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160发布日期:2019-02-12 21:1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线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线通常指的是输送10KV(含10KV)以上电压的输电线路,根据GB/T 2900.50-2008,定义2.1中规定,高压通常不含1000V,中国国内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35KV、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等,其中110KV、330KV多用于北方地区,一般称220千伏以下的输电电压叫做高压输电,330到750千伏的输电电压叫做超高压输电,1000千伏以上的输电电压叫做特高压输电,英国流行病调查人员的结论:居住在有电磁辐射下的儿童其白血病发病率为700分之一,比居住在无电磁辐射的儿童发病率高出一倍,微特斯拉的环境中,则患白血病为一般儿童的2.7倍以上;2、若磁感应度大于0.3微特斯拉为3.8倍,美国加州健康科学评价机构的结论:"电磁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罹患儿童白血病、成人恶性脑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流产等的危险性的增加,可能引起自杀和成人白血病,英国专家认为:高压线产生的磁场安全值为0.4微特斯拉(μt),高于该值,儿童将面临患病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管套、锁紧扣、机体、滑动杆、稳定杆、控制面板、散热机构、显示屏、操作按钮,所述的固定管套设于滑动杆右侧,所述的滑动杆和固定管套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滑动杆上设有稳定杆,所述的稳定杆和滑动杆采用间隙配,所述的稳定杆上固定设有锁紧扣,所述的固定管套设于机体内部,所述的机体和固定管套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机体底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和机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和控制面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显示屏右侧设有操作按钮,所述的操作按钮和显示屏电连接;

所述的散热机构设于机体上,所述的机体和散热机构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散热机构由拉绳装置、按压装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传动绳、下压装置、皮带、皮带轮、储线装置、风扇装置组成,所述的拉绳装置设于下压装置底部,所述的下压装置和拉绳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压装置上设有传动绳,所述的传动绳和下压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传动绳右侧设有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装置通过传动绳和下压装置连接,所述的传动装置顶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力装置左右两侧设有按压装置,所述的按压装置和动力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压装置底部设有拉绳装置,所述的拉绳装置和下压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拉绳装置底部右侧设有储线装置,所述的储线装置和拉绳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储线装置底部设有风扇装置,所述的风扇装置和储线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皮带安装于传动装置上,所述的皮带底部设有皮带轮,所述的皮带轮和皮带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拉绳装置由拉动齿轮、固定板、拉绳轴、发条组成,所述的拉动齿轮设于固定板右侧,所述的固定板和拉动齿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固定板右侧设有拉绳轴,所述的拉绳轴和固定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拉绳轴上安装有发条,所述的拉绳轴通过发条和储线装置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按压装置由转轴、按压杆、连杆、活塞杆、活塞块、活塞槽、平衡杆组成,所述的转轴设于平衡杆上,所述的平衡杆和转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平衡杆安装于活塞槽内部,所述的活塞槽内部设有活塞块,所述的活塞块和活塞槽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块顶端设有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和活塞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杆顶端固定设有连杆,所述的连杆中部顶端设有按压杆,所述的按压杆和连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平衡杆和动力装置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动力装置由动力轴、马达电机、开关滑块组成,所述的动力轴设于马达电机底部,所述的马达电机和动力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马达电机上设有开关滑块,所述的开关滑块和马达电机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开关滑块和平衡杆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传动装置由内转齿轮、传动齿轮、转轴带、齿条组成,所述的内转齿轮上设有转轴带,所述的转轴带和内转齿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内转齿轮右侧设有齿条,所述的齿条和内转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齿条右侧设有传动齿轮,所述的传动齿轮和齿条相互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下压装置由下压板、