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吸附定位的无线充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2913发布日期:2019-03-02 01:5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性吸附定位的无线充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吸附定位的无线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普通无线充电器的有效充电区域仅仅是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的正中心上方一小片区域,所以当无线充电器被当成手机支架使用时,为应对手机可能竖向放置与横向放置两种情况,往往需要设计两个无线充电线圈模组,且该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分别固定在手机竖直放置时的手机正中心后方与水平放置时的手机正中心后方两个位置。而这就需要设计两套无线充电能量输出电路分别为每个无线充电线圈模组进行供电。这种实现方式成本高,体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成本低、体积小的磁性吸附定位的无线充电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性吸附定位的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支架与无线充电器,所述支架包括主体、设置于所述主体内侧的磁性吸附组件与导磁片,所述导磁片连接于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后侧,所述主体前侧下端设置有凹槽,所述主体位于凹槽后侧的部分形成为支撑部,所述磁性吸附组件一端前侧设置为北极,后侧设置为南极,另一端前侧设置为南极,后侧设置为北极;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无线充电线圈模组与软磁体组件,所软磁体组件设置于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后侧;所述无线充电器后侧抵靠于所述支撑部前侧,且无线充电器的一端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磁性吸附组件与所述软磁体组件相互吸附。

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包括左右两并排设置的磁铁,其中一磁铁前侧设置为北极,后侧设置为南极,另一磁铁的前侧设置为南极,后侧设置为北极,且两磁铁的后侧均连接有一导磁片。

所述磁性吸附组件设置为一磁铁,所述磁铁一端的前侧设置为北极,后侧设置为南极,另一端的前侧设置为南极,后侧设置为北极;所述导磁片连接于该一磁铁的后侧。

所述导磁片的直径等于该一磁铁的直径。

所述软磁体组件包括用于引导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磁场的第一层软磁体、用于引导所述磁铁磁场的第二层软磁体,所述第一层软磁体连接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的后侧,第二层软磁体设置于第一层软磁体的后侧。

所述第一层软磁体设置为铁氧体,第二层软磁体设置为硅钢片。

所述软磁体组件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外圈上的软磁体。

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外圈一圈都连接有该软磁体;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外圈其中一段连接有该软磁体。

所述主体包括上盖与连接于所述上盖下端的底板,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上盖前侧下端,所述支撑部的前侧设置为一支撑板,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后侧抵靠于所述支撑板前侧,所述磁性吸附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后侧。

所述支撑板后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磁性吸附装置卡置于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相互配合的支架与无线充电器,不管无线充电器相对支架是横向放置还是竖向放置,支架内的磁性吸附组件均可以与无线充电器内的软磁体组件相互磁性吸附,从而定位所述无线充电器;再加上支架前端下侧设置凹槽,所以要充电的手机可以与无线充电器一起同时横向或竖向置于所述凹槽,从而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组件的无线充电器内只需设置一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即可,对应的,无线充电能量输出电路也只需设置一组,如此,降低了生产成本,无线充电器的体积也不会太大;再者,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磁场设置使得其自成一回路,从而可避免对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的性能的影响;且磁性吸附组件后侧的导磁片与无线充电线圈后侧的软磁体组件的设置,进一步确保磁性吸附组件不会干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组件的无线充电器横向置于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组件的无线充电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组件的无线充电器竖向置于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组件的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组件的支架上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磁性吸附定位的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支架1与无线充电器2,所述支架1包括主体11、设置于所述主体11内侧的磁性吸附组件12与导磁片13,所述导磁片13连接于所述磁性吸附组件12后侧,所述主体11前侧下端设置有凹槽111,所述主体11位于凹槽111后侧的部分形成为支撑部112,所述磁性吸附组件12一端前侧设置为北极,后侧设置为南极,另一端前侧设置为南极,后侧设置为北极;所述无线充电器2包括壳体21、设置于所述壳体21内的一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与软磁体组件,所软磁体组件设置于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后侧;所述无线充电器2后侧抵靠于所述支撑部112前侧,且无线充电器2的一端置于所述凹槽111内,所述磁性吸附组件12与所述软磁体组件相互吸附。

所述主体11包括上盖113与连接于所述上盖113下端的底板114,所述凹槽111设置于所述上盖113前侧下端,所述支撑部112的前侧设置为一支撑板115,所述无线充电器2的后侧抵靠于所述支撑板115前侧,所述磁性吸附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5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15后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磁性吸附装置卡置于所述卡槽内。

较佳的,所述底板114下端设置有多个防滑支脚11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吸附组件12包括左右两并排设置的磁铁121,其中一磁铁121前侧设置为北极,后侧设置为南极,另一磁铁121的前侧设置为南极,后侧设置为北极,且两磁铁的后侧均连接有一导磁片13。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吸附组件12设置为一磁铁,所述磁铁一端的前侧设置为北极,后侧设置为南极,另一端的前侧设置为南极,后侧设置为北极;所述导磁片13连接于该一磁铁的后侧,且该导磁片13的直径等于该一磁铁的直径。

所述导磁片13可以引导磁铁121的磁场不会或者极少泄露出去,或者说,所述导磁片13可限制磁铁121的磁力线仅从导磁片13通过,而不会泄露出去影响其他组件。

较佳的,所述导磁片13设置为片状软磁体,可以为硅钢片。

所述壳体2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上壳211与下壳2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磁体组件包括用于引导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磁场的第一层软磁体23、用于引导所述磁铁121磁场的第二层软磁体24,所述第一层软磁体23连接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的后侧,第二层软磁体24设置于第一层软磁体23的后侧。所述第二层软磁体24的设置还能确保磁铁121的磁场不会或者极少泄露到第一层软磁体23内,从而避免影响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工作时候的磁力线,所以也就避免了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磁力线受到影响而造成的效率降低、功率降低甚至无法输出无线充电能量的情况,即保证了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的性能。

较佳的,所述第一层软磁体23设置为铁氧体,第二层软磁体24设置为硅钢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层软磁体也可由其他合适的软磁材料制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软磁体组件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外圈上的软磁体(图未示)。可以是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外圈一圈都连接有该软磁体,也可以是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外圈其中一段连接有该软磁体。这样设置的软磁体同样能吸收、引导并反射所述磁铁辐射的磁力线,避免干扰无线充电线圈模组22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要充电时,将无线充电器2横向或竖向放置在支架1上,两者通过磁性吸附组件12与软磁体组件相互吸附而相对定位,然后将手机与无线充电器2同向放置并置于无线充电器2前侧,且使得送机一端同样置于所述凹槽111内,如此,即安置好无线充电器2与手机,可以开始无线充电。要改变手机方向时,只需拿开手机,然后克服磁性吸附组件12与软磁体组件的吸附力再拿开无线充电器,最后,改变无线充电器2与手机的摆放方向再将两者一起放置在支架1上,操作简单方便。

在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所述无线充电器2所在为前,以所述支架1的支撑部112所在为后,以所述两磁铁121所在为左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