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3949发布日期:2018-11-27 23:2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直流无刷吊扇马达,尤其是指一种能够防水防尘并增进散热效率以确保永久磁铁的磁性的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



背景技术:

现今吊扇所使用的直流无刷马达(BLDC Motor),其内部的转子或定子是采用强力永久磁铁(例如铷铁硼磁铁)产生磁场,但是永久磁铁的工作温度不能过高,否则高温的工作温度会造成其磁性减弱(一定程度的消磁),造成吊扇的功率下降。而大型工业用吊扇采用的直流无刷马达(BLDC Motor),除了要预防工作温度过高之外,因为工业厂房内常有水气、蒸汽、油气与灰尘,因此还必须达到防水与防尘的要求,在防水与防尘的要求之下,要如何增进直流无刷马达的散热效率,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积极克服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其运用铝合金材质构成的一转动壳体与一散热端盖的构造设计,使内部定子与转子运作所产生的热能更快速传递到外部的扇叶固定部与散热鳍片,扇叶固定部与散热鳍片同时在转动状态下散热,借此达到防水防尘且增进散热效率等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在其内部中心装设一定子,在该散热机壳内壁附着一转子,通过该定子驱动该转子与该散热机壳旋转,该散热机壳包含有一转动壳体与一散热端盖,其较佳技术方案包含:该转动壳体为铝基合金材质所构成的壳体,该转动壳体具有一环状侧壁,一体成型在该环状侧壁一端的封闭端部,一位于该封闭端部中央用于穿置一定子轴心的第一轴孔,一形成在该环状侧壁另一端的开口,一从该开口往该封闭端部方向凹入用于容纳该定子与该转子的容室,该转子用于带动该转动壳体旋转,多个一体成型在该环状侧壁周围呈辐射状排列的扇叶固定部。以及该散热端盖为铝基合金材质所构成的盖体,该散热端盖组合在该环状侧壁的开口并封闭住该容室,该散热端盖的中心具有一与该第一轴孔同轴心并用于穿置该定子轴心的第二轴孔,该散热端盖对应该容室的一内面凸出有多个受热鳍片,该散热端盖相反于该内面的一外面凸出有多个第一散热鳍片,该第一散热鳍片由该第二轴孔周围往该散热端盖周边呈辐射状排列。

上述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中,该受热鳍片为多个与该第二轴孔同轴心的凸环片。

上述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中,该第一散热鳍片为拋物线形状的散热鳍片。

上述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中,该转动壳体的扇叶固定部包含一径向连接于该环状侧壁的底板,一体成型在该底板两侧边的侧板,一形成在该底板上与该两个侧板之间用于装入一扇叶的固定槽,及该底板与该固定槽的槽底面具有在该扇叶转动方向上向上倾斜的一斜度。

上述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中,该转动壳体的封闭端部具有多个第二散热鳍片,该第二散热鳍片由该第一轴孔周围往该转动壳体的周边呈辐射状排列。

上述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中,该第二散热鳍片为拋物线形状的散热鳍片。

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通过该转动壳体周围的扇叶固定部构造,除了提供扇叶组装的功能之外,其与该转动壳体的铝基合金一体成型,因此能将该转动壳体的热能传递到各该扇叶固定部,并传递到铝合金材质所制成的扇叶,借此通过铝合金材质、一体成型的热传导路径,与扇叶固定部旋转作用,达到增进散热效率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该散热端盖的内面设有多个受热鳍片,因此能增进散热机壳从内部吸热;而该散热端盖的外面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鳍片,而且该转动壳体的另一端也设有第二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的形状用于与该转动壳体一起旋转时,能够让冷空气通过各该散热鳍片,更加增进散热效率,因此能够确保直流无刷吊扇马达内部的永久磁铁的磁性。

