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2466发布日期:2018-12-21 20:1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技术,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车载无线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而不用通过电源线进行连接,充电器及用电装置无导电接点外露,具有安全性能好、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

对比文件1(CN202949238U)公开一种车用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底座1、车载无线充电器、固定装置、电源连接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臂201与第二夹臂202,第一夹臂201与第二夹臂202均设置有弹性海绵,通过该第一夹臂501与第二夹臂502的伸缩,可扩大和缩小两个夹臂之间的距离,可以夹持手机,为更多的手机充电。操作者在夹持手机时需要双手操作才能将手机夹持住充电。这在驾驶汽车需要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一只手需要握持方向盘的情况下操作非常不便。此外,当将宽度不同的手机放入第一夹臂201与第二夹臂202之间时,车载无线充电器内的线圈与手机内的线圈偏离较大,不容易对位,导致充电效率低。

对比文件2(CN204316144U)公开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其主要设有矩形容纳腔,其矩形容纳腔实为滑槽,手机滑入固定,然而这种方式限制了手机大小尺寸,同时这种滑入固定难以牢固地夹持手机。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夹持牢固及充电效率高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固定到车载无线充电器上充电时不容易对位及充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磁发射器、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电磁发射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形成的密闭空间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沿背离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电磁发射器包括:电路板、隔磁板以及线圈,所述隔磁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线圈之间,所述线圈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距离小于所述电路板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通过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之间用于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隔磁板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距离等于所述线圈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相对的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设有提示充电转态的提示部。

优选地,所述提示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臂内的导光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所述导光柱引导所述光源的光在所述第二夹持臂顶部显示。

优选地,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伸开状态和缩回状态,在伸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线圈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距离小于所述线圈的中心至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转角反馈件,所述转角反馈件用于使所述无线充电器旋转预定角度,并反馈已旋转至所述预定角度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转角反馈件包括:第一反馈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反馈部件中心位置的旋转轴孔、环绕所述旋转轴孔设置的弹性连接臂、设于所述弹性连接臂上的数个彼此间隔预设距离的反馈凸起、第二反馈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反馈部件上与所述旋转轴孔配合的旋转轴,以及与所述弹性连接臂相适配的反馈凹槽。

优选地,所述反馈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反馈凹槽等间距设置并围成环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可相对第二夹持件移动的第一夹持件,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所述线圈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距离小于所述电路板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距离,当将宽度不同的手机放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时,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所述线圈的中心与手机等充电设备的线圈的中心距离较近或者相互重合,因而容易对位,充电效率高;此外,通过设置可相对第二夹持件移动的第一夹持件,且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滑动件,滑动件通过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使得安装电子设备到车载无线充电器上充电和充电后取下都变得简单容易,单手即可实现操作,对于驾驶汽车等无线充电场景,当需要安装或者取下电子设备时只需使用一只手即可实现,操作尤为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线充电器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线充电器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线充电器的电磁发射器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线充电器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线充电器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线充电器的第一反馈部件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线充电器的第二反馈部件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该车载无线充电器可以便携式移动放置,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汽车等载体上,为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该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第一壳体10、电磁发射器20、第一夹持件30、第二夹持件40、限位固定件50、转角反馈件及第二壳体70,所述电磁发射器7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70形成的密闭空间中。所述第二夹持件40固定在第二壳体70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件30相对所述第二夹持件4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7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用于夹持所述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稳定可靠地充电。

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卡扣件11、第一固定孔12、防滑垫圈凹槽13、防滑垫圈14、第一夹持件避让槽15、过渡匹配面16、第二夹持件避让槽17、第二夹持臂固定螺柱18。所述第一壳体10插设在所述第二壳体70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70的一端。所述第一卡扣件11设置有连接孔111,所述第一卡扣件11通过所述连接孔111与所述第二壳体70扣接相连,因而便于装配。所述防滑垫圈凹槽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背向所述电磁发射器70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孔12位于所述防滑垫圈凹槽13的底壁。所述第一壳体10还通过插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孔12内的螺钉与所述第二壳体70相连,因而可增加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70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防滑垫圈14插设在所述防滑垫圈凹槽13内并盖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孔12上,充电时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所述防滑垫圈14与所述电子设备相接触,增加了所述防滑垫圈14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较好地避免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壳体10上滑落。其中,所述防滑垫圈14可以是硅胶圈或者橡胶圈等,其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一夹持件避让槽15与第二夹持件避让槽17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位置相对的两端,所述过渡匹配面16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避让槽15的槽壁处。

所述电磁发射器20包括电路板21、隔磁板22以及线圈23。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图中未示出),所述光源用于表征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未进行充电、充电中、充电已完成等,所述充电状态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隔磁板22位于所述电路板21与所述线圈23之间,所述隔磁板22用于屏蔽所述线圈23产生的磁场对所述电路板的干扰,因而可提高充电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磁板22为圆盘形的金属板,所述线圈23呈圆盘形,所述线圈23用于向外辐射电磁波,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第一夹持件30包括第一防滑件31、第一夹持臂32、连接件33及滑动件34。所述第一防滑件31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32内壁上,所述第一夹持臂32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70沿背离所述第二夹持件40的方向移动,所述过渡匹配面16与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过渡匹配面16与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可避免所述第一夹持臂32运动时撞击所述第一壳体10,因而使用寿命较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磁板22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距离等于所述线圈23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距离,即所述隔磁板22与所述线圈23同轴设置,因而较好地避免线圈23辐射的电磁波对所述电路板21的干扰。

