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用地下塑料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3055发布日期:2018-11-27 23:1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用地下塑料管廊。



背景技术:

地下管廊,是指地下城市管道综合通道,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地下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由于地下管廊包括了城市运行的许多要素,其自身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地下管廊建设不可避免的穿过许多公路、铁路和地质状况复杂的地基。重载汽车或火车通过时会产生强烈的地基振动,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日积月累,有可能导致其下方的地基塌陷、沉降等致使致使塑料管廊 (塑料管廊多采用特定的聚烯烃柔性结构管体)变形的地质灾害。现有的地下管廊挂架用于悬挂管廊内的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等线缆,挂架固定于管廊内壁。这样在塑料管廊变形时,导致挂架受力变形损坏。

另一方面,电力电缆自身发热,特别是在夏季时,线缆温度过高,很容易出现自燃,引发火灾。由于管廊埋于地下,且管线较长,着火后在短时间内不易被发现,很容易发生塌方,造成严重灾害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管廊运行的安全性能,并能够对其进行紧急消防处理的一种市政用地下塑料管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市政用地下塑料管廊,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若干节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呈螺旋缠绕中空壁管结构,其内壁与外壁之间具有由一端向另一端螺旋缠绕的加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本体内腔设有与其呈分体式、用于悬挂线缆的线缆挂架;线缆挂架,包括挂架本体和用于固定挂架本体的配重基座,所述配重基座位于管廊本体的底部,其为实体结构,具有与管廊本体内壁相贴合的弧形底面;所述挂架本体的边缘与管廊本体内壁之间具有环向的变形间隙,其下端与配重基座固定;所述管廊本体外壁设有用于对管廊本体进行降温的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包括串联形成闭合回路的加强管和一储存有冷却介质的蓄水池,所述加强管的一端为进水端,所述进水端与蓄水池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加强管的另一端为出水端,所述出水端与蓄水池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检测该管路内是否有介质流经的传感器;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管廊本体进行消防应急处理的消防管以及控制器;消防管,并联于加强管的出水端与蓄水池之间,所述消防管上设有控制阀和第二水泵,所述控制阀和第二水泵在出水端与蓄水池相连的管路有介质流经时均处于关闭状态;控制器,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传感器,其控制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水泵、控制阀和第二水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挂架本体包括沿管廊本体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每组挂架本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挂架模块,所述挂架模块包括支撑骨架和悬挂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竖向设置,其下端与配重基座固定,所述悬挂骨架横向设置,包括上下间隔固定于支撑骨架的多个,相邻两悬挂骨架之间形成能够容置线缆的空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呈与管廊本体内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所述悬挂骨架的一端固定于支撑骨架内侧,另一端自由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每组的两支撑骨架的顶部之间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两端均与对应的支撑骨架的顶端相铰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轴向相邻的两组挂架本体之间连接有支撑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廊本体内腔还设有用于固定市政管道的管道支架,所述管道支架位于支撑骨架内侧的底部,所述管道支架呈节点铰接的直角结构,所述管道支架的一端与配重基座固定,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骨架铰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配重基座为一体成型的树脂混凝土实体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配重基座上表面的中部沿其轴向具有向下凹陷的导流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一用于向维修人员发出报警信息的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强管出水端与蓄水池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用于对循环水降温的降温设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管廊的线缆挂架通过设置配重基座,为挂架本体的固定提供条件,使得线缆挂架与管廊本体分离,并且在挂架本体与管廊内壁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管廊变形量,从而使得在管廊一定的可变形下,不会损坏线缆挂架,从而提高了地下管廊的安全使用性能,并且减少了维修次数,降低了管廊的维护成本,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该管廊具有循环水系统,能够在管廊正常运行时,利用循环水系统对管廊进行降温,且由于加强管螺旋缠绕的特性,使得在管体上形成一降温层,提高了水与管廊的接触面积,对管廊的降温效果显著,避免管廊内线缆等发热介质温度过高,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另外,在由于管廊内发热介质温度过高出现着火点时,一旦将某处的加强管内壁烧穿后,循环水系统出现断点,通过控制系统能够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切换循环水的水流方向,使得加强管两端共同进水向断点处供水,一方面能够加快对着火点的灭火,另一方面能够对断点后方的管廊保持供水降温,避免管廊在短时间内塌方,延长管廊的承载能力,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控制灾情的扩大,降低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仅仅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市政用地下塑料管廊,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若干节管廊本体100,所述管廊本体100呈螺旋缠绕中空壁管结构,其内壁与外壁之间具有由一端向另一端螺旋缠绕的加强管101。

