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汇流箱用PCB板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027发布日期:2019-01-02 22:2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光伏汇流箱用PCB板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汇流箱用PCB板检测夹具,用于对PCB板上的电极片的连接导通情况进行检测。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一般采用汇流箱将多个光伏组件电流汇聚后接入光伏逆变器,汇流箱作为电流汇聚的重要元器件,要求接入回路多,接线可靠,接触电阻小,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线路损耗;汇流箱内接线采用导线接线每根导线都需要接线,接线任务繁重,运行检查也需要检查每个接线端头是否压紧,工作量非常巨大;以常见的16回路汇流箱为例,接入导线16根,在汇流箱的PCB板上需经过中间转接一次,导线两端共计32个接线电极片需要处理,压紧,检测,工作量巨大。

现有对PCB板上接线电极片的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仪器依次对每根导线两端的接线电极片进行检测,检测用长时,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漏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提供的光伏汇流箱用PCB板检测夹具,可实现PCB板上的电极片连接情况的同步检测,检测操作简单,用时短,速度快,提高光伏汇流箱用PCB板的检测效率,降低检测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光伏汇流箱用PCB板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座、水平设置的压板和可推动压板下压的下压装置,测试座上装有与PCB板上的电极片相对应的弹簧探测柱,PCB板水平放置于弹簧探测柱上,压板设置在PCB板正上方,所述的弹簧探测柱按PCB板上的电极片的连接结构连接,且与外部测试控制器连接,下压压板推动PCB板下压,PCB板上的电极片下压与弹簧探测柱导通。

优选的,所述的测试座具有与压板导向配合的导向柱,所述的导向柱的数量为四个,且按矩形排列,导向柱分别贯穿压板边角位置,PCB板位于导向柱之间,且与导向柱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下压装置包括沿垂向设置的下压柱和与下压柱导向配合的导向套筒,所述的导向套筒与测试座固定,下压柱的下端与压板连接,在外力的推动下,下压柱在导向套筒中运动,下压或上提压板。

优选的,所述的下压装置还包括连杆和手柄,下压柱的上端与连杆绞接,连杆上绞接手柄,手柄中部与连杆绞接,一端与测试座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优选的,所述的压板底面装有与PCB上的电极片上对应的压块。

优选的,所述压板与下压柱下端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弹簧探测柱包括固定在测试座上的弹簧和同轴固定在弹簧上的探测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弹簧探测柱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相同且与外部测试控制器连接,将PCB板放置于测试座的弹簧探测柱上,通过下压装置下压压板,使得压板向下推动PCB板下压,PCB板上的电极片下压与弹簧探测柱导通,通过弹簧探测柱与电极片的导通,可以在外部测试控制器中显示出PCB板上连接导线两端的电极片是否连接导通,从而实现对多个电极片与接线情况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可实现PCB板上的电极片连接情况的同步检测。通过单次下压,使PCB板上的电极片与弹簧探测柱导通,实现对多个电极片与接线情况的检测,检测操作简单,用时短,速度快,提高光伏汇流箱用PCB板的检测效率,降低检测的劳动强度,提高检测的自动化水平。通过导向柱对压板的下压进行导向,通过压板下表面的压块对PCB板上的电极片的所在位置进行精准下压,提高检测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附图1~3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光伏汇流箱用PCB板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座1、水平设置的压板2和可推动压板2下压的下压装置3,测试座1上装有与PCB板4上的电极片相对应的弹簧探测柱11,PCB板4水平放置于弹簧探测柱11上,压板2设置在PCB板4正上方,所述的弹簧探测柱11按PCB板4上的电极片的连接结构连接,且与外部测试控制器连接,下压压板2推动PCB板4下压,PCB板4上的电极片下压与弹簧探测柱11导通。

如图所示,检测时,通过下压装置3下压压板2,使得压板2向下推动PCB板4下压,PCB板上的电极片下压与弹簧探测柱11导通,通过弹簧探测柱与电极片的导通,可以在外部测试控制器中显示出PCB板上连接导线两端的电极片是否连接导通,从而实现对多个电极片与接线情况的检测。

其中,所述的测试座1具有与压板2导向配合的导向柱12,所述的导向柱12的数量为四个,且按矩形排列,导向柱12分别贯穿压板2边角位置,PCB板4位于导向柱12之间,且与导向柱12不接触,通过导向柱12对压板2的下压进行导向,保证压板2不会发生倾斜,使PCB板上的每个电极片都能同步受力下压与弹簧探测柱11导通,检测可靠性更高。

其中,所述的下压装置3包括沿垂向设置的下压柱31和与下压柱31导向配合的导向套筒32,所述的导向套筒32与测试座1固定,下压柱31的下端与压板2连接,在外力的推动下,下压柱31在导向套筒32中运动,下压或上提压板2。通过导向套筒32对下压柱31的导向定位,使下压柱31沿垂向下压压板2,避免压板2因下压力倾斜而倾斜。下压柱31的下端与压板2连接,方便检测完成后,上提压板2,再取出PCB板。

其中,所述的下压装置3还包括连杆33和手柄34,下压柱31的上端与连杆33绞接,连杆33上绞接手柄34,手柄34中部与连杆33绞接,一端与测试座1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手柄34向上摆动,使下压柱31向下运动,手柄34向下摆动,使下压柱31向上运动,实现压板2的下压和上提,简单方便。

其中,所述的压板2底面装有与PCB4上的电极片上对应的压块21。压块21对PCB板上的电极片的所在位置进行精准下压,保证PCB板4上的电极片均能同步下压与弹簧探测柱11导通,提高检测可靠性。

其中,所述压板2与下压柱31下端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且不易松开。

其中,所述的弹簧探测柱11包括固定在测试座1上的弹簧11.1和同轴固定在弹簧11.1上的探测针11.2。PCB板4下压使弹簧11.1压缩,当弹簧11.1无法再继续压缩时,PCB板4上的电极片压紧探测针11.2并导通,当压板2向上时,压力消失,PCB板4在弹簧11.1的推动下向上回移。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使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