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911发布日期:2019-04-30 18:3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交流电网中,由于三相电流差异往往需要在主电网中加装三相不平衡调节器,常见的三相不平衡调节器采用的是强制风冷的冷却方式。但由于三相不平衡调节器具有以下的特点:1、一般安装在户外,且安装环境一般较为潮湿;2、由于电路三相不平衡为动态状态,所以三相不平衡调节器的产热不均匀,峰谷时的热量产出差异较大。

由于以上特性,所以经常发生三相不平衡调节器内部元器件受潮腐蚀的情况,尤其在该种情况下:三相不平衡调节器安装在水源附近,且当地气候阴雨天较多,电网中三相电压绝大多数情况较为稳定,只在用电高峰期时出现三相不平衡状态。

在该种情况下,由于三相不平衡调节器内部元器件长时间待机,其表面温度会在某一段时间内较低,再加上强制风冷设备将潮湿空气的不断侵入电器内部,所以在该种情况下,内部元件表面极易附着液化的水珠,轻者元器损坏,重则发生短路,破坏整个电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空气进行干燥的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

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IGBT基板上的温度感应器,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上风扇组,下端设有下风扇组,所述的上、下风扇组均至少包括一个抽风扇和一个吹风扇,每组风扇组中的抽风扇与吹风扇间隔分布,所述的上风扇组的抽风扇和吹风扇分别与下风扇组的吹风扇和抽风扇上下对应布置;所述的下风扇组上方通风口处设有干燥层,所述的干燥层内填充有吸水材料;所述的温度感应器、上风扇组和下风扇组均与设置于箱体内的主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吸水材料为活性炭、活性氧化铝或纤维干燥剂。

优选的,所述的主控制器为微型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的温度感应器为热电偶温度感应器。

为了加强散热能力,并防止侧面有灰尘进入,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为窄条形,且上端带有防尘帽檐的散热孔。

为了防止户外雨水、落叶进入,还包括一V形挡水板,所述的V形挡水板通过若干个立柱与箱体的上表面相连。

为了防止蚊虫进入,所述的抽风扇与吹风扇的进出风口处均设有过滤网。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上、下风扇组与干燥器的组合,可避免潮湿空气在IGBT基板表面液化,提高了三相不平衡调节器的使用寿命。

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干燥器的脱附处理由自身产生的热空气实现,不需要外接任何能源设备,其资源消耗为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吸气过程框图;

图4是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排气过程框图;

1.箱体 2.上风扇组 21.上抽风扇 22.上吹风扇 3.下风扇组 31.下吹风扇 32.下抽风扇 4.干燥器 5.IGBT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防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IGBT基板5、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端设有上风扇组2,下端设有下风扇组3,上风扇组2包括两个上抽风扇21和两个上吹风扇22,下风扇组3包括两个下抽风扇32和两个下吹风扇31,所述的抽风扇与吹风扇间隔分布;箱体的内部设有由微型单片机组成的主控制器(图中未显示),所述的下风扇组3与IGBT基板5之间设有干燥器4;所述的IGBT基板5上设置有热电偶温度感应器(图中未显示);所述的温度感应器、上风扇组2和下风扇组3均与主控制器相连。所述箱体1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窄条形,且上端带有防尘帽檐的散热孔,还包括一V形挡水板(图中未显示),所述的V形挡水板通过若干个立柱与箱体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的抽风扇与吹风扇的进出风口处均设有过滤网(图中未显示)。

工作情况:

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各IGBT基板5的温度较低时,此时潮湿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容易在IGBT基板表面液化,所以此时主控器发出信号,上风扇组2中的上抽风扇21工作、上吹风扇22停止,下风扇组3中的下吹风扇31工作,下抽风扇32停止,即潮湿空气首先经过干燥器4的干燥处理,将空气中携带的水分交由干燥器4中的活性炭进行完全吸收,再将干燥空气流入箱体1内部,并对IGBT基板5进行散热。此时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

而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各IGBT基板5的温度较高时,此时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上风扇组2中的上抽风扇21停止、上吹风扇22工作,下风扇组3中的下吹风扇31停止,下抽风扇32工作,即外部空气首先接触各个IGBT基板,并吸收其表面热量,转换为热空气,再经过干燥器4,并最终由风扇3排出至箱体1外。此时热空气会带走干燥器4中活性炭在之前阶段中吸收的一部分水分,并便于下次的吸附。此时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

其中,图4所示的工作状态为主要的工作模式,原因为:一方面符合活性炭吸附快、脱附慢的特点,另一方面主流的空冷散热方式也是以向箱体下端排气为主,因为向下端排气的散热方式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