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舱内二次设备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855发布日期:2018-12-07 22:0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舱内二次设备机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预制舱内二次设备机架,涉及电力电子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次设备预制舱在电力系统领域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为了节省占地面积.舱内二次设备采用双列靠舱壁安装模式,二次设备采用前接线前维护方式,安装在支持前接线的屏柜。

现有的前接线屏柜及预制舱由各设备厂商同步制造,屏柜单体制造完成后统一发往预制舱厂家安装接线,再吊装至变电站现场指定位置,节省了设备整体制造周期及现场安装工作量,是目前的主流技术方案。

但前接线屏柜仍存在较多不足,屏柜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

前接线屏柜内部散热困难,需考虑温控措施,柜体下方开散热孔,柜顶需安装风扇。由于设备维护及接线均只能在柜体正面,安装维护空间局促、运维检修区域分割不明确,端子排只能布置在柜体下方面板后部,没有独立的运维检修空间,造成后期运维困难。预制舱内空间狭小,屏柜前门打开时不利于人员及检测设备通行。目前各厂家屏柜上方与舱顶没有一体安装,美观性差。预制舱舱体与屏柜存在重复防护处理。

光缆、电缆从电缆沟进入预制舱,并经过预制舱内静电地板下方的走线通道依次进入对应的舱内屏柜。由于各屏柜相对对立,同排屏柜间的电缆及光缆改线均需掀开大量的防静电地板,工作量大且易造成地板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二次设备运维检修界面不清晰、线缆后期维护困难问题和美观性不足、温控方案重复等缺陷,提供一种预制舱内二次设备机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预制舱内二次设备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固定在预制舱内的框架体和前面板结构;所述框架体整体焊接,通过底角螺栓与预制舱内槽钢连接,通过前面板顶部并架孔用螺栓与预制舱顶部安装板连接;相邻机架通过并架孔用螺栓连接;所述前面板结构包含顶部安装面板、空开安装区、二次设备安装区、二次设备检修区、附件安装检修区及线缆施工检修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前面板机构最下方布置线缆施工检修区;线缆施工检修区上方左侧自下而上依次布置附件安装检修区、二次设备安装区、空开安装区、顶部安装面板;线缆施工检修区上方右侧为二次设备检修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空开安装区设置横向导轨,固定在框架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空开二次设备安装区由多个二次设备安装位置、横向线槽组成;横向线槽外侧设置独立外翻转的面板;横向线槽外侧面板通过铰链与框架体连接,设置用于固定的机械旋转锁止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二次设备检修区,其内部设置竖向线槽及端子排导轨,前面板设置门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附件安装检修区,设置内凹型结构前面板,该面板通过铰链与框架体连接,设置用于固定的机械旋转锁止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线缆施工检修区,设置带锁扣的前面板;该前面板上开散热孔,面板后部设置接地铜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舱内二次设备机架,整体采用单体组合式模式,最大化实现工厂化加工,从而减少现场二次接线、调试时间,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工程效率。机架采用合理的布置方式,解决运维检修区域混杂、后期维护不变的困难。机架顶部可以预制舱一体化设计,大幅增加了舱内整体美观性。方案减少舱体与机柜间存在的重复防护,简化温控方案,并节省大量钢板材料,符合国家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前接线屏柜柜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前接线屏柜柜前(打开前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前接线屏柜柜前(打开前门及旋转前面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体机架前面板布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多机架组合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单体机架正视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单体机架侧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多机架组合正面布置图;

其中,1:顶部框架;2:后方立柱;3:前方左侧立柱;4:前方中部立柱;5:前方右侧立柱;6:下部框架;7:前方下部立柱;8:底部框架;9:端子排安装导轨;10:前面板顶部并架孔;11:顶部侧面并架孔;12:后方立柱并架孔;13:下部框架并架孔;14:前方下部立柱并架孔;15:底部框架并架孔;16:竖向线槽;17:光电缆槽盒;18:绝缘子;19:接地铜牌;20:散热孔;21:顶部安装面板;22:空开安装区;23:横向线槽;24:二次设备安装位置;25:二次设备检修区;26:附件安装检修区;27:线缆施工检修区;28:二次设备检修区门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如图4至图8所示。单体机架框架由顶部框架1、后方立柱2、前方左侧立柱3、前方中部立柱4、前方右侧立柱5、下部框架6、前方下部立柱7、底部框架8构成不规则长方型框架体,并整体焊接,作为安装的基础。框架体高度根据预制舱整体高度调节。底部框架8通过地脚螺栓与预制舱内预制的槽钢连接。机架正面上方设置前面板顶部并架孔10,与预制舱顶部饰面板连接,从而与预制舱顶部行成一体化结构,兼顾舱内整体美观性。

可根据需要同排布置多个机架,各机架在预制舱内通过顶部侧面并架孔11、后方立柱并架孔12、下部框架并架孔13、前方下部立柱并架孔14、底部框架并架孔15采用螺栓并接。

机架后部靠预制舱壁安装,各机架不设置前后门,同排机架间不设置侧门,仅在同排靠两侧边角的机架设置侧门。

机架正面顶部布置顶部安装面板21,可根据预制舱内部高度调节。

机架上部设置空开安装区22,安装横导轨,用于二次设备相关空气开关安装。

空开安装区22下方为二次设备安装区,由多个二次设备安装位置24与横向线槽23组成。二次设备前面板安装在二次设备安装位置24,二次设备对外的光电缆经由横向线槽23接至二次设备检修区25。横向线槽23外侧为可翻转的面板,面板通过铰链与前方中部立柱4连接,便于外翻;另设机械旋转锁止机构便于固定。

二次设备检修区25内设置竖向线槽16、端子排安装导轨9。端子排安装导轨9用于安装电缆接线端子或光端子,与柜外光电缆连接。外部光、电缆接线经由接线端子或光端子,沿竖向线槽16及各横向线槽23接至各二次设备或安装附件。机架前面板通过铰链与右侧机架前方左部立柱3连接,优化空间布局,前面板设置二次设备检修区门锁28。

机架正面下方设置附件安装检修区26,用于压板、按钮、转换开关等附件安装,采用内凹型的前面板结构使附件安装后不凸出框架,避免后期运行维护时误碰。前面板通过铰链与前方中部立柱4连接,便于外翻;另设机械旋转锁止机构便于固定。

机架底部为线缆施工检修区27,前面板设置锁扣,便于拆卸。前面板开散热孔,便于空气流通。前面板后部设置两根接地铜牌19,一根与机架框体直接连接,另一根与机架框体间通过绝缘子18连接。机架底部下方设置光电缆槽盒17,用于同排机架间光电缆走线。

机架与舱内空气通过柜底下方散热孔连通,且机架间不设侧门相互连通,因此预制舱体统一考虑温控方案即可,机架无需采取温控措施。

机架设备带电运行时,二次设备检修区门锁28、横向线槽23各机械旋转锁止机构、线缆施工检修区27面板锁扣均处于闭合状态。

本机架单台二次设备检修时,可单独打开该二次设备相应的横向线槽23。

本机架全部停电检修时,可将二次设备检修区门锁28、各横向线槽23各机械旋转锁止机构打开。

同排机架间连接光电缆改动或更换时,可将对应线缆施工检修区27锁扣打开,不需要掀开舱内静电地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