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给数据中心供电用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735发布日期:2018-12-07 22:0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给数据中心供电用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给数据中心供电用母线槽,属于供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作为基础服务的载体,近些年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带动下,市场扩充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很多企业出于业务的需要都开始投建数据中心。为了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数据中心摒弃了传统的供电,而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系统,都需要保证供电安全和可靠,在整个供电系统中,母线槽通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的母线槽通过散热孔散热,但是这种方式散热效果较差,母线槽内部还存在大量的热量,若散热不及时很容易烧坏导电排,甚至发生火灾,因此现在急需一种新的母线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给数据中心供电用母线槽,解决了传统母线槽散热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给数据中心供电用母线槽,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绝缘导热的基体,基体内设置有若干用以插导电排的插槽以及内导热系统,内导热系统包括若干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导热片,所有导热片热导通,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行导热柱,导热柱与内导热系统热导通,导热柱上缠绕有导热冷水管,同侧同行导热柱上的导热冷水管依次连接,第一根导热冷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冷水出口,壳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罩住该侧所有导热柱的罩体,罩体的底部开有一列通孔。

内导热系统的导热片包括上导热片、下导热片、左导热片、右导热片和若干中间导热片,上导热片的两侧边分别与左导热片和右导热片的顶边连接,下导热片的两侧边分别与左导热片和右导热片的底边连接,中间导热片设置在上导热片和下导热片之间,中间导热片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上导热片和下导热片连接,所有中间导热片相互平行。

两侧的导热柱分别与左导热片和右导热片连接。

导热柱的自由端倾斜朝下。

导热柱的自由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挡块。

罩体的两端开口,两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有风扇和排风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导热系统将母线槽内热量导出,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散热,相较于传统的通孔散热,散热效果更佳;2、本实用新型的罩体两端分别设置风扇和排风扇,在罩体内产生散热气流,实现风冷散热,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导热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罩体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给数据中心供电用母线槽,包括壳体1、基体2、内导热系统4和若干导热柱9。

基体2为绝缘导热的基体2,基体2设置在壳体1内,基体2内设置有若干用以插导电排的插槽3。

内导热系统4也设置在基体2内,内导热系统4包括若干沿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导热片,所有导热片热导通,具体包括上导热片5、下导热片6、左导热片7、右导热片8和若干中间导热片15,上导热片5的两侧边分别与左导热片7和右导热片8的顶边连接,下导热片6的两侧边分别与左导热片7和右导热片8的底边连接,中间导热片15设置在上导热片5和下导热片6之间,中间导热片15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上导热片5和下导热片6连接,所有中间导热片15相互平行,中间导热片15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导热柱9分成两部分,分别设置在壳体1两侧,每侧的导热柱9分成若干行,导热柱9与内导热系统4热导通,即两侧的导热柱9分别与左导热片7和右导热片8连接,如图2所示,导热柱9的自由端倾斜朝下,导热柱9上缠绕有导热冷水管10,导热柱9的自由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挡块11(这里可采用螺纹连接),防止导热冷水管10滑落,同侧同行导热柱9上的导热冷水管10依次连接,第一根导热冷水管10的进水口连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冷水出口。

通过导热柱9和内导热系统4的连接,将母线槽内部的热量导出至导热柱9,导热柱9上的热量与导热冷水管10内的冷水热交换,从而达到散热目的。

由于导热管位于外部,为了保证其安全,壳体1的侧面上设置有罩住该侧所有导热柱9的罩体12,具体如图3所示。在热交换过程中,罩体12内的温度必然会升高,在罩体12内壁上可能会产生水珠,由于导热柱9倾斜设置,在重力的作用下水珠必然会汇集到罩体12底部,为了防止水珠汇集影响安全,罩体12的底部开有一列通孔13,用以排水。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在罩体12的两端开口,两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有风扇和排风扇14(图3中仅显示了一端,两端结构一致,仅是一端设置风扇,另一端设置排风扇14),打开风扇和排风扇14,在罩体12内产生散热气流,实现风冷散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