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的管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322发布日期:2018-11-07 21:27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电力管的管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管的管枕。



背景技术:

电力管是电线的架设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主要用于套装电线,以免电线直接裸露到外面造成伤害,影响电线的正常使用甚至引起事故。现有技术中,电力管的运输离不开管枕。

但是,现有的管枕使用不方便,形式规格固定,只能适用于一种规格的电力管,因此,如何设置一种电力管的管枕,能够适用于多种电力管,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管的管枕,能够满足多种规格电力管的运输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管的管枕,包括第一枕和第二枕,两者均具有半圆弧状的枕部,且两者以所述枕部对接,以形成电力管的安装套;各所述枕部的内圈设有至少两个在径向上依次叠合的调节圈,以通过增减所述调节圈而调节所述安装套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枕和所述第二枕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部,用于在电力管装入所述安装套内时将所述第一枕和所述第二枕锁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管枕,第一枕和第二枕均具有半圆弧状的枕部,两者以枕部对接形成电力管的安装套,并且,在枕部的内圈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圈,调节圈在电力管的径向依次叠合,如此,可以通过增减相叠合的调节圈的数量调节安装套的径向尺寸,从而与不同规格的电力管相匹配,实现多种规格的电力管的安装定位,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管枕的适用范围。并且,在电力管装入安装套时,第一枕和第二枕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定位部锁紧固定,实现对电力管的可靠定位,提高了电力管的安装稳定性和运输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调节圈以其内面的至少一点向外突出设置,以便在其内圈形成凹陷部、外圈形成凸起部;在径向叠合的两相邻的所述调节圈中,处于内侧的所述调节圈以其所述凸起部与处于外侧的所述调节圈的所述凹陷部配合,进而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节圈的内面设有至少两个向外突出设置的点,以便在所述调节圈的内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凹陷部,在所述调节圈的外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部。

可选地,各所述枕部的外圈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与连接件配合的接口,相邻的所述管枕以所述接口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连接件接入相对的所述接口,进而将相邻的所述管枕固定连接。

可选地,各所述支撑部呈U型,以便所述第一枕和所述第二枕对接形成外部轮廓呈方型的所述管枕;所述支撑部在U型的环绕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以上所述接口,各所述接口的口径由其封闭端至开口端的方向渐缩。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呈U型设置的外支撑圈,所述外支撑圈和所述枕部均在电力管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且两者的轴向一端通过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枕部的外圈在其轴向另一端设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枕部设有在其周向间隔分布的两个以上所述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枕部的径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定位部设于两所述外支撑圈的开口端的端面;所述定位部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卡柱和卡槽,两者中的一者设于所述第一枕,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枕。

可选地,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钉和定位槽,两者中的一者设于所述第一枕,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枕;所述定位钉和所述定位槽设于各自所在的所述开口端的端面的中部,所述凸起卡柱和所述卡槽设于各自所在的所述开口端的端面的两侧。

可选地,在电力管的轴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钉和与各所述定位钉配合的所述定位槽,所述卡槽和所述凸起卡柱呈在电力管的轴向延伸的条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力管的管枕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管枕的组装分解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管枕的组装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图3中:

第一枕1、第二枕2、枕部3、调节圈4、凹陷部41、凸起部42、支撑部5、接口51、支撑板52、外支撑圈53、连接件6、凸起卡柱71、卡槽72、定位钉81、定位槽82、加强筋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用于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特殊限定。

