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1261发布日期:2018-10-26 21:1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在拼块式电机绕组的制作中,为了满足铁芯和线圈间的绝缘要求,需要对铁芯进行绝缘处理,现有铁芯的绝缘处理方法主要有注塑法和绝缘件法。

注塑法是在铁芯和线圈接触的表面注塑上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这种方法对绝缘层材料的要求较高,必须能够达到注塑工艺要求,大大缩小了绝缘材料的可选范围,对一些需要特殊绝缘材料的电机设计造成了限制;同时,在铁芯表面注塑的绝缘层属于薄壁塑件,注塑难度大,对注塑模具的精度、强度和注塑设备的合模力、注射压力要求都较高,注塑开模成本高,周期长,并且注塑模具的通用性不强,即使是同一型号不同叠高的绕组也需要单独的注塑模具与之对应。

绝缘件法是在铁芯的齿部外配置端部绝缘件和槽绝缘件,其工艺大多是在铁芯槽内壁覆上一层绝缘纸,然后在铁芯两端卡入绝缘支架并将绝缘纸压紧固定,这就要求绝缘支架需有部分贴附到铁芯槽内壁上,一方面使得绝缘支架包含薄壁结构,成型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另一方面铁芯槽内壁上是绝缘支架压着绝缘纸,整个绝缘层的厚度变大,降低了绕线空间和槽满率,影响了电机性能,而且绝缘支架压着绝缘纸的分层结构使得铁芯中间绕线后形成了空气间隙,降低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槽满率高,不受绝缘材料限制的拼块式电机铁芯绝缘结构,有效保证电机绕组的绝缘效果、结构强度和散热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由上绝缘支架、下绝缘支架和槽内壁绝缘层组成,上绝缘支架和下绝缘支架分别安装于电机铁芯的上下两个端面,并通过定位装置或定位面进行定位;槽内壁绝缘层左右对称地贴附于电机铁芯的两侧槽内壁上,并贯通整个槽内壁长度;槽内壁绝缘层的上下边缘分别与上绝缘支架和下绝缘支架的侧边缘相接,共同形成对电机铁芯的封闭环绝缘。

上述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所述上绝缘支架和下绝缘支架其中之一上安装有插针。

上述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所述上绝缘支架和下绝缘支架为聚甲醛材料机械加工成型。

上述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所述上绝缘支架和下绝缘支架采用粘接剂固定于电机铁芯两端。

上述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所述槽内壁绝缘层为复合绝缘纸预成型,采用粘结剂与电机铁芯的槽内壁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不仅整体结构简单,而且简化了生产工艺,采用简单的成型工艺和手工操作即可完成,制造方便,成本低,并且绝缘材料不受工艺限制,可选范围大,对铁芯尺寸精度要求也不高。另外,槽内壁绝缘层仅由一层绝缘材料组成,能够保证绕线空间最大化,提高了槽满率;同时,上下绝缘支架与槽内壁绝缘层无交叠,可充分呢保证漆包线与绝缘材料的贴合,大大减小了绕组的热阻,提高了绕组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槽内壁绝缘层与上绝缘支架相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拼块式电机铁芯的绝缘结构,由电机铁芯1、上绝缘支架2、下绝缘支架3、槽内壁绝缘层4和插针5组成。

上绝缘支架2和下绝缘支架3分别安装于电机铁芯1的上下两个端面,槽内壁绝缘层4左右对称地贴附于电机铁芯1的两侧槽内壁上,并贯通整个槽内壁长度;槽内壁绝缘层4的上下边缘分别与上绝缘支架2和下绝缘支架3的左右侧边缘相接,共同形成对电机铁芯1的封闭环绝缘;插针5安装于上绝缘支架2上,可方便绕线。

制造时,上绝缘支架2和下绝缘支架3采用聚甲醛材料由三轴数控机床加工成型,并使用快干胶固定在电机铁芯1的上下两个端面,固定前将上绝缘支架2和下绝缘支架3的侧边与电机铁芯1的侧壁定位对齐,以保证相对位置;然后将复合绝缘纸按照电机铁芯1的尺寸进行裁剪并预折成型成槽内壁绝缘层4,并使用快干胶水将槽内壁绝缘层4固定在电机铁芯1的槽内壁上,保证复合绝缘纸覆盖住整个电机铁芯1的槽内壁,包括上下两端的上绝缘支架2和下绝缘支架3,但不超出此两绝缘支架,如图2所示;至此完成对电机铁芯1的绝缘工艺,即可对其进行绕线。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