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异物清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143发布日期:2019-01-13 17:0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异物清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物清除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EV)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使用方便零排放等优点。电动汽车依靠车载电池组提供动力,车载电池组需要频繁充电来保证电量充足。目前主要充电方式是充电桩等有线充电。这种充电方式存在插电容易产生火花、磨损,不够安全,不易维护等缺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出现摆脱了电动汽车对导线的依赖,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缺点,同时具有操作方便,受环境制约小等优点,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方向。但是,电动汽车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发射线盘与接收线盘之间气隙里存在强大的电磁场,如果充电过程中该气隙之间存在异物,则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充电,比如存在金属异物混入磁场耦合区,由于涡流效应导致金属急剧升温,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存在活体生物异物时,则活体生物会因电磁场而产生不适反应,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异物清除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异物清除系统,用以解决当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时,如何自动检测并清除发射线盘表面的异物的问题,以保证无线充电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异物清除系统,包括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基座、转动机构、传送带;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安装于电动汽车车体底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模块和接收线盘,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模块分别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接收线盘电性连接;电动汽车车体底部设置有异物检测模块,所述异物检测模块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控制模块和发射线盘,所述发射线盘与所述接收线盘建立电磁场,所述发射线盘设有一利兹线接口,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控制模块与所述发射线盘通过利兹引线插入所述利兹线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发射线盘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线盘支架,所述发射线盘通过所述线盘支架及螺丝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右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辊筒支架,所述基座左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辊筒支架;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辊筒腔内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辊筒支架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与之相连接的轴承并通过联轴器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辊筒腔内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辊筒支架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辊筒的长度和位置与所述第一辊筒相对应;所述传送带铺设于所述发射线盘的上方,并卷绕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上,在辊筒间往复移动;

所述基座内设置电源模块、主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电机、主控模块电性连接,并外接市电;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机、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建立电磁场及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优选地,所述异物检测模块包括一红外传感器或图像采集设备。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的铺设面积大于所述发射线盘的面积。

电动汽车启动无线充电系统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驱动异物检测模块对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表面进行异物检测,当异物检测模块检测到有异物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向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发送异物清除信号,此时,主控模块驱动电机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的传动,传送带上的异物随着传送带的传动,最终跌落至发射线盘外围,从而达到清除异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异物的目的,而且可以及时排除异物,保证无线充电正常运行,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及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右二等角轴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1、发射线盘,2、基座,3、传送带,4、线盘支架,5、第一辊筒,6、第二辊筒,7、第一辊筒支架,8、第二辊筒支架,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电机,12、联轴器,13、利兹线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异物清除系统,包括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基座2、转动机构、传送带3;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安装于电动汽车车体底部,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模块和接收线盘,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模块分别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接收线盘电性连接;电动汽车车体底部设置有异物检测模块,异物检测模块与无线充电接收装置通讯连接;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控制模块和发射线盘1,发射线盘1与接收线盘建立电磁场,发射线盘1设有一利兹线接口13,无线充电发射控制模块与发射线盘1通过利兹引线插入利兹线接口13电性连接;发射线盘1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线盘支架4,发射线盘1通过线盘支架4及螺丝固定安装于基座2上;基座2右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辊筒支架7,基座2左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辊筒支架8;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辊筒5和第二辊筒6,第一辊筒5腔内设有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与第一辊筒支架7轴承连接,第一转轴9的一端穿过与之相连接的轴承并通过联轴器12同电机11的电机轴相连接;第二辊筒6腔内设有第二转轴10,第二转轴10与第二辊筒支架8轴承连接,第二辊筒6的长度和位置与第一辊筒5相对应;传送带3铺设于发射线盘1的上方,并卷绕在第一辊筒5和第二辊筒6上,在辊筒间往复移动;

基座2内设置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电机11、主控模块电性连接,并外接市电;主控模块分别与电机11、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电性连接;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建立电磁场及通讯连接。

电机11为伺服电机。

异物检测模块包括一红外传感器或图像采集设备。

传送带3的铺设面积大于发射线盘1的面积。

电动汽车启动无线充电系统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驱动异物检测模块对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表面进行异物检测,当异物检测模块检测到有异物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向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发送异物清除信号,此时,主控模块驱动电机11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3的传动,传送带上的异物随着传送带的传动,最终跌落至发射线盘1外围,从而达到清除异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异物的目的,而且可以及时排除异物,保证无线充电正常运行,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及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