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310发布日期:2018-11-07 21:2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电力、通信等领域的线缆保护,尤其是涉及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电力、通信等领域使用的线缆,往往采用地下管道暗埋的方式,即将大管道埋入地下,大管道内放入套设有塑料管的线缆,由于采用地下暗埋的方式,其工程本身的造价比较高,如果再加上套线缆的塑料管的成本,整个工程的造价就又增加了很多,另外,塑料管本身占有较大的面积,一方面:造成了大型塑料管内大量体积的浪费,另一方面:大型塑料管道的运输成本也比较高且运输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所述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和贯穿每个软质套管的牵引绳,所述软质套管包括: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和包覆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外围的塑胶层,多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由挤压机挤压相邻的软质套管上包覆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外围的塑胶层而成形,所述牵引绳的两端分别伸出软质套管的开口两端;所述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内用于套设所需要保护的通信线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通过将多个软质套管并排连接在一起,减小了现有技术中大型塑料管内大量空间的浪费,同时也减小了施工土方的开挖量,且由于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中的软质套管为软质材料,其形状结构对外界施工情况的要求较低,不会因为外界施工地面不平整而使得施工难度增加;另外,设置多个软质套管,使得可以同时穿过多个通信线缆,使得施工更为方便快捷;此外,还设有贯穿每个软质套管的牵引绳,从而方便牵引所需要保护的通信线缆至通信线缆完全伸入至软质套管内。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软质套管的长度远大于软质套管的直径。所述软质套管的长度为500 m以上,而软质套管的直径为30~50 mm,从而使得软质套管在制造完毕后,可以缠绕在线缆盘上,方便其运输。

优选地,牵引绳为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编织的同时伸入至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内部。由于软质套管的长度远远大于软质套管的直径,因此,牵引绳需要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编织的同时伸入至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内部,且还需要使得牵引绳的两端分别伸出软质套管的开口两端。

优选地,所述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包括两个或者三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设置软质套管为两个或者三个的并排连接,而使得较小规模排列的软质套管方便制造,同时还有利于截面较小的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的运输。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和包覆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外围的塑胶层之间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用于高效地阻挡热辐射和电磁辐射。

优选地,所述隔离层和塑胶层之间还设有润滑过渡层,所述润滑过渡层用于实现隔离层和塑胶层硬度之间硬度结构差异的润滑过渡。

优选地,相邻两个并联连接的软质套管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两个软质套管的总壁厚。通过设置相邻两个并联连接的软质套管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两个软质套管的总壁厚,从而减少了塑胶层的用料,降低了该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还增强了相邻两个软质套管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相邻两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的连接处的厚度为两个软质套管的总壁厚与一个塑胶层的差值。通过相邻两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的连接处的厚度为两个软质套管的总壁厚与一个塑胶层的差值,从而仅需要一层塑胶层实现了对相邻两个软质套管的并排连接,减少了塑胶层的用料,降低了该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还增强了相邻两个软质套管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00-软质套管;101-塑胶层;102-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3-隔离层;104-润滑过渡层;200-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100和贯穿每个软质套管100的牵引绳200,软质套管100包括: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2和包覆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2外围的塑胶层101,多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100由挤压机挤压相邻的软质套管100上包覆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2外围的塑胶层101而成形,牵引绳200的两端分别伸出软质套管100的开口两端;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2内用于套设所需要保护的通信线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通过将多个软质套管并排连接在一起,减小了现有技术中大型塑料管内大量空间的浪费,同时也减小了施工土方的开挖量,且由于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中的软质套管为软质材料,其形状结构对外界施工情况的要求较低,不会因为外界施工地面不平整而使得施工难度增加;另外,设置多个软质套管,使得可以同时穿过多个通信线缆,使得施工更为方便快捷;此外,还设有贯穿每个软质套管的牵引绳,从而方便牵引所需要保护的通信线缆至通信线缆完全伸入至软质套管内。

软质套管100的长度远大于软质套管100的直径。软质套管的长度为500 m以上,而软质套管的直径为30~50 mm,从而使得软质套管在制造完毕后,可以缠绕在线缆盘上,方便其运输。

牵引绳200为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编织102的同时伸入至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2内部。由于软质套管的长度远远大于软质套管的直径,因此,牵引绳需要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编织的同时伸入至高分子材料编织层内部,且还需要使得牵引绳的两端分别伸出软质套管的开口两端。

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包括两个或者三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100。设置软质套管为两个或者三个的并排连接,而使得较小规模排列的软质套管方便制造,同时还有利于截面较小的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的运输。在本实施例中,设置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包括两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三个,以及更多个软质套管。

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2和包覆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2外围的塑胶层101之间设有隔离层103,隔离层103用于高效地阻挡热辐射和电磁辐射。

隔离层103和塑胶层101之间还设有润滑过渡层104,润滑过渡层104用于实现隔离层103和塑胶层101之间硬度结构差异的润滑过渡。

相邻两个并联连接的软质套管100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两个软质套管100的总壁厚。通过设置相邻两个并联连接的软质套管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两个软质套管的总壁厚,从而减少了塑胶层的用料,降低了该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还增强了相邻两个软质套管的连接强度。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相邻两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100的连接处的厚度为两个软质套管100的总壁厚与一个塑胶层101的差值。通过相邻两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的连接处的厚度为两个软质套管的总壁厚与一个塑胶层的差值,从而仅需要一层塑胶层实现了对相邻两个软质套管的并排连接,减少了塑胶层的用料,降低了该通信线缆的保护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还增强了相邻两个软质套管的连接强度。图1中,相邻两个并联连接的软质套管之间存在一个较深颜色的黑色阴影,通过该较深颜射的黑色阴影来表达:通过挤压机挤压相邻的软质套管100上包覆在高分子材料编织层102外围的塑胶层101而成形多个并排连接的软质套管100的结构。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