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0331发布日期:2019-01-15 22:11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控制器全称为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是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控制多路太阳能电池方阵对蓄电池充电以及蓄电池给太阳能逆变器负载供电的自动控制设备。它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条件加以规定和控制,并按照负载的电源需求控制太阳电池组件和蓄电池对负载的电能输出,是整个光伏供电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不管哪种运营方式都需要太阳能控制器不间断工作,主要作用在于:1.保护蓄电池过充和过放;2.防止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极性反接;3.防止负载和控制器以及其他设备内部短路;4.光伏系统工作状态显示;5.负载状态显示;6.辅助电源工作状态显示;7.光伏系统信息储存;8.最优化系统能量管理;9.光伏系统故障报警、系统遥测、遥控等功能。

由于功能多导致发热严重,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控制器大多缺乏散热措施,导致太阳能控制器长时间处于高温工作,减少寿命的同时还降低效率,且容易导致电能难以进行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散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太阳能控制器包括:

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元器件;

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正对所述元器件设置;

设置在所述PCB板外侧的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上设置有风口。

可选择的,所述风口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风扇靠近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设置。

可选择的,所述保护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进风口、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的相对两端。

可选择的,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可选择的,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内侧的一端。

可选择的,所述下壳具有散热功能,且所述下壳设置在PCB板下方。

可选择的,所述下壳包括接触式散热器,所述接触式散热器与PCB板下表面相贴。

可选择的,所述接触式散热器的表面积小于等于PCB板的表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控制器,通过设置风扇,风扇直接对准PCB板上发热元器件,风从风口带走热量,同时没有被风带走的热量通过热传导向PCB板外部传递,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能力大大提高,实现高效的非高温持续工作,保证寿命的同时还保证电能顺利传输;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PCB板下方设置接触式散热器,从而使得部分热量经接触式散热器向外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且由于接触式散热器与风扇双重散热,可避免通过增大结构体积以达到增加散热目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便于运输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控制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PCB板,2-元器件,3-风扇,4-上壳,41-出风口,42-进风口,5-下壳,6-显示屏,7-护罩,8-按钮,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太阳能控制器包括:

PCB板1,所述PCB板1上设置有元器件2;

至少一个风扇3,所述风扇3正对所述元器件2;

设置在所述PCB板1外侧的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上设置有风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控制器,通过设置风扇3,风扇3直接对准PCB板1上发热元器件2,风从风口带走热量,风扇3不管环境温度高低,风扇3都可以散热,同时没有被风带走的热量通过热传导向PCB板1外部传递,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能力大大提高,实现高效的非高温持续工作,保证寿命的同时还保证电能顺利传输;

风扇3的设置位置有多种,只要能够对元器件2进行吹风散热即可,优选地,风扇3的吹风方向正对元器件,可选择的,所述风扇3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PCB板1上;另外,可选择的,所述风扇3还可以设置在保护壳体上,如所述PCB板1外侧的保护壳体内侧的一端。

可选择的,所述风口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42和出风口41,风扇3靠近所述进风口42或所述出风口41设置。一般可选择的,所述保护壳体上远离风扇3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41;可选择的,所述保护壳体上靠近风扇3处设置有进风口42。如此设置,便于风扇3取风,且风扇3吹出的风经过尽可能长的路径之后,再经出风口41吹出;进风口42与出风口41的方向可以颠倒,对应选用的风扇3进行改变即可。

可选择的,所述保护壳体包括上壳4和下壳5,所述上壳4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进风口42、出风口41。进风口42、出风口41一般设置在PCB板1上方的上壳4,便于对PCB板1上方的元器件2进行吹风散热;具体不限定其位置,只要实现散热即可。

可选择的,下壳5具有散热功能,所述下壳5设置在PCB板1下方。下壳5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方面对PCB板1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进行散热;可选择的,所述下壳5包括接触式散热器,所述接触式散热器与PCB板1下表面相贴,接触式散热器可采用铜或铝等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料,导热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显示屏6、显示屏6的护罩7、按钮8等,可以在上壳4上用螺钉9固定风扇3,在上壳4上要根据风扇3和主要发热元器件2位置设计了进风口42和出风口41,PCB板1用螺钉9固定在下壳5,最后将上壳4和下壳5用螺钉9固定。

可选择的,所述接触式散热器的表面积小于等于PCB板1的表面积。

其中,具体实际制作时,先确定理论发热量和预估环境温度热量,根据外观设计确认接触式散热器散热面积,然后根据总热量确定风扇3大小、风量以及风道大小、风道位置,风道需要经过发热的元器件2,风扇3往外抽风和往里吹风可根据具体产品具体设计。相关公式:

1、Q=KAT(温差)/L

其中:Q-传导散热量(w);K-导热系数(w/m.℃);A-导体截面积(M2);T-传导路径两端温差(℃);L-传导路径长度(m)。

2、风扇3总排出热量(H)=比热(Cp)*重量(W)*允许升温(ΔTc)

其中,重量(W)=[每分钟排出空气体积(CMM)/60]*密度(D)。

本实用新型还在PCB板1下方设置接触式散热器,从而使得部分热量经接触式散热器向外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风扇3还可以给接触式散热器进行散热,且由于接触式散热器与风扇3双重散热(一般以风扇3散热为主,接触式散热器散热为辅),可避免通过增大结构体积以达到增加散热目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即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节约空间,便于运输安装,外观设计不在那么笨重、巨大,外形设计更加多样精致。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