本文所述的内外以安装套的中心为参照,靠近安装套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安装套中心的方向为外。并且,本文所述的内外指的是在电力管的径向上的位置关系,在电力管的轴向上采用前后描述位置关系。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管的管枕,包括第一枕1和第二枕2,两者均具有半圆弧状的枕部3,且两者以枕部3对接,以形成电力管的安装套,安装时,可以首先将电力管置于第一枕1或第二枕2的枕部3,通过其中一个枕部3支撑,然后再对接另一个的枕部3,将电力管限位于由两个枕部3所形成的安装套内,实现电力管的安装。并且,各枕部3的内圈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圈4,各调节圈4能够在电力管的径向依次叠合,如此,通过增减调节圈4就可以调节安装套的径向尺寸,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力管,实现多种规格的电力管的安装。再者,第一枕1和第二枕2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部,在电力管装入安装套内时,可以通过定位部将第一枕1和第二枕2锁紧固定,从而将电力管固定于安装套内,避免电力管向外脱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管枕,可以根据所要承载的电力管的管径增减调节圈4,以获取合适的安装套,适合于不同规格的电力管,扩大管枕的适用范围;并且,在电力管安装后可以通过定位部将第一枕1和第二枕2缩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兼顾了效率和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调节圈4可以其内面的至少一点向外突出设置,此时,在该点所对应的位置,调节圈4的内圈形成凹陷部41、外圈形成凸起部42;并且,在径向叠合的两相邻调节圈4中,处于内侧的调节圈4以其凸起部42与处于外侧的调节圈4的凹陷部41配合,进而通过该凸起部42和凹陷部41进行连接定位,即调节圈4通过自身的结构设置即可实现径向叠合的两调节圈4的固定连接,无需额外设置其他连接部件。

也就是说,调节圈4可以设置自定位结构,这种自定位结构使得相邻的调节圈4在径向叠合的过程中即可实现固定连接,无需额外设置其他连接部件,不仅可以简化结构,还简化了电力管的安装过程,提高了操作效率。

其中,凸起部42可以设置为空心的半圆柱状结构,相应的,凹陷部41可以设置为半圆筒状的凹槽,且凸起部42和凹陷部41的轴线可以平行于电力管的轴线,以增大凸起部42与凹陷部41在轴向上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调节圈4对电力管在轴向上的定位可靠性。

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圈4的内面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向外突出设置的点,此时,可以在调节圈4的内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凹陷部41,在调节圈4的外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42。采用这种多个凹凸点的结构形式,使得相邻的调节圈4具有多个周向间隔分布的连接点,连接的可靠性较高。

在上述基础上,各枕部3的外圈可以设有支撑部5,通过支撑部5对枕部3进行支撑,进而实现对安装于枕部3的电力管的支撑;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部5设有开口向外的接口51,本实用新型的管枕还设有与接口51配合的连接件6,连接件6具体可以为连接卡钉,相应的,接口51可以设置为卡口。

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接口51可以在电力管的轴向延伸,具体可以设置为长度方向处于电力管的轴向的长条状;各接口51的口径由其封闭端至开口端的方向渐缩,具体地,各接口51的横截面可以呈等腰梯形,并以等腰梯形的短边形成接口51的开口端,这种结构形式便于对连接件6进行限位,避免连接件6由接口51的开口端向外脱出。如图1所示,相邻的管枕以接口51相对设置,连接件6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管枕的接口5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管枕的接口51连接,即连接件6接入相对的两接口51,进而将相邻的管枕固定连接。

对于一个管枕而言,其上下和左右方向均可以连接其他管枕,相邻管枕的连接也分为左右方向相邻和上下方向相邻。此处所述的上下是以电力管处于装载运输状态为例进行说明的,垂直地指向地面的方向为下,垂直地背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在平行于地面的水平面内,以电力管的轴线所指向的方向或者平行于该轴线的方向为前后方向,垂直于前后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本文仅以图1中的方位为参照进行说明,不作为对管枕的具体限制。

如图1所示,在左右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管枕,处于右侧的管枕在其支撑部5的左侧面设有向左开口的接口51,处于左侧的管枕在其支撑部5的右侧面设有向右开口的接口51,连接件6的左端接入向右开口的接口51,右端接入向左开口的接口51,以实现左右方向相邻的两管枕的连接。在上下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管枕,处于上侧的管枕在其支撑部5的下侧面设有向下开口的接口51,处于下侧的管枕在其支撑部5的上侧面设有向上开口的接口51,连接件6的上下两端分别接入相应的接口51,实现上下相邻的管枕的固定连接。如此,各管枕依次在上下和左右方向堆叠,以装载多个电力管,便于电力管的批次装运。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管枕可以通过连接件6相互连接,进行形成一个具有高稳定性的整体,便于提高电力管的运输稳定性。

