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2792发布日期:2018-11-27 23:1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线器。



背景技术:

由于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范围及停电次数,不是成批改造时大多数急修人员都会以带电方式单独更换电表,而就是因为这项极为简单、常见的工作,导致急修人员麻痹大意放松了安全这根弦,很容易造成以下问题:

1、作业人员或作业区域内的其他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电线的头部造成触电;

2、作业人员在换表过程中出现误接线;

3、在带电换表作业过程中,任意两个电线出现碰撞而造成线路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线器。本技术方案在进行带电换表作业前,先将卡线夹夹在与电表连接的电线上,再将电表从电表箱内拆下,使与电表连接的电线的头部裸露在外界;

转动隔离支板使隔离帽扣在电线的头部,使电线的头部与外界隔离,以避免出现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电线的头部造成触电的情况,保证了带电换表作业人员及作业区域的其他人员的安全;当电线具有若干个时,通过将若干个卡线夹分别夹在各个电线上,起到了对电线进行标记的作用,防止作业人员在换表过程中出现误接线的情况,保证了带电换表作业的成功率;通过隔离帽对各电线分别进行罩扣,对各电线的头部之间进行了隔离,避免了带电换表作业过程中,任意两个电线出现碰撞而造成线路短路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线器,用于带电换表作业,包括卡线机构和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与卡线机构可转动的连接;

所述卡线机构包括卡线支板、卡线端板和卡线夹,所述卡线支板的一端与所述卡线端板连接,所述卡线夹连接在所述卡线端板上;所述隔离机构包括隔离支板、隔离端板和隔离帽,所述隔离支板的一端与所述隔离端板连接,所述隔离帽连接在所述隔离端板上;所述卡线端板与所述隔离端板可转动的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线支板背向所述卡线端板的一端具有卡线轴,所述隔离支板背向所述隔离端板的一端具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的外开口位于所述卡线支板背向所述隔离端板的一端上,所述隔离槽的两侧槽壁分别具有定位孔,所述卡线轴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隔离槽两侧的定位孔内,使所述卡线轴可在定位孔内围绕所述隔离槽转动,实现所述卡线支板与隔离支板之间的可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线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夹板轴和弹簧,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互交叉并分别与所述夹板轴连接,所述夹板轴的一端与所述卡线端板上表面连接,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夹板轴朝向所述卡线支板的一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侧面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离帽连接在所述隔离端板的上表面,所述隔离帽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隔离帽的开口位于所述隔离帽背向所述隔离端板的一端。

上述方案中,若干个所述卡线夹沿所述卡线端板的轴线依次布置,若干个所述隔离帽沿所述隔离端板的轴线依次布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离支板围绕所述卡线轴转动,可使所述隔离帽与所述卡线夹相互接触;若干个所述隔离帽与若干个所述卡线夹一一对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线支板的一端与所述卡线端板的侧边连接,所述卡线支板的轴线与所述卡线端板的轴线相互垂直。

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离支板的一端与所述隔离端板的侧边连接,所述隔离支板的轴线与所述隔离端板的轴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线器,避免了出现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电线的头部造成触电的情况,保证了带电换表作业人员及作业区域的其他人员的安全;起到了对电线进行标记的作用,防止作业人员在换表过程中出现误接线的情况,保证了带电换表作业的成功率;避免了带电换表作业过程中,任意两个电线出现碰撞而造成线路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卡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卡线器在对电线的头部进行隔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线机构 2、隔离机构 11、卡线支板 12、卡线端板

13、卡线夹 14、卡线轴 131、第一夹板 132、第二夹板

133、夹板轴 134、弹簧 21、隔离支板 22、隔离端板

23、隔离帽 24、开口 25、隔离槽 3、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卡线器,用于带电换表作业,包括卡线机构1和隔离机构2,所述隔离机构2与卡线机构1可转动的连接;

所述卡线机构1包括卡线支板11、卡线端板12和卡线夹13,所述卡线支板11的一端与所述卡线端板12连接,所述卡线夹13连接在所述卡线端板12上;所述隔离机构2包括隔离支板21、隔离端板22和隔离帽23,所述隔离支板21的一端与所述隔离端板22连接,所述隔离帽23连接在所述隔离端板22上;所述卡线端板12与所述隔离端板22可转动的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在进行带电换表作业前,先将卡线夹13夹在与电表连接的电线3上,再将电表从电表箱内拆下,使与电表连接的电线3的头部裸露在外界;

转动隔离支板21使隔离帽23扣在电线3的头部,使电线3的头部与外界隔离,以避免出现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电线3的头部造成触电的情况,保证了带电换表作业人员及作业区域的其他人员的安全;当电线3具有若干个时,通过将若干个卡线夹13分别夹在各个电线3上,起到了对电线3进行标记的作用,防止作业人员在换表过程中出现误接线的情况,保证了带电换表作业的成功率;通过隔离帽23对各电线3分别进行罩扣,对各电线3的头部之间进行了隔离,避免了带电换表作业过程中,任意两个电线3出现碰撞而造成线路短路的情况。

同时,卡线机构1和隔离机构2分别由塑料制成,保证了卡线器的绝缘性;同时卡线器可由3D打印机打印制成,生产简单快捷,成本较低。

具体的,所述卡线支板11背向所述卡线端板12的一端具有卡线轴14,所述隔离支板21背向所述隔离端板22的一端具有隔离槽25,所述隔离槽25的外开口24位于所述隔离支板21背向所述隔离端板22的一端上,所述隔离槽25的两侧槽壁分别具有定位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卡线轴14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隔离槽25两侧的定位孔内,使所述隔离槽25可在定位孔内围绕所述卡线轴14转动,实现所述卡线支板11与隔离支板2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线夹13包括第一夹板131、第二夹板132、夹板轴133和弹簧134,所述第一夹板131和第二夹板132相互交叉并分别与所述夹板轴133连接,所述夹板轴133的一端与所述卡线端板12上表面连接,所述弹簧134位于所述夹板轴133朝向所述卡线支板11的一侧,所述弹簧1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板131和第二夹板132的侧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帽23连接在所述隔离端板22的上表面,所述隔离帽23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隔离帽23的开口24位于所述隔离帽23背向所述隔离端板22的一端。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卡线夹13沿所述卡线端板12的轴线依次布置,若干个所述隔离帽23沿所述隔离端板22的轴线依次布置。

优选的,所述隔离支板21围绕所述卡线轴14转动,可使所述隔离帽23与所述卡线夹13相互接触;若干个所述隔离帽23与若干个所述卡线夹13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卡线支板11的一端与所述卡线端板12的侧边连接,所述卡线支板11的轴线与所述卡线端板12的轴线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隔离支板21的一端与所述隔离端板22的侧边连接,所述隔离支板21的轴线与所述隔离端板22的轴线相互垂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