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2405发布日期:2018-11-30 19:5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充电已广泛运用于手机等终端设备。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使用时都是水平放置于桌面等环境内,而手机进行充电时需要紧贴在无线充电设备的表面,这样就导致手机在充电时必须水平放置,这样不便于用户对手机内容的浏览以及对手机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在充电时不便于用户对手机内容的浏览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充电支撑架;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充电支撑架的收纳仓,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充电支撑架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充电支撑架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收纳仓与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无线充电模块;以及

用于封闭所述收纳仓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仓的内壁设有硅胶垫或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仓的内壁上开设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收纳仓的一侧开设放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收纳仓的一侧设有挡片。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收纳仓的一侧设有硅胶垫或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所述收纳仓的面壳、以及设有所述安装孔的底壳;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相互盖合设置;所述底壳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圆环柱。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柱的内壁设有硅胶垫或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无线充电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翻转盖板将收纳仓内的充电支撑架取出,将该充电支撑架的端部插入安装孔内,此时将无线充电器放置于桌面时由于充电支撑架的支撑作用,壳体可保持一定角度的倾斜;将待充电的手机放置于壳体上充电,手机的背部与壳体的表面抵接,手机的侧边与盖板抵接,进而实现手机充电时也处于具有一定倾角的状态,便于用户对手机内容的浏览以及对手机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充电支撑架;

2、壳体;21、面壳;211、收纳仓;212、圆环柱;22、底壳;221、安装孔;

3、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支撑架1;壳体2,壳体2具有用于放置充电支撑架1的收纳仓211,壳体2开设有用于与充电支撑架1相配合的安装孔221,充电支撑架1通过安装孔221与壳体2可拆卸连接,收纳仓211与安装孔221分别位于壳体2相对的两侧;安装于壳体2内的无线充电模块;以及用于封闭收纳仓211的盖板3,盖板3与壳体2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无线充电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翻转盖板3将收纳仓211内的充电支撑架1取出,将该充电支撑架1的端部插入安装孔221内,此时将无线充电器放置于桌面时由于充电支撑架1的支撑作用,壳体2可保持一定角度的倾斜;将待充电的手机放置于壳体2上充电,手机的背部与壳体2的表面抵接,手机的侧边与盖板3抵接,进而实现手机充电时也处于具有一定倾角的状态,便于用户对手机内容的浏览以及对手机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板及无线充电线圈,用于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配合实现电能传输,属于现有技术。

于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也可单独作为手机支架来使用,也即无线充电模块不工作,而是利用充电支撑架1将壳体2支撑出一个倾斜角;手机的背部与壳体2的表面抵接,手机的侧边与盖板3抵接,进而实现手机不充电时也处于具有一定倾角的状态,便于用户对手机的使用。

于本实施例中,也可实现对手机的水平状态的充电,充电支撑架1放置于收纳仓211内,盖板3将收纳仓211封闭,壳体2可水平放置于桌面对手机进行充电。

同时,在壳体2的表面设有氛围灯,氛围灯产生水波纹亮条纹,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3与壳体2之间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盖板3相连,扭簧的另一端与壳体2相连。具体地,在盖板3与壳体2之间设置扭簧,盖板3由于扭簧的弹力可保持对收纳仓211的持续封闭作用,当转动盖板3用于与手机的侧边抵接时,由于扭簧施加的压力还能提升手机侧边与盖板3抵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收纳仓211的内壁设有硅胶垫或橡胶垫。具体地,在收纳仓211的内壁设有硅胶垫(也可为橡胶垫等具有高摩擦力的柔性垫),保证充电支撑架1放置于收纳仓211内时不会发生松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收纳仓211的内壁上开设有缺口。具体地,在收纳仓211的内壁上开设缺口,取出充电支撑架1时手指可通过该缺口将充电支撑架1取出,该缺口可增加手指与充电支撑架1的接触面积,提升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3靠近收纳仓211的一侧开设放置槽。具体地,在盖板3靠近收纳仓211的一侧开设放置槽,当手机的侧边与盖板3抵接时,手机的侧边位于该放置槽内,因此手机不会与盖板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保证手机放置于盖板3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3靠近收纳仓211的一侧设有挡片。具体地,在盖板3靠近收纳仓211的一侧设有挡片,当手机的侧边与盖板3抵接时,该挡片可与手机的正面接触,因此手机不会与盖板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保证手机放置于盖板3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3靠近收纳仓211的一侧设有硅胶垫或橡胶垫。具体地,在盖板3靠近收纳仓211的一侧设有硅胶垫(也可为橡胶垫垫等具有高摩擦力的柔性垫),当手机的侧边与盖板3抵接时,硅胶垫可保证手机不会相对盖板3滑动,保证手机放置于盖板3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2包括具有收纳仓211的面壳21、以及设有安装孔221的底壳22;面壳21与底壳22相互盖合设置;底壳22上设有与安装孔221相配合的圆环柱212。具体地,底壳22上设有与安装孔221相配合的圆环柱212,也即充电支撑架1插入安装孔221后还继续插入圆环柱212,也即充电支撑架1能贯穿壳体2的大部分区域,提升充电支撑架1对壳体2的支持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圆环柱212的内壁设有硅胶垫或橡胶垫。具体地,在圆环柱212的内壁设有硅胶垫(也可为橡胶垫垫等具有高摩擦力的柔性垫),可保证充电支撑架1不会与圆环柱212之间发生松动,也可减少圆环柱212的内壁以及充电支撑架1表面的损耗程度,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3与壳体2之间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盖板3相连,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2相连。具体地,在盖板3与壳体2之间设置拉伸弹簧,盖板3由于拉伸弹簧的弹力可保持对收纳仓211的持续封闭作用,当转动盖板3用于与手机的侧边抵接时,由于拉伸弹簧施加的压力还能提升手机侧边与盖板3抵接的稳定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