再次结合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中,各支撑部5可以呈U型,以便第一枕1和第二枕2对接形成外部轮廓呈方型的管枕。此时,可以在U型的环绕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以上接口51。第一枕1以其U型的支撑部5的开口端正对第二枕2的U型的支撑部5的开口端,然后相互对接,组装形成一个具有方型的外部轮廓的管枕,枕部3设置于U型的支撑部5的内部,并且,第一枕1和第二枕2的枕部3也可以对接,形成一个电力管的安装套。如此,管枕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从中部挖出一个圆孔的方体,该圆孔形成安装套。

在本实施例中,U型的支撑部5在其U型结构的两侧部均设有至少一个接口51,在U型的弧部设有至少两个接口51。由于第一枕1和第二枕2以各自的支撑部5的开口端相对接,形成四边形结构的管枕,此时,U型的两侧部相当于四边形的边长的一半左右,而弧部相当于四边形的一个边长,故在弧部设置的接口51个数可以大于在侧部设置的接口51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U型实际上是一种类似的描述,并不一定设置为严格的U型结构,例如,可以为“︻”型或者“︼”,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本文所述的U型。

更为详细地,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部5可以包括支撑板52和呈U型设置的外支撑圈53,外支撑圈53和枕部3均在电力管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该预定长度根据电力管的定位需求进行设置;两者的轴向一端通过支撑板52连接,枕部3的外圈在其轴向另一端设有加强筋9。此时,支撑部5可以看作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长边所在的一端面的中部可以呈半圆弧状凹陷,而形成枕部3;由于支撑板52安装于枕部3和外支撑圈53的轴向一端,枕部3的主体部分便处于该支撑板52的轴向另一端,此时,在该轴向另一端设置加强筋9可以增强枕部3的强度,提高使用可靠性。也就是说,本文中所述的轴向另一端是相对于轴向一端而言的,凡是处于支撑板52的轴向一侧的部分都可以称之为枕部3的轴向另一端。

加强筋9具体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加强筋9可以在枕部3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各加强筋9可以在枕部3的径向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

再者,第一枕1和第二枕2可以各自的外支撑圈53的开口端相对接,此时,定位部可以设于两外支撑圈53的开口端的端面。

该定位部可以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卡柱71和卡槽72,两者中的一者设于第一枕1,另一者设于第二枕2。其中,卡槽72的口径可以由其封闭端至开口端的方向渐缩。

定位部还可以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钉81和定位槽82,两者中的一者设于第一枕1,另一者设于第二枕2;定位钉81和定位槽82设于各自所在的开口端的端面的中部,凸起卡柱71和卡槽72设于各自所在的开口端的端面的两侧。所述开口端的端面的中部是相对于两侧而言的,对于一个U型的开口端而言,实际上存在一个左侧的顶面和右侧的顶面,顶面的中部是指左右方向上处于中间的区域。

当第一枕1和第二枕2对接时,设于开口端的端面的定位部也随之连接,在对接完成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第一枕1和第二枕2的锁紧固定。

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定位部中各部件的个数和位置。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电力管的轴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定位钉81和与各定位钉81配合的定位槽82,卡槽72和凸起卡柱71可以均呈在电力管的轴向延伸的条状,以提高定位力在轴向的分布均匀性,进而提供第一枕1和第二枕2在轴向的定位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凡是提到的渐缩等结构,都是指在某个方向上存在渐缩的趋势,并不一定是直线型渐缩,也可以为曲线形式的渐缩或者其他不规则形式的渐缩方式。

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力管的轴向长度通常都较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电力管的轴向间隔分布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管枕,以便对整个电力管的轴向进行支撑和定位。此处所述的多个是指至少两个。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力管的管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