管廊本体100内腔设有与其呈分体式、用于悬挂线缆的线缆挂架,分体式的结构能够使线缆挂架不受管廊本体100变形影响,能够延长管廊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线缆挂架包括挂架本体11和用于固定挂架本体11的配重基座 12。配重基座12位于管廊本体100的底部,其为实体结构,具有与管廊本体100内壁相贴合的弧形底面。挂架本体11的边缘与管廊本体100内壁之间具有环向的变形间隙13,单边间隙为100~200mm左右,挂架本体11的下端与配重基座12固定。从而使线缆挂架成为与管廊本体100分离的独立个体,通过预留变形间隙13,使得管廊本体100在允许的形变下发生变形后,不会使线缆挂架受力。

该结构中配重基座12一方面为挂架本体11的固定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在有地下水和浮管的环境下,配重基座12还可作为配重增加管廊整体的重量,起到抗浮作用,另外,在该管廊具有雨水管功能时,配重基座1还能够防止挂架本体11浮动,保证线缆悬挂的稳定性。

在安装配重基座12前,为了避免配重基座12与管廊本体100内壁之间的摩擦,提高配重基座12的缓冲性能,在配重基座12的底部与管廊本体100内壁之间设置弹性缓冲层,弹性缓冲层为橡胶层。

该结构通过配重基座12的设置,为挂架本体11的固定提供条件,使得线缆挂架与管廊本体100分离,并且在挂架本体11与管廊内壁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管廊变形量,从而使得在管廊一定的可变形下,不会损坏线缆挂架,从而提高了地下管廊的安全使用性能,并且减少了维修次数,降低了管廊的维护成本。

由于线缆自身发热,造成管廊本体100内的温度过高,所以在管廊本体100外壁设有用于对管廊本体100进行降温的循环水系统。利用中空壁螺旋缠绕壁管的结构特性,一方面能够使管廊本体100承载较大的载荷,提高管廊的抗压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加强管101内通入冷却介质,为管廊降温,避免管廊温度过高发生火灾。由于管廊的直径较大,为了保证加强管101内有足有的压力保证循环水的流动,所以单节的管廊本体100的长度为6~8m。

为实现对管廊本体100的降温,循环水系统包括串联形成闭合回路的加强管101和一储存有冷却介质的蓄水池21,所述加强管101的一端为进水端1011,所述进水端1011与蓄水池21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水泵22,所述加强管101的另一端为出水端1012,所述出水端1012与蓄水池21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检测该管路内是否有介质流经的传感器23,具体的,传感器23可采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等。在管廊正常运行时,利用循环水系统对其进行降温。第一水泵22将蓄水池21内的水抽出,在一定的压力下从进水端1011打入加强管101内,在一定的压力下水沿加强管101不断旋转前进,将加强管101内腔充满后从出水端1012流出,再次回流至蓄水池21内。在此过程中,水与管廊本体100进行热量交换,带走管廊本体100的部分热量,实现对管廊本体100的降温。

由于加强管101螺旋缠绕的特性,使得在管体上形成一降温层,提高了水与管廊的接触面积,对管廊的降温效果显著,避免管廊内线缆等发热介质温度过高,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循环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管廊本体100进行消防应急处理的消防管24 以及控制器25。消防管24,并联于加强管101的出水端1012与蓄水池21 之间,所述消防管24上设有控制阀26和第二水泵27,所述控制阀26和第二水泵27在出水端1012与蓄水池21相连的管路有介质流经时均处于关闭状态。控制器25,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传感器23,其控制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水泵22、控制阀26和第二水泵27。在循环水系统用于降温或消防时,控制器25均控制第一水泵22处于开启状态。

