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8826发布日期:2019-03-22 19: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1)、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

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位于金属壳体(1)中心位置;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嵌套式安装在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与金属壳体(1)之间,由外到内依次排列;

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之间设置有第一石棉导热层(8);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之间,以及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石棉导热层(12);

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金属壳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金属壳体(1)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塑料外皮(14);

所述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与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之间的第一石棉导热层(8)内设置有一级光电效应管(9);所述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与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12)内设置有二级光电效应管(10);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与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之间的第二石棉导热层(12)内设置有三级光电效应管(11);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的顶端设置有火花塞(15);

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下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21)、燃料桶(22)、储水桶(23),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通过螺旋导热管筒连接器(21)连通;

所述金属壳体(1)底端设置有底盖(13);所述储水桶(23)位于底盖(13)上方;

所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顶部设置有氧气桶(18);所述氧气桶(18)上设置有连通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的氧气导管(16);所述氧气导管(16)延伸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内的一端设置有氧气锁气管(17);

所述燃料桶(22)上设置有连通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的燃料导管(19);所述燃料导管(19)延伸到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内的一端设置有燃料锁气管(20);

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下端设置有冷凝管(24);所述冷凝管(24)与储水桶(23)连通;

所述金属壳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7),所述顶盖(7)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A1)、第二接线端子(A2)、第三接线端子(B1)、第四接线端子(B2)、第五接线端子(B3)、第六接线端子(B4)、第七接线端子(B5)、第八接线端子(B6)、第九接线端子(B7)、第十接线端子(B8);

所述第三接线端子(B1)与金属壳体(1)电连接,所述第四接线端子(B2)与三级光电效应管(11)电连接,所述第五接线端子(B3)与二级光电效应管(10)电连接,第六接线端子(B4)与一级光电效应管(9)电连接;所述第七接线端子与(B5)塞贝克效应反应釜(6)电连接,第八接线端子(B6)与一级光电效应管(9)电连接、第九接线端子(B7)与二级光电效应管(10)电连接,所述第十接线端子(B8)与三级光电效应管(11)电连接;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A1)、第三接线端子(B1)、第七接线端子(B5)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A2)、第十接线端子(B8)、第四接线端子(B2)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所述第四接线端子(B2)、第五接线端子(B3)、第九接线端子(B7)、第八接线端子(B6)、第六接线端子(B4)、第七接线端子(B5)通过导线依次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螺旋导热管筒(3)、二级螺旋导热管筒(4)、一级螺旋导热管筒(5)内均设置有螺旋上升的通气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光电、燃气混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桶(18)、燃料桶(22)、储水桶(23)均设置在金属壳体(1)内,且与金属壳体(1)可拆卸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