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补输电线路架空避雷线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150发布日期:2019-02-12 21:1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补输电线路架空避雷线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修补输电线路架空避雷线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当前,输电线路的架空避雷线相比导线细很多,在相同运行环境下,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会出现断股等缺陷,很多缺陷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工作人员登上铁塔处理不了,如需处理只能是将一个耐张段的一整条架空避雷线更换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周期还长,更换一个耐张段的架空避雷线要由多人耗时约8小时来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修补输电线路架空避雷线专用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修补输电线路架空避雷线专用工具,包括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和乘坐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乘坐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由移动电机、第一传动轴、移动滚轮和移动支撑座组成,所述移动支撑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外侧的中部固定套有移动滚轮,所述移动支撑座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由高度调节齿条、限位滑杆、升降电机、升降支撑座、第二传动轴、高度调节齿轮、第一限位板、导线、控制开关、高度调节拉杆和限位孔组成,所述移动支撑座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齿条,且所述移动支撑座底部远离高度调节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所述高度调节齿条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支撑座。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支撑座的一侧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为通孔,所述限位滑杆从限位孔的中部穿过,所述限位滑杆与限位孔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支撑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且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固定套有高度调节齿轮,所述高度调节齿轮与高度调节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升降支撑座靠近限位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齿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滑杆的底部与第一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升降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升降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拉杆。

作为优选,所述乘坐机构由座椅、移动底座、安全带、工具放置台、蓄电池、限位固定块、连接插板、限位插槽、第一复位弹簧、复位顶板、限位卡槽、互锁滑槽、限位锁杆、第二限位板、第二复位弹簧和解锁拉环组成,所述移动底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的顶部与高度调节拉杆固定连接,且所述座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远离座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板,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固定块,所述限位固定块的内部设有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顶板,所述复位顶板与限位插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固定块内部的一侧设有互锁滑槽,所述互锁滑槽的内部插有限位锁杆,所述限位锁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限位锁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二限位板与互锁滑槽内壁之间套有第二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电机和移动电机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蓄电池为可充电电池。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底座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工具放置台。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锁杆远离限位插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解锁拉环。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插板靠近限位锁杆的一侧设有限位卡槽,且所述限位卡槽的直径与限位锁杆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在移动电机和移动滚轮的作用下,能够使本工具在架空避雷线上前后移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减少了劳动轻强度,提高了修补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了升降机构,能根据需求灵活调节移动底座的高度,使修补工具的结构灵活可调,使本工具可以由单人来完成架空避雷线上任何位置的缺陷的修补,大大提高了修补工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底座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座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固定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机构、2-升降机构、3-乘坐机构、4-移动电机、5-第一传动轴、6-移动滚轮、7-高度调节齿条、8-限位滑杆、9-升降电机、10-升降支撑座、11-第二传动轴、12-高度调节齿轮、13-第一限位板、14-导线、15-控制开关、16-高度调节拉杆、17-座椅、18-移动底座、19-安全带、20-工具放置台、21-蓄电池、22-限位孔、23-限位固定块、24-连接插板、25-限位插槽、26-第一复位弹簧、27-复位顶板、28-限位卡槽、29-互锁滑槽、30-限位锁杆、31-第二限位板、32-第二复位弹簧、33-解锁拉环、34-移动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修补输电线路架空避雷线专用工具,包括移动机构1、升降机构2和乘坐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乘坐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1由移动电机4、第一传动轴5、移动滚轮6和移动支撑座34组成,所述移动支撑座3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5,所述第一传动轴5外侧的中部固定套有移动滚轮6,所述移动支撑座34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电机4,所述移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轴5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由高度调节齿条7、限位滑杆8、升降电机9、升降支撑座10、第二传动轴11、高度调节齿轮12、第一限位板13、导线14、控制开关15、高度调节拉杆16和限位孔22组成,所述移动支撑座34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齿条7,且所述移动支撑座34底部远离高度调节齿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8,所述高度调节齿条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支撑座10。

其中,所述升降支撑座10的一侧设有限位孔22,所述限位孔22为通孔,所述限位滑杆8从限位孔22的中部穿过,所述限位滑杆8与限位孔22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支撑座10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11,且所述第二传动轴11的外侧固定套有高度调节齿轮12,所述高度调节齿轮12与高度调节齿条7啮合连接,所述升降支撑座10靠近限位滑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升降电机9,所述升降电机9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轴11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齿条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3,所述限位滑杆8的底部与第一限位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线14,所述导线14远离升降电机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5,所述升降支撑座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拉杆16。

其中,所述乘坐机构3由座椅17、移动底座18、安全带19、工具放置台20、蓄电池21、限位固定块23、连接插板24、限位插槽25、第一复位弹簧26、复位顶板27、限位卡槽28、互锁滑槽29、限位锁杆30、第二限位板31、第二复位弹簧32和解锁拉环33组成,所述移动底座1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座椅17,所述座椅17的顶部与高度调节拉杆16固定连接,且所述座椅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1,所述座椅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全带19,所述安全带19远离座椅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板24,所述座椅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固定块23,所述限位固定块23的内部设有限位插槽25,所述限位插槽2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26,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顶板27,所述复位顶板27与限位插槽2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固定块23内部的一侧设有互锁滑槽29,所述互锁滑槽29的内部插有限位锁杆30,所述限位锁杆3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31,所述限位锁杆30的外侧且位于第二限位板31与互锁滑槽29内壁之间套有第二复位弹簧32。

其中,所述升降电机9和移动电机4均与控制开关15电性连接,便于控制工具移动和升降。

其中,所述蓄电池21为可充电电池,便于循环利用。

其中,所述移动底座18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工具放置台20,便于放置工具。

其中,所述限位锁杆30远离限位插槽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解锁拉环33,便于解开安全带19。

其中,所述连接插板24靠近限位锁杆30的一侧设有限位卡槽28,且所述限位卡槽的直径28与限位锁杆30的直径相同,便于通过限位锁杆30固定安全带19。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工作人员登上铁塔后,将本工具的移动滚轮6挂在架空避雷线上,工作人员坐进移动底座18内的座椅17上,系好安全带19后就可以按下控制开关15,移动电机4带动第一传动轴5转动,第一传动轴5上带动移动滚轮6转动,移动滚轮6就会沿着架空壁垒线前进,当靠近需要修补的地方按下控制开关15上的停止按钮,然后再按控制开关15,升降电机9带动第二传动轴11转动,第二传动轴11带动高度调节齿轮12转动,因高度调节齿轮12与高度调节齿条7啮合连接,且高度调节齿条7与移动支撑座34固定连接连接,在力的反作用下,升降支撑座10通过高度调节拉杆16带动移动底座18上升,到达适合工作人员进行修补工作的高度后按下控制开关15上的停止按钮,座椅17就会停在适合的位置,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对缺陷处进行修补,完成工作后按下控制开关15上的下降按钮,当座椅17停止后,按下控制开关15上的移动电机4的启动按钮,移动滚轮6继续前进到达下一处需要修补的地方,使用本工具可以由单人来完成架空避雷线上任何位置的缺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