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型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796发布日期:2018-10-30 23:3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能型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能型电源。



背景技术:

充电电源是供蓄电池充电用的整流装置。早期采用交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组(又称旋转式机组)作充电电源,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充电电源取代。充电电源常采用单相(或三相)半控整流电路(由晶闸管和二极管混合组成,负载电压不能反向)或不控整流电路(由无控制动能的整流二极管组成)加接交流调压器的整流电路,在直流电路中,需用平波电抗器抑制直流电流脉动,防止电流断续。传统的充电电源的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且由于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蓄能型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蓄能型电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置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充电电源电路,所述充电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蓄电池,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的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的第十四引脚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的第十五引脚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的第四引脚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型号为E-202,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型号为E-802。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能型电源中,所述充电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36kΩ。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能型电源中,所述充电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的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型号为L-1822。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能型电源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能型电源中,所述蓄电池提供的供电电压为12V。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能型电源中,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的型号为XMA5000。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能型电源中,所述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通过RS232接口连接计算机。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蓄能型电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外壳内置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充电电源电路,充电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蓄电池,该蓄能型电源的充电电源电路相对于传统的充电电源,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能型电源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蓄能型电源实施例中,该蓄能型电源包括外壳,外壳内置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充电电源电路,该充电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充电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Q1、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蓄电池BT,其中,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的一端,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十四引脚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十五引脚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十引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蓄电池BT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蓄电池BT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蓄能型电源的充电电源电路相对于传统的充电电源,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均为限流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3用于对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第四二极管D4用于对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三引脚所在的支路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二极管D3的型号为E-202,第四二极管D4的型号为E-802,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三二极管D3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具有类似功能的二极管,第四二极管D4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具有类似功能的二极管。

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T降压,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整流,并经过第一电容C1滤波后,送入第一三极管Q1进行大功率调整,再经第三二极管D3对蓄电池BT充电;同时,采用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做为控制核心,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对蓄电池BT的充电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馈送入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通过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智能处理,得到控制信号,经第一三极管Q1放大后,实现恒压或恒流充电的控制。在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控制面板上可以设置控制方式,通过RS232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的通信,实时监视充电状态,并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实现各种电流曲线方式的充电。该充电电源电路可实现对充电电压和电流的监控,从而达到理想的充电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蓄电池BT提供的供电电压为12V,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型号为XMA5000。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三极管Q1也可以采用NPN型三极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蓄电池BT提供的供电电压也可以为其他值。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具有类似功能的PID调节器。

本实施例中,该充电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十引脚连接。第三电阻R3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以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36kΩ,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三电阻R3的阻值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为其他值。

本实施例中,该充电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十四引脚连接。第五二极管D5为限流二极管,用于对通用专家自整定PID调节器U1的第十五引脚所在的支路进行限流保护,以更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五二极管D5的型号为L-1822,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五二极管D5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具有类似功能的二极管。

总之,本实施例中,该蓄能型电源的充电电源电路相对于传统的充电电源,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充电电源电路中设有限流二极管,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