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夹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7737发布日期:2019-02-01 19:2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背夹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夹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人们使用移动电子设备的频率越来越高,进而使得移动电子设备的电量消耗过快,需要便捷地给移动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背夹电池就是能够随时随地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电量补充的移动电源装置。

但是,目前的背夹电池通常设置一充电插口。对背夹电池自身进行充电时,必须利用一充电线插入充电插口,才能使用外部电源对背夹电池进行充电。因此,用户必须随身携带充电线,造成使用过程中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夹电池,无需使用充电线即可对背夹电池自身进行充电,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夹电池,用于给电子设备充电,所述背夹电池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存储电力的电池部,所述电池部包括电池、第一插头以及第二插头,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插头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以利用所述电池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第二插头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对所述电池充电,所述第二插头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插头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当所述第二插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插头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当所述第二插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插头伸出所述壳体,使得所述第二插头能够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电池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座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为lightning接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为USB Type C接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头包括由壳体内向外引出的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插头可相对所述壳体以不同距离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头为翻立式插头,所述壳体设有容置所述第二插头的容置槽,所述第二插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头为推拉式插头,所述第二插头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合成用以容置所述电子设备的容置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设置于所述侧壁上,使得当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第一插头跟刚好插入所述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头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电池断开电连接并在所示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夹电池,该背夹电池具有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第一插头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以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插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对所述背夹电池进行充电。背夹电池上直接设置第二插头,与外部电源直接连接用以为背夹电池充电,免去携带充电线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立体图。

图2为所示背夹电池的第二插头为USB Type C插头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背夹电池的第二插头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背夹电池的第二插头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背夹电池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背夹电池的第二插头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背夹电池的第二插头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背夹电池的第二插头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背夹电池的第二插头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11所示,用于给电子设备充电(图未示)的背夹电池包括储存电力的电池部10和用于安装至电子设备的壳体20,壳体20套设于该电子设备上,电池部10设置于壳体20。

壳体20具有两相对长边21、22和两相对短边24、25,壳体20包括底壁27和侧壁28,底壁27和侧壁28围合成容置电子设备的第一容置空间20a。

电池部10包括电池11、第一插头12、第二插头14和电路板16,电池11和电路板16设置于底壁27内。第一插头12和第二插头14通过电路板16与电池11电连接,第一插头12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第二插头14用于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以对电池11充电。

第一插头12的类型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头14可活动地安装在壳体20上,当不需要充电时,第二插头14可收容在壳体20内;当需要为电池11充电时,第二插头14活动至壳体20外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下以具体例子说明。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第一插头12设置于侧壁28上,更具体地,第一插头12位于对应底部短边24的中部,当电子设备安装于壳体20内时,第一插头12刚好插入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座内。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头12对应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座的位置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第一插头12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只要能实现与容置于壳体20内的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即可。

在图1中,第一插头12为lightning接头,但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头12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插头,例如图2所示的第一插头12为USB Type C接头,本实用新型对第一插头12的类型不作限定。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插头14为连接导线141的USB接头,壳体20上设有容置第二插头14的插头容置槽29,插头容置槽29内设有供导线通过的通孔,使得导线141可由壳体20内向外抽出,用户根据需求抽出不同长度的导线141来实现第二插头14与外部电源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壳体20包括下壳部30、上壳部40以及回转结构,回转结构设置于下壳部30与上壳部40围合而成的第二容置空间(图未示)内。

电池11和电路板16靠近下壳体30的短边24依次设置于下壳体30上,以便电池11与电路板16电连接。下壳体30对应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处开设摄像头孔31。

上壳部40的短边与下壳部30的短边24的长度相同,上壳部40的长边短于下壳部30的长边21的长度,使得上壳部40可避免遮挡摄像头孔31而连接至下壳部30上,如图3和图4所示,上壳部40仅覆盖部分下壳部30,并暴露摄像头孔31,上壳部40的其中一短边与下壳部30的短边24平齐,使得壳体20整体呈台阶型,插头容置槽29设置于上壳部40另一短边对应的侧壁上。

