,在一些沙漠等偏远地区,市电供电可能不到或者不正常,该收纳装置可以配置有小型发电机,当储能电池的电量过低时,所述发电机自动启动发电,并将获得的电能供给所述储能电池,方便所述储能电池通过第一无线充电模组113向受电设备供电。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电设备,包括:

壳体210;

电池211,位于所述壳体210内;

第二无线充电模组212,位于所述壳体210内,与所述电池211连接,用于与收纳装置的第一无线充电模组耦合,对所述电池211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受电设备可为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源或具有能耗的手机等电子设备。

壳体210,可为各种类型的壳体210,可为受电设备的外壳体210。

所述电池211可为蓄电池,例如,锂电池等,可以位于所述壳体210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212,在壳体210内,与电池211连接可以向电池211 充电,还可以与收纳装置内的第一无线充电模组耦合,对电池211进行充电,从而实现对受电设备的无线充电。

可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受电设备还包括:

第二无线通信模组213,位于所述壳体210内,与所述收纳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组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组213,可为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模组,例如,前述的蓝牙模组、WiFi模组、NFC模组,或D2D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交互可包括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的交互和/或充电状况信息的交互等。

可选地,所述受电设备还包括:

存储模组,位于所述壳体210内,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组213连接,至少用于存储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组213,至少具体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存储模组可包括: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所述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这里的标识信息可为前述任意一种标识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所述受电设备为手机时,所述存储模组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IM)内存储的与手机号对应的标识信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受电设备还包括:充电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受电设备的充电状况信息;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组213,还用于将所述充电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充电检测模组,可包括:电量计量计等确定出受电设备的当前电量等。

以下结合上述实施例提供几个具体示例:

示例1:

本示例提供一种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在本示例中称之为机柜,在该机柜内每个放置移动电源的小格子下面有一个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线圈,移动电源自然的放进去后就可以充电。

每个移动电源里面的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芯片有唯一的 MAC地址,一放进机柜就可以被机柜识别到。从而确认用户借走和归还。

机柜上的蓝牙芯片是主设备,移动电源的蓝牙芯片是从设备。通过采用BLE 无线(mesh)网络结构,一个机柜只需要一片蓝牙芯片,就可以控制整个机柜的移动电源,大大节省了机柜的成本。

机柜每个小格里面可以放置一个移动电源。每个小格的底部有一个无线充电的线圈,是发射端。移动电源上也有无线充电模组,是接收端。移动电源和机柜上都有蓝牙BLE芯片,进行通讯,识别移动电源的标识(ID)。机柜就可以知道哪个移动电源被借走或者归还了,统计电源的个数,及时补充等等。机柜和电源采取BLE mesh网状连接,机柜只需要一个蓝牙芯片,就可以知道整个机柜里所有电源的信息。

图7为机柜的一种正面示意图,可以看到放置移动电源(一种受电设备) 的充电格。

图8为机柜的一种侧面内部示意图,可以看到机柜内设置有充电格,用于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组、用于无线通信的BLE。

图9所示的为机柜和移动电源之间建立的无线连接网络,例如,利用蓝牙模组建立的BLE网络。

示例2:

如图10所示,本示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前述的收纳装置及受电设备。该收纳装置可包括示例1中的机柜,所述受电设备可为移动电源。

移动电源包括:

电池,用于存储电量;

无线充电接收模组,相当于前述的第二无线充电模组,用于接受无线充电,并将电量传输至充电及保护模组;

充电及保护模组,分别与电池及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组连接,可以用于向电池进行充电,且进行充电保护,例如,充电过程中的过电压保护等;

微控制器(MCU),与充电及保护模组和BLE连接,一方面控制充电及保护模组对电池的充电,另一方面控制BLE的蓝牙通信。

BLE,一种无线通信模组,可以通过蓝牙信号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将移动电源的标识发送给机柜等。

机柜为前述收纳装置的一种,包括:

无线充电模组发送模组,相当于前述的第一无线充电模组,可以用于对外供电;

变压器,可为直流变压器,可以进行直流电压的变换,也可以是交流到直流的变压器,总之,该变压器可以通过变压提供受电设备所需的供电电压。例如,所述受电设备可以通过与收纳装置的信息交互,将自身的充电参数告知收纳装置,该充电参数可包括: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

BLE,无线通信模组的一种,可以用于机柜与移动电源的信息交互;

MCU,与变压器、BLE等均连接,整体上用于控制机柜的各个模组的工作状态,和协调不同模组的相互配合;

无线模组,例如,可为移动通信的无线模组,例如,移动通信中的3G、 4G或5G通信模组,可以连接到云端。

这里的云端可为设置在网络侧的各种服务器或服务平台,例如,充电平台。

如图10所示,移动电源和机柜之间通过无线充电发送模组及无线充电接收模组,进行电量转移;通过各种的BLE进行无线通信,交互充电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移动电源和机柜的MCU可为各自内部的控制模组,用于控制充电状态和/或信息交互的状态。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