所述第一防滑件31用于在夹持电子设备时防止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移动,所述第一防滑件31可以是硅胶件或橡胶件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连接件33一端内壁连接所述滑动件34,所述连接件33的另一端内壁设有弧形凸起36,所述弧形凸起36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32。较佳地,所述线圈23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距离小于所述电路板21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距离,因而可使宽度不同的所述电子设备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时,所述线圈23都能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线圈23的位置相对应,因而可适配多种电子设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23的中心线O’距所述电路板21的中心至O”的距离为e,所述e的值大于0。其中,所述e的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滑动件34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滑杆341和第二滑杆34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滑杆341与所述第二滑杆342之间用于与所述弹性件36连接的卡扣343,所述滑动件34与所述限位固定件50活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30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夹持件40运动。所述滑动件34通过一弹性件35连接所述第二壳体70。所述弹性件35可以是弹簧、弹片或者橡皮筋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5为弹簧,因此,所述弹性件35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5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34相连,所述弹性件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0或所述第一壳体10相连。

所述第二夹持件40包括第二防滑件41、第二夹持臂42、第二夹持件固定端43及提示充电状态的提示部44,所述第二夹持臂42与所述第一夹持臂3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防滑件41面向所述第一夹持件30设置,用于直接夹持所述电子设备,因而增加了所述第二夹持件40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所述电子设备滑落。所述提示部44为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臂42内的导光柱,所述导光柱引导所述光源的光在所述第二夹持臂42顶部显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提示部44可以为导光孔或者光纤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二夹持臂固定螺柱18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端43及所述第二壳体70相连,从而使所述第二夹持件40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70上,即所述第二夹持件40与所述第二壳体7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30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及所述第二壳体70运动。

使用时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伸开状态和缩回状态,在伸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臂32与所述第二夹持臂4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臂32与所述第二夹持臂40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线圈23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距离小于所述线圈23的中心至所述第二夹持臂40的距离。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夹持臂32与所述第二夹持臂40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线圈23为偏心设置,当将宽度当将不同宽度的手机等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手机等充电设备的线圈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线圈23的重合面积较大,因而充电效率较高。

所述限位固定件50包括限位固定件本体51、滑槽52、第一滑条限位件53、第一固定件54及第二固定件55。所述第一滑条限位件53固定在所述限位固定件本体51上,所述限位固定件本体51与所述第一滑条限位件53之间形成所述滑槽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条限位件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条限位件53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51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滑杆341和所述第二滑杆342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槽52活动插接相连。所述第一固定件54与所述第二壳体70相连,第二固定件55与所述第二壳体70及所述转角反馈件60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54与所述第二固定件55均为中空的固定柱,通过插设在所述固定柱内的螺丝将所述限位固定件50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70内。

所述转角反馈件用于使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旋转预定角度,并反馈已旋转至所述预定角度的信息。所述转角反馈件包括第一反馈部件61、位于所述第一反馈部件61中心位置的旋转轴孔62、环绕所述旋转轴孔62设置的弹性连接臂64、设于所述弹性连接臂64上的数个彼此间隔预设距离的反馈凸起63、第二反馈部件65、设于所述第二反馈部件65上与所述旋转轴孔62配合的旋转轴66,以及与所述弹性连接臂64相适配的反馈凹槽67。其中,所述第二反馈部件65背向所述第一反馈部件6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651。所述反馈凹槽67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反馈凹槽67间隔设置并围成环形。

所述第二壳体70包括第二卡扣件71、第二弹簧卡扣72、第二滑条限位件73、反馈件容纳腔74及扣接孔75。所述第二卡扣件71与所述第一卡扣件11的连接孔111扣接相连,所述第二弹簧卡扣72与所述弹性件36相连。所述第二滑条限位件73插设在所述第一滑杆341和所述第二滑杆342形成的空间内,用于限定所述滑动件34的滑动距离。所述反馈件容纳腔74容纳所述第一反馈部件61和所述第二反馈部件65。所述第二反馈部件65活动插设在所述反馈件容纳腔74内,并通过所述扣接孔75与外部的固定装置相连。使用时,外部的固定装置通过所述扣接孔75与所述固定槽651插接相连,即可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固定,当需要调整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时,通过旋转所述第二壳体70,使所述第一反馈部件61相对所述第二反馈部件65转动,旋转预设角度后使所述反馈凸起63从一反馈凹槽67移动到另一反馈凹槽67内,便完成位置调整和定位,因而便于用户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线充电器通过设置可相对第二夹持件40移动的第一夹持件30,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所述线圈23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距离小于所述电路板21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夹持臂32的距离,当将宽度不同的手机放在所述第一夹持件3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0时,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所述线圈23的中心与手机等充电设备的线圈的中心距离较近或者相互重合,因而容易对位,充电效率高;此外,通过设置可相对第二夹持件40移动的第一夹持件30,且第一夹持件30包括第一夹持臂32和滑动件34,滑动件34通过一弹性件36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40、所述第一壳体10或所述第二壳体70,使得安装电子设备到车载无线充电器上充电和充电后取下都变得简单容易,单手即可实现操作,对于驾驶汽车等无线充电场景,当需要安装或者取下电子设备时只需使用一只手即可实现,操作尤为简单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