附图说明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应用成吊扇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应用成吊扇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应用成吊扇的局部构造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应用在吊扇的仰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应用在吊扇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 散热机壳;20 定子;201 定子轴心;30 转子;301 磁铁;40 扇叶;1 转动壳体;11 环状侧壁;12 封闭端部;13 第一轴孔;14 开口;15 容室;16 扇叶固定部;161 底板;162 侧板;163 固定槽;17 第二散热鳍片;18 铁环;2 散热端盖;21 第二轴孔;22 受热鳍片;23 第一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在该散热机壳10内部中心装设一定子20(线圈定子),并在该散热机壳10内壁附着一转子30,通过该定子20驱动该转子30与该散热机壳10旋转,并直接利用该散热机壳10带动多片扇叶40旋转,该散热机壳10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包含有一转动壳体1与一散热端盖2,其中:

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该转动壳体1采用热传导效率较佳的铝基合金材质所构成,其具有一圆形或多边形的环状侧壁11,一体成型在该环状侧壁11一端的封闭端部12,一位于该封闭端部12中央用于穿置该定子20的定子轴心201的第一轴孔13,一形成在该环状侧壁11另一端的开口14,一从该开口14往该封闭端部12方向凹入用于容纳该定子20与该转子30的容室15,使该转子30用于带动该转动壳体10旋转,及多个一体成型在该环状侧壁11周围呈辐射状排列的扇叶固定部16。

参阅图5及图6所示,该散热端盖2同样是铝基合金材质所构成的一盖体,可为一圆形或多边形的形状,其组合在该转动壳体1的环状侧壁11的开口14并封闭住该容室15,其中心具有一与该第一轴孔13同轴心并用于穿置该定子20的定子轴心201的第二轴孔21,其对应该容室15的一内面凸出有多个受热鳍片22,而且其相反于该内面的一外面凸出有多个第一散热鳍片23;其中,该受热鳍片22较佳的为多个与该第二轴孔21同轴心的凸环片,而该第一散热鳍片23由该第二轴孔21的周围往该散热端盖2周边呈辐射状排列,且该第一散热鳍片23较佳的为拋物线形状的散热鳍片(如图4所示)。

再参阅图6所示,上述该转动壳体1的扇叶固定部16较佳的实施例实施一径向连接(一体成型)于该环状侧壁11的底板161,一体成型在该底板161两侧边的侧板162,及一形成在该底板161上与该两个侧板162之间用于装入该扇叶40的固定槽163;其中,该底板161与该固定槽163的槽底面具有在该扇叶40转动方向上向上倾斜的一斜度,因此只要将该扇叶40组装在该固定槽163时,就能完成该扇叶40转动送风所需的斜度。

再参阅图6所示,上述该转动壳体1的封闭端部12较佳的可实施有多个第二散热鳍片17,该第二散热鳍片17由该第一轴孔13周围往该转动壳体1的周边呈辐射状排列,借此能利用转动的该转动壳体1与该第二散热鳍片17,更增进散热的效率。此外,参阅图5所示,由于上述该转子30所接着的磁铁301需要铁磁性材料来导磁,所以本实用新型该转动壳体1在环状侧壁11内侧壁面,以包覆射出的方式设有一铁环18,该铁环18可提供转子30的磁铁301固着导磁。

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吊扇马达的散热机壳,通过该转动壳体1周围的扇叶固定部16的构造设计,除了提供扇叶40组装的功能之外,其与该转动壳体1的铝基合金一体成型,因此能快速将该转动壳体1的热能传递到各该扇叶固定部16,借此通过铝合金材质、一体成型的热传导路径,与扇叶固定部16旋转作用,达到增进散热效率的功效。再者,本实用新型该散热端盖2的内面设有多个受热鳍片22,因此能增进该散热机壳10从内部吸热,防止热能累积在马达内部。而该散热端盖2的外面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鳍片23,及该转动壳体1的另一端的第二散热鳍片17,各该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23、第二散热鳍片17)的形状用与该转动壳体1一起旋转时,能够让冷空气通过各该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23、第二散热鳍片17),更加增进散热效率,确保直流无刷吊扇马达内部的永久磁铁的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