回转结构包括钮簧51、固定盘52、铜环53、上盖55以及下盖56,钮簧51、固定盘52以及铜环53设置于上盖55和下盖56连接形成的内壳内。第二插头14包括设置于内壳内的绕线环143,上盖55设有供导线141伸出内壳的导线通孔551。固定盘52由底壁和侧壁围合呈圆盘型,固定盘52底壁的中心开设有通孔521,固定盘52的侧壁设有固定槽523。钮簧51呈圆形,其具有靠近圆心的钮簧第一端511和远离圆心的钮簧第二端512。下盖56设置于电路板16上,在本实施例中,下盖56由绝缘材料制成,下盖56设有一固定柱561,所述固定柱561也是绝缘材料制成,固定柱561包括第一柱部563和第二柱部564,其中第一柱部563由下盖56朝远离下盖56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柱部564由第一柱部563远离下盖56的一端朝远离下盖56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柱部563和第二柱部564均为圆柱,且第一柱部563的半径大于第二柱部564的半径,使得固定柱561呈圆台状,其中第二柱部564的侧壁上设有供钮簧第一端511伸入固定的固定孔566。

铜环53、绕线环143及固定盘52依次套设在固定柱561上,即铜环53设置在下盖56和绕线环143之间,绕线环143设置在铜环53和固定盘52之间,固定盘52设置在绕线环143和上盖55之间。绕线环143与铜环53接触的一侧设有与导线141电连接的触点,铜环53可与电路板16电连接,例如固定柱561与下盖56连接处为肋条连接的镂空结构,既能通过肋条支撑固定柱561,又可实现铜环53与电路板16电连接,使得第二插头14与电路板16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铜环53和绕线环143套设于第一柱部563上,固定盘52套设于第二柱部564上并与绕线环143固定连接,使得固定盘52随绕线环143转动。钮簧第一端511伸入固定孔566固定,并抵压固定盘52,从而使得铜环53与绕线环143的触点和电路板16保持电连接。钮簧第二端512与固定盘52的固定槽523卡合固定,使钮簧51将由于固定盘52的转动而产生弹性形变。

内壳靠近插头容置槽29设置,可以理解成导线141夹持在上壳部40和上盖55的侧壁之间,使得导线141与上壳部40和上盖55之间存在摩擦力。如图3,当向外抽出第二插头14时,导线141与上壳部40和上盖55之间的摩擦力大于钮簧51的弹力,使得第二插头14稳定于当前长度;如图4,当需要收回第二插头14时,向内推动导线141使得钮簧51的弹力大于导线141与上壳部40和上盖55之间的摩擦力,将导线141收回壳体20内,第二插头14容置于插头容置槽29内。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二插头14卡合与回收,例如在壳体20上设置控制卡合开关,当第二插头14需要保持在一定长度时,卡合开关通过卡合或者加大摩擦力的方式使第二插头14稳定在当前长度;当需要回收第二插头14时,通过操作卡合开关松开或者减小导线141的摩擦力,即可由钮簧51的弹力将第二插头14回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图6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第二插头214为推拉式插头,第二插头214滑动设置于壳体220。具体而言,壳体220底壁227具有容纳第二插头214的滑槽230,第二插头214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二插头214可在滑槽230内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如图7所示,当第二插头21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插头214容置于壳体220的滑槽230内;如图8所示,当第二插头214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插头214凸出壳体220,此时第二插头214与电池211电连接,第二插头214可与外部电源连接,进而使得电池211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对电池211充电。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插头214包括一操作部232,该操作部232与第二插头214的插片固定连接,使得推动操作部232即可推动第二插头214的插片在滑槽230内滑进滑出。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头214在第一位置时可与电池211断开电连接,以降低电池电路短路的风险。第二插头214在第二位置时才与电池211连通电连接,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插头214可以是一直都与电池211连通的,即第二插头2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均与电池211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图9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二插头314为翻立式插头,第二插头314转动连接于壳体320,壳体320底壁327的外表面设有容置第二插头314的容置槽329,第二插头314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如图10所示,当第二插头31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插头314容置于壳体320的容置槽329内;如图11所示,当第二插头314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插头314凸出壳体320并与电池311电连接,此时的第二插头314可与外部电源连接,进而使得电池311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对电池311充电。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插头314的插片在第一位置时与底壁327外表面平行,而在第二位置时与底壁327外表面垂直。当然这只是一种具体设计,可以根据实际产品外形进行变化。

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头314在第一位置时可与电池311断开电连接,以降低电池电路短路的风险。第二插头314在第二位置时才与电池311连通电连接,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插头314可以是一直都与电池311连通的,即第二插头3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均与电池311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夹电池,该背夹电池具有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第一插头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以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插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对所述背夹电池进行充电。背夹电池上直接设置第二插头,与外部电源直接连接用以为背夹电池充电,免去携带充电线的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