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6092发布日期:2018-10-16 21:0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不间断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高集成设计,集成了机柜、供配电、空调制冷、布线和监控管理等所有子系统,具有标准化部件、模块化架构、匹配业务快速按需部署的特点。现有技术中,UPS(不间断电源)和系统配电(如空调配电)分离设置,而由于UPS和系统配电为两套系统,存在UPS需要独立于模块化机柜放置和与模块化机柜风格不同一的问题,从而导致UPS和配电系统的占地面积大、安装耗时、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一体化不间断电源系统,在柜体内集成空调开关和空调配电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减小占地面积,运输安装方便快速,且易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体化不间断电源系统,包括设置有安装架的柜体和不间断电源,所述不间断电源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架上设置有空调配电模块和空调开关,空调开关两端分别与市电和空调配电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不间断电源包括IT配电模块、UPS配电模块、输入/输出开关模块、IT负载开关、旁路模块和功率模块,IT负载开关两端分别与市电和IT配电模块连接,输入/输出开关模块包括一端分别与功率模块和旁路模块连接、另一端与UPS配电模块连接的输出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位于空调配电模块上方的防雷及微断控制开关、ATS开关、位于ATS开关后侧的直流保护模块、位于输入/输出开关模块与旁路模块之间的控制监控模块、位于控制监控模块后侧的输入/输出滤波模块和防雷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还包括设置在前侧的柜门,柜门上部设置有与控制监控模块连接的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旁路模块和功率模块位于柜体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输出开关模块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市电和旁路模块连接的旁路输入开关、两端分别与市电和功率模块连接的主路输入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模块包括输入端与市电连接的整流升压单元、输入端与整流升压单元输出端连接的逆变单元、一端连接在整流升压单元和逆变单元之间的充电单元,充电单元另一端与电池连接,逆变单元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开关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模块前面板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机,所述功率模块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器,所述整流升压单元、逆变单元和充电单元包含的开关管和晶闸管均固定在第一散热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旁路模块前面板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机,所述旁路模块内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器,所述旁路模块的晶闸管固定在第二散热器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柜体内部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将空调配电开关和空调开关集成在柜体内,无需另外的供电设备为空调供电,从而减小占地面积,运输安装方便快速,且易于维护。

2、质量较重的旁路模块和功率模块位于机柜下部,能够在带模块运输时保持重心平衡,保证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体化不间断电源系统包括柜体1和不间断电源,柜体1包括设置在前侧的柜门110,柜体1内设置有安装架111,不间断电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安装架111上的IT配电模块6、UPS配电模块7、输入/输出开关模块8、IT负载开关15、旁路模块12和四个功率模块13;安装架111上还设置有空调配电模块5、空调开关14、防雷及微断控制开关2、ATS开关3、直流保护模块4、控制监控模块11、输入/输出滤波模块9和防雷模块10;空调开关14两端分别与市电和空调配电模块5连接;IT负载开关15两端分别与市电和IT配电模块6连接;输入/输出开关模块8包括两端分别与市电和旁路模块12连接的旁路输入开关81、两端分别与市电和各功率模块13连接的主路输入开关82和输出开关83,输出开关83一端分别与四个功率模块13输出端和旁路模块12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UPS配电模块7输入端连接;防雷及微断控制开关2位于空调配电模块5上方;直流保护模块4位于ATS开关3后侧,其输入端与电池连接、输出端与各功率模块12输入端连接;输入/输出滤波模块9和防雷模块10位于控制监控模块11后侧;柜门110上部设置有与控制监控模块11连接的显示屏17;控制监控模块11位于输入/输出开关模块8与旁路模块12之间,且分别与旁路模块12和各功率模块13连接,以控制并监控其工作状态,并通过显示屏17进行显示。

旁路模块12和四个功率模块13竖直排列,且位于柜体1的下部,以使柜体1在带模块移动时能够保持平衡。

功率模块13包括输入端与市电连接的整流升压单元131、输入端与整流升压单元131输出端连接的逆变单元132、一端连接在整流升压单元131和逆变单元132之间的充电单元133,充电单元133另一端通过直流保护模块4与电池连接,逆变单元132输出端与输出开关83一端连接,整流升压单元131和逆变单元132之间连接有母线,充电单元133可实现电池对母线充电或者母线对电池充电。

功率模块13前面板设置有三个第一散热风机进行吹气散热,功率模块13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器,整流升压单元131、逆变单元132和充电单元133包含的开关管和晶闸管均固定在第一散热器上。旁路模块12前面板设置有两个第二散热风机进行吹气散热,旁路模块12内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器,旁路模块12的晶闸管固定在第二散热器上。旁路模块12和各功率模块13的热传递通道相互独立,确保各模块功率器件温升可控。

上述各个模块之间采用柔性连接片或者电缆连接,避免柜体1震动时,各个模块相互影响。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市电主路输入经ATS开关3后,一路经空调开关14到达空调配电模块5,为空调设备供电;一路经IT负载开关15为IT配电模块6供电,进而为后续负载供电。

市电主路经ATS开关3后,到达主路输入开关82并经输入/输出滤波模块9的输入滤波单元到达各功率模块13,实现交流输入的整流、升压及逆变交流输出,经输入/输出滤波模块9的输出滤波单元和输出开关83后为UPS配电模块7供电,进而为后续负载供电。

电池经直流保护模块4后达到各功率模块13,实现直流输入的升压及逆变交流输出,经输入/输出滤波模块9的输出滤波单元和输出开关83后为UPS配电模块7供电,进而为后续负载供电。

市电旁路输入经ATS开关3后,到达旁路输入开关81并经输入/输出滤波模块9的输入滤波单元达到旁路模块12,通过旁路模块12的晶闸管控制实现旁路交流输出,经输入/输出滤波模块9的输出滤波单元和输出开关83后为UPS配电模块7供电,进而为后续负载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