下压转轴、下压转盘、辅助盘、辅助轴、下压块组成,所述的下压转轴设于下压转盘上,所述的下压转盘和下压转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转盘上安装有下压板,所述的下压板顶端设有辅助轴,所述的辅助轴和下压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辅助轴安装于辅助盘上,所述的辅助盘底部固定设有下压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储线装置由换向轴、转轴杆、储线盘组成,所述的换向轴顶端设有转轴杆,所述的转轴杆和换向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转轴杆顶端设有储线盘,所述的储线盘和转轴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储线盘和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风扇装置由转动轴、扇叶、风扇轴组成,所述的转动轴底部设有风扇轴,所述的风扇轴和转动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风扇轴上设有扇叶,所述的扇叶和风扇轴为一体化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使用人员按下按压杆,按压杆受力后向下压入对底部的连杆施加压力,连杆受力向下移动通过活塞杆对底部的活塞块施加力从而活塞块向下移动推动平衡杆从而平衡杆失去平衡右侧向上倾斜带动开关滑杆向上移动从而打开马达电机的开关,马达电机运作后带动底部的动力轴转动,动力轴通过转轴带带动底部左右两侧的内转齿轮,内转齿轮受力后自身转动和齿条相互啮合从而带动齿条向下移动,齿条向下移动的同时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旋转的同时通过传动绳带动下压转盘转动,位于下压转盘上的下压转轴跟随下压转盘转动带动下压块向下移动,下压块移动的同时带动底部的下压板向下移动,同时传动齿条通过皮带带动皮带轮旋转,从而位于下压板底部的拉动齿轮和皮带轮相互啮合从而进行旋转带动右侧的固定板向下倾斜,位于固定板上的拉绳轴跟随固定板向下移动通过发条拉动储线盘旋转,储线盘受力后旋转带动底部的转轴杆旋转,从而转轴杆和底部的换向轴相互啮合带动换向轴旋转,换向轴旋转的同时和左右两侧的转动轴间隙配合带动转动轴旋转,转动轴旋转后带动底部的风扇轴旋转,风扇轴受力后自身旋转带动外表面上的扇叶旋转从而加快装置内部空气的流速,进一步得到散热的效果。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采用能够对加快装置内部空气的流速从而达到高效散热,有效的保护了装置内部的零件不被高温烧毁,减小了装置损坏的概率,提高装置自身使用寿命,且使用人员无需花费大量资源维修装置,节省了不必要浪费的资源。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散热机构的使用过程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散热机构的使用过程图二。

图中:固定管套-1、锁紧扣-2、机体-3、滑动杆-4、稳定杆-5、控制面板-6、散热机构-7、显示屏-8、操作按钮-9、拉绳装置-71、按压装置-72、动力装置-73、传动装置-74、传动绳-75、下压装置-76、皮带-77、皮带轮-78、储线装置-79、风扇装置-710、拉动齿轮-711、固定板-712、拉绳轴-713、发条-714、转轴-721、按压杆-722、连杆-723、活塞杆-724、活塞块-725、活塞槽-726、平衡杆-727、动力轴-731、马达电机-732、开关滑块-733、内转齿轮-741、传动齿轮-742、转轴带-743、齿条-744、下压板-761、下压转轴-762、下压转盘-763、辅助盘-764、辅助轴-765、下压块-766、换向轴-791、转轴杆-792、储线盘-793、转动轴-7101、扇叶-7102、风扇轴-7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压线束收缩套管的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管套1、锁紧扣2、机体3、滑动杆4、稳定杆5、控制面板6、散热机构7、显示屏8、操作按钮9,所述的固定管套1设于滑动杆4右侧,所述的滑动杆4和固定管套1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滑动杆4上设有稳定杆5,所述的稳定杆5和滑动杆4采用间隙配,所述的稳定杆5上固定设有锁紧扣2,所述的固定管套1设于机体3内部,所述的机体3和固定管套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机体3底部设有控制面板6,所述的控制面板6和机体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控制面板6上设有显示屏8,所述的显示屏8和控制面板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显示屏8右侧设有操作按钮9,所述的操作按钮9和显示屏8电连接;

所述的散热机构7设于机体3上,所述的机体3和散热机构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散热机构7由拉绳装置71、按压装置72、动力装置73、传动装置74、传动绳75、下压装置76、皮带77、皮带轮78、储线装置79、风扇装置710组成,所述的拉绳装置71设于下压装置76底部,所述的下压装置76和拉绳装置7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压装置76上设有传动绳75,所述的传动绳75和下压装置7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传动绳75右侧设有传动装置74,所述的传动装置74通过传动绳75和下压装置76连接,所述的传动装置74顶端设有动力装置73,所述的动力装置73和传动装置7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力装置73左右两侧设有按压装置72,所述的按压装置72和动力装置7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压装置76底部设有拉绳装置71,所述的拉绳装置71和下压装置7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拉绳装置71底部右侧设有储线装置79,所述的储线装置79和拉绳装置7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储线装置79底部设有风扇装置710,所述的风扇装置710和储线装置79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皮带77安装于传动装置74上,所述的皮带77底部设有皮带轮78,所述的皮带轮78和皮带7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拉绳装置