在由于管廊内发热介质温度过高出现着火点后,一旦将某处的加强管 101内壁烧穿后,循环水系统出现断点,循环水就会从断点处流出灭火,此时不再向断点后方的加强管101供水。当传感器23检测到出水端1012与蓄水池21相连的管路上不再供水时,则表明管廊出现燃点,传感器23将该信号传输给控制器25,控制器25控制控制阀26和第二水泵27打开,此时原本蓄水池21回水的一端开始向外供水,第二水泵27将蓄水池21内的水抽出,在一定压力下从出水端1012打入加强管101内,水同样从断点处流出对燃点灭火。

通过控制系统在出现燃点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切换循环水的水流方向,使得加强管101两端进水向断点处供水,一方面能够加快对燃烧点灭火,另一方面能够对断点后方的管廊保持供水降温,避免管廊在短时间内塌方,延长管廊的承载能力,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控制灾情的扩大,降低财产损失。

对于挂架本体11的具体结构,挂架本体11包括沿管廊本体100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每组挂架本体11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挂架模块,所述挂架模块包括支撑骨架111和悬挂骨架112,所述支撑骨架111竖向设置,其下端与配重基座12固定,所述悬挂骨架112横向设置,包括上下间隔固定于支撑骨架111的多个,相邻两悬挂骨架112之间形成能够容置线缆的空间,通过将线缆置于该空间内,实现对线缆的悬挂。

另外,为了便于将线缆悬挂在悬挂骨架111上,支撑骨架111呈与管廊本体100内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使得支撑骨架111偏置,其外侧与管廊本体100内壁之间只留有变形间隙,其内侧留出较大的线缆悬挂空间。所述悬挂骨架112的一端固定于支撑骨架111内侧,另一端自由设置,且每组中相对的两挂架模块径向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容置线缆的空间一端开口,该间隙为操作人员预留出一定的工作空间来安装线缆,且利用开口端便于线缆的悬挂安装。

为了增强每组挂架本体11的强度,在每组的两支撑骨架111的顶部之间设有调节部113,所述调节部113的两端均与对应的支撑骨架111的顶端相铰接。通过调节部113的设置,使得两支撑骨架111之间相互牵制。且轴向相邻的两组挂架本体11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14,从而能够增强挂架本体11整体间的连接强度。

管廊本体100内腔还设有用于固定市政管道102的管道支架14,所述管道支架14位于支撑骨架111内侧的底部,所述管道支架14呈节点铰接的直角结构,所述管道支架14的一端与配重基座12固定,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骨架111铰接。根据使用需求,可在管道支架14的顶部和内部固定市政管道102。

配重基座12为一体成型的树脂混凝土实体结构,配重基座12为预制成品件,成本低。对于配重基座12的安装可以采用,先在管廊本体100内壁焊接滚塑空腔壳体,然后在浇灌封装树脂混凝土;或者是在工作面包裹热塑模,然后一次浇注成型;又或者是热塑基础成型或压模(如PVC等模塑型材)。其中支撑骨架111和管道支架14等可与配重基座12浇筑固定,或者是借助螺栓组件固定。

当有地下水渗入管廊内或管廊内供排水管道泄漏时,会在管廊底部产生沉积物,所以在配重基座12上表面的中部沿其轴向具有向下凹陷的导流槽121。通过设置截面远小于管道截面的导流槽121,以达到缩小管道底部截面的目的,使得在管廊内过水流量较低时,导流槽121内的流速较高,又由于导流槽设于管廊的最底部,使得导流槽内的水流能够冲走管廊内的污泥,从而能够保持管廊内的清洁度,降低了人工清洁强度和成本。并且导流槽121的底面呈弧面结构,即半圆形结构,不会存积污垢。

为了能够及时的通知维修人员消灭火灾,该系统循环水系统还包括一用于向维修人员发出报警信息的报警装置29,所述报警装置29与控制器 25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当控制器25接收到传感器23发出断流的信号后,在控制控制阀26和第二水泵27打开的同时,还控制报警装置29开启,发出声响或光灯信号,该报警装置29可置于值班室内,确保维修人员能够接收到。

并且,为了确保循环水系统对管廊的有效降温,在加强管101出水端 1012与蓄水池2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用于对循环水降温的降温设备28,能够降低回水温度,降温设备28可采用冷水机等市场外购产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