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933发布日期:2019-04-30 18:37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供电是以无线方式为电子器件提供电能的方法。该技术与传统的有线输电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用电设备能以无接触的方式从固定电网获取电能。这一技术有效地克服有线供电方式存在的设备移动灵活性差、供电线暴露、环境不美观、容易产生接触火花等问题。在某些特殊供电场合,如手机、电脑、平板及其他有电池器件的充电,较有线供电有特殊优势。

然而,现有支持QI标准(QI无线充电标准,发布于2010年,是现行手机的无线充电标准)的无线充电设备,其工作频率在100~200KHZ之间,功率在15W内,发射板与终端之间的工作距离通常小于5厘米。由于收到充电距离限制,导致待充电终端在充电时必须贴在发射板上,而且外出时必须携带发射板,否则无法实现充电,因此,严重限制终端无线充电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无线充电时需携带发射板,导致终端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包括:

无线供电桌面,其包含面板与底板,所述面板与底板之间嵌有发射线圈;

至少一个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无线供电桌面的面板上,所述支架内设置有接收线圈、转换电路板与支持QI标准的二次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相匹配接收电能,所述转换电路板输入端连接接收线圈提高电能的频率,所述转换电路板的输出端连接二次发射线圈;

终端,所述终端置于所述支架内二次发射线圈的磁场范围内,其包含与二次发射线圈相匹配的二次接收线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掌上电脑中的一种。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发射线圈的形状为矩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发射线圈的形状为椭圆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架的形状为斜L型。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接收线圈设置于支架的底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二次发射线圈设置于支架的上端内部,且所述支架上端用于放置待充电的终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发射器的工作频率为30KHZ以内。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发射线圈采用嵌套式多阵列结构排列于无线供电桌面内的面板与底板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发射线圈由内圈和外圈组成,所述发射线圈设计为螺旋渐开式,所述内圈与外圈分别连接有不同大小的电容,以构造供电端耦合线圈回路。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以电磁感应方式充电安全无辐射性,对人体无伤害,且消除了接触产生的电火花问题,减少了触电风险;同时,在桌面上设置支架,可根据用户需求任意摆设充电位置,无导电接点外露,桌面干净整洁,绿色美观,视觉良好,且充分节省了桌面空间;另外,采用支持QI标准的支架,使得电子产品不受插座和线缆束缚,供电与充电都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电路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电路工作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中支架结构框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中支架完整结构框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供电桌面结构框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供电桌面完整结构框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供电桌面内发射线圈的形状结构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供电桌面内发射线圈的形状结构图;

图9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实施例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无线供电桌面

11 面板

12 底板

13 发射线圈

2 支架

21 接收线圈

22 转换电路板

23 二次发射线圈

3 终端

31 二次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QI标准的桌面无线供电系统电路图,包括:

无线供电桌面1,其包含面板11与底板12,所述面板11与底板12之间嵌有发射线圈13,所述发射线圈13的两端与发射器相连,所述面板11、底板12与发射线圈13详见附图5、附图6,通过供电使得发射器一定频率将电能通过发射线圈转换成磁能;

其中,无线供电桌面1内设置发射器为低频电磁发射器,所述发射器的工作频率为30KHZ以内,以减少系统干扰,提高能量转换的功率与效率。

至少一个支架2,如图3至4所示;所述支架2设置于所述无线供电桌面1的面板11上,所述支架2内设置有接收线圈21、转换电路板22与支持QI标准的二次发射线圈23,所述发射线圈13与接收线圈31相匹配接收电能,所述转换电路板22输入端连接接收线圈21提高电能的频率,所述转换电路板22的输出端连接二次发射线圈23;

其中,接收线圈21与转换电路板22相连,接收线圈21从无线供电桌面1内磁电转换获得电能,转换电路板22与二次发射线圈23相连,将变频后的电能通过二次发射线圈23进行发射。

终端3,所述终端3置于所述支架2内二次发射线圈23的磁场范围内,其包含与二次发射线圈23相匹配的二次接收线圈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3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掌上电脑中的一种,如图9所示,优选手机作为实施例,当发射线圈13数量有且仅为一个时,采用电磁感应方式进行无线充放电,二次发射线圈23满足QI标准,相当于发射板,而二次接收线圈31置于手机内,与手机内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相连,即,二次接收线圈31在二次发射线圈23产生的磁场中,接收磁能转换成电能为手机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发射线圈13的形状为矩形;如图8所示,所述发射线圈13的形状为椭圆形,选择该形状的发射线圈13能在该线圈内尽量多放置几个支架,便于多个终端同时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的形状为斜L型,所述接收线圈21设置于支架2的底部。所述二次发射线圈23设置于支架2的上端内部,且所述支架2上端用于放置待充电的终端3,通过设置支架2的方式弥补了外出需携带发射板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二次发射线圈23与二次接收线圈31不一定支持QI标准,当其不支持QI标准,可调节支架的工作频率与发射线圈13的频率相同,在低频频段,以减少系统干扰,提高能量转换的功率与效率。

另外,如果无线供电桌面1与终端3之间采用磁耦合谐振方式进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采用嵌套式多阵列结构排列于无线供电桌面1内的面板11与底板12之间,阵列优选为2*3形式;每组发射线圈由内圈和外圈组成,所述发射线圈设计为螺旋渐开式,所述内圈与外圈分别连接有不同大小的电容,以构造供电端耦合线圈回路。因此,通过无线供电桌面1内嵌装的多组发射线圈,通过增加线圈磁场的覆盖范围和强度,使每组发射线圈13与放于桌面上的终端进行磁耦合谐振而实现的,替代支架2功能,也能够实现无线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电磁感应方式充电安全无辐射性,对人体无伤害,且消除了接触产生的电火花问题,减少了触电风险;同时,在桌面上设置支架,可根据用户需求任意摆设充电位置,无导电接点外露,桌面干净整洁,绿色美观,视觉良好,且充分节省了桌面空间;另外,采用支持QI标准的支架,使得电子产品不受插座和线缆束缚,供电与充电都更加方便。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