71由拉动齿轮711、固定板712、拉绳轴713、发条714组成,所述的拉动齿轮711设于固定板712右侧,所述的固定板712和拉动齿轮71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固定板712右侧设有拉绳轴713,所述的拉绳轴713和固定板71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拉绳轴713上安装有发条714,所述的拉绳轴713通过发条714和储线装置79连接,所述的按压装置72由转轴721、按压杆722、连杆723、活塞杆724、活塞块725、活塞槽726、平衡杆727组成,所述的转轴721设于平衡杆727上,所述的平衡杆727和转轴7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平衡杆727安装于活塞槽726内部,所述的活塞槽726内部设有活塞块725,所述的活塞块725和活塞槽72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块725顶端设有活塞杆724,所述的活塞杆724和活塞块72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杆724顶端固定设有连杆723,所述的连杆723中部顶端设有按压杆722,所述的按压杆722和连杆7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平衡杆727和动力装置7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力装置73由动力轴731、马达电机732、开关滑块733组成,所述的动力轴731设于马达电机732底部,所述的马达电机732和动力轴73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马达电机732上设有开关滑块733,所述的开关滑块733和马达电机73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开关滑块733和平衡杆72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传动装置74由内转齿轮741、传动齿轮742、转轴带743、齿条744组成,所述的内转齿轮741上设有转轴带743,所述的转轴带743和内转齿轮74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内转齿轮741右侧设有齿条744,所述的齿条744和内转齿轮741相互啮合,所述的齿条744右侧设有传动齿轮742,所述的传动齿轮742和齿条744相互啮合,所述的下压装置76由下压板761、下压转轴762、下压转盘763、辅助盘764、辅助轴765、下压块766组成,所述的下压转轴762设于下压转盘763上,所述的下压转盘763和下压转轴76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转盘763上安装有下压板761,所述的下压板761顶端设有辅助轴765,所述的辅助轴765和下压板76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辅助轴765安装于辅助盘764上,所述的辅助盘764底部固定设有下压块766,所述的储线装置79由换向轴791、转轴杆792、储线盘793组成,所述的换向轴791顶端设有转轴杆792,所述的转轴杆792和换向轴79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转轴杆792顶端设有储线盘793,所述的储线盘793和转轴杆79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储线盘793和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风扇装置710由转动轴7101、扇叶7102、风扇轴7103组成,所述的转动轴7101底部设有风扇轴7103,所述的风扇轴7103和转动轴710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风扇轴7103上设有扇叶7102,所述的扇叶7102和风扇轴7103为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使用人员按下按压杆722,按压杆722受力后向下压入对底部的连杆723施加压力,连杆723受力向下移动通过活塞杆724对底部的活塞块725施加力从而活塞块725向下移动推动平衡杆727从而平衡杆272失去平衡右侧向上倾斜带动开关滑杆733向上移动从而打开马达电机732的开关,马达电机732运作后带动底部的动力轴731转动,动力轴731通过转轴带724带动底部左右两侧的内转齿轮741,内转齿轮741受力后自身转动和齿条744相互啮合从而带动齿条744向下移动,齿条744向下移动的同时和传动齿轮724相互啮合,带动传动齿轮742旋转,传动齿轮742旋转的同时通过传动绳75带动下压转盘763转动,位于下压转盘763上的下压转轴762跟随下压转盘763转动带动下压块761向下移动,下压块766移动的同时带动底部的下压板761向下移动,同时传动齿条741通过皮带77带动皮带轮78旋转,从而位于下压板761底部的拉动齿轮711和皮带轮78相互啮合从而进行旋转带动右侧的固定板712向下倾斜,位于固定板712上的拉绳轴713跟随固定板712向下移动通过发条714拉动储线盘793旋转,储线盘793受力后旋转带动底部的转轴杆792旋转,从而转轴杆792和底部的换向轴791相互啮合带动换向轴791旋转,换向轴791旋转的同时和左右两侧的转动轴7101间隙配合带动转动轴7101旋转,转动轴7101旋转后带动底部的风扇轴7103旋转,风扇轴7103受力后自身旋转带动外表面上的扇叶7102旋转从而加快装置内部空气的流速,进一步得到散热的效果,例如甲村的收缩套管使用人员在使用时装置内部散热跟不上装置运作,从而装置内部的温度升高,长时间对装置内部的零件造成损坏从而装置无法继续运作,从而使用人员需要进行维修,那么便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加快装置内部空气的流速从而达到高效散热,有效的保护了装置内部的零件不被高温烧毁,减小了装置损坏的概率,提高装置自身使用寿命,且使用人员无需花费大量资源维修装置,节省了不必要浪费的资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条714发动机器的一种装置,卷紧片状钢条,利用其弹力逐渐松开时产生动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使用人员在使用时装置内部散热跟不上装置运作,从而装置内部的温度升高,长时间对装置内部的零件造成损坏从而装置无法继续运作,从而使用人员需要进行维修,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对加快装置内部空气的流速从而达到高效散热,有效的保护了装置内部的零件不被高温烧毁,减小了装置损坏的概率,提高装置自身使用寿命,且使用人员无需花费大量资源维修装置,节省了不必要浪费的资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