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144发布日期:2019-01-13 17:0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美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器。



背景技术:

用于肌肤美容的美容器例如具有向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对肌加热、冷却等功能。另外,还已知具备上述多种功能的美容器。作为这种美容器的例子,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能够改变接触温度的超声波美容装置。该美容装置具有:接触板,其与皮肤接触;超声波振子,其配置于接触板的背后;以及热转换元件,其配置于超声波振子的外周。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美容器不具备向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的功能,但具有温热头和冷热头这两个头。该温热头具有:头外壳;加热单元,其设置于头外壳的背面;以及振动器,其设置于比加热单元靠内侧的位置。另外,冷热头构成为:能够利用设置于其背面的热电转换元件而对肌肤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890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004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美容器具在接触板的背面安装有超声波振子和热转换元件这二者。因此,与超声波振子所密接的部分相比,接触板的热转换元件所密接的部分难以振动。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美容器具中,超声波振动因热转换元件而受损,因此难以增大接触板的可振动的面积。

为了增大接触板的可振动的面积,只要简单地增大超声波振子的尺寸即可。然而,在该情况下,需要与超声波振子的尺寸的增大相应地减小热转换元件的尺寸,因此,加热能力以及冷却能力有可能会降低。故此,在简单地增大超声波振子的尺寸的情况下,有可能难以将接触板的温度调节至期望的范围。

这样,专利文献1的美容器具存在如下问题:难以既确保对接触板的温度进行调节的功能又增大接触板振动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完成的,其要提供一种能够增大对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的振动板部的面积、且对振动板部的温度调节较为容易的美容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美容器具有:

前端部件,其具备振动板部和外周缘部,该振动板部对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该外周缘部与上述振动板部的外缘连接;

超声波振子,其安装于上述振动板部;

温度调整体,其使上述振动板部的温度发生变化;

导热部件,其介于上述温度调整体与上述外周缘部之间,且构成包括上述温度调整体和上述振动板部的导热路径的一部分;以及

壳体,其在使得上述振动板部露出的状态下对上述前端部件进行保持,并且将上述超声波振子、上述温度调整体以及上述导热部件容纳于内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

上述美容器具有:前端部件,其具备上述振动板部和上述外周缘部;上述超声波振子,其安装于上述振动板部的上述壳体的内侧的表面;上述温度调整体,其容纳于上述壳体的内侧;以及上述导热部件,其介于上述温度调整体与上述外周缘部之间。上述美容器不是如以往的美容器那样使得与肌肤接触的前端部件和温度调整体直接接触,而是积极地采用了使得上述导热部件介于二者之间的结构。由此,既能增大上述振动板部的面积,又能高效地进行上述振动板部的温度调整。

即,在如以往那样将温度调整体直接安装于前端部件的情况下,振动板部的大小、形状受到温度调整体的大小、形状的制约。例如,在为了提高前端部件的温度调整效率而使温度调整体变得大型化的情况下,前端部件与温度调整体的连接面积增大,因此,有可能产生振动板部的面积缩小、或者超声波振子的配置受到制约等问题。

与此相对,在上述美容器中,将上述导热部件介于上述温度调整体与上述外周缘部之间。上述导热部件只要能够使得上述温度调整体和上述振动板部热接触、且构成包括二者的导热路径即可,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其形状、构造。故此,能够容易地使得包括上述温度调整体和上述振动板部的导热路径、即上述导热部件和上述外周缘部的连接构造以及上述外周缘部和上述振动板部的连接构造实现最优化,以便兼顾实现上述振动板部的面积的增大、上述前端部件的温度调整效率的提高。

另外,上述导热部件与上述外周缘部连接。因此,当使上述超声波振子进行激振时,能够使存在于上述外周缘部的内侧的上述振动板部高效地振动,并且能够容易地增大上述振动板部的面积。

另外,温度调整体经由上述导热部件而间接地安装于上述前端部件。因此,能够避免上述那样的上述温度调整体和上述振动板部发生干扰的问题,从而能够容易地增大上述温度调整体的尺寸。而且,上述美容器通过增大上述温度调整体的尺寸而能够充分提高加热能力以及/或者冷却能力。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经由上述导热部件而调节上述振动板部的温度。

如上,根据上述美容器,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振动板部的温度调节。另外,上述美容器能够增大上述振动板部的可振动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美容器以及与美容器连接的电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的美容器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美容器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美容器的仰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美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2的VI-VI线局部向视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的主视图。

图8是实施例的从突出部侧观察前端部件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美容器

2 前端部件

21 振动板部

22 外周缘部

23 超声波振子

3 温度调整体

4 导热部件

5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美容器中,作为超声波振子,例如能够应用压电元件等公知的超声波振子。由超声波振子激发的超声波振动经由振动板部而向肌肤传导,由此能够起到新陈代谢的活性化、对血液循环的促进等效果。另外,通过在预先涂敷有含有营养成分等的美容剂的状态下对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能够起到促进美容剂的吸收的效果。

从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超声波振子构成为能够产生频率为 1MHz~5MHz的振动。

上述导热部件可以具有隔着空隙而与上述超声波振子对置的导热板部,上述温度调整体可以保持于上述导热板部的、上述超声波振子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在该情况下,既能保持导热板部和超声波振子隔离的状态、又能进一步减小供前端部件以及导热部件配置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地使美容器小型化。

优选地,上述外周缘部具有朝向上述导热部件立起设置的突出部,上述导热部件与上述突出部抵接。在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在导热部件与超声波振子之间形成空隙。其结果是,当使超声波振子进行激振时,能够更高效地使振动板部振动。

温度调整体具有对前端部件进行加热的功能以及/或者对前端部件进行冷却的功能。在使加热后的前端部件与肌肤接触的情况下,通过对肌肤进行加热而能够起到新陈代谢的活性化、对血液循环的促进等效果。另外,通过在预先涂敷有含有营养成分等的美容剂的状态下对肌肤进行加热,能够起到促进美容剂的吸收的效果。进一步,通过对肌肤进行加热而使得毛孔容易张开,因此,还能够起到通过清洁而更容易将毛孔内部的污垢等除去的效果。从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温度调整体构成为能够将前端部件加热至35℃~39℃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使冷却后的前端部件与肌肤接触的情况下,通过对肌肤进行冷却,能够起到使毛孔收缩、或者改善松弛等效果。从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温度调整体构成为能够将实施对象部冷却至14℃~18℃的范围内。

温度调整体可以具有对前端部件进行加热的功能或者对前端部件进行冷却的功能中的任一种功能,但优选具有这两种功能。在该情况下,通过交替地重复对肌肤的加热和冷却,能够进一步提高新陈代谢的活性化、对血液循环的促进等效果。

优选上述温度调整体为珀耳帖元件。在该情况下,能够由一个元件而实现对前端部件进行加热的功能和对前端部件进行冷却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

【实施例】

利用附图对上述美容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美容器1具有:振动板部 21,其对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前端部件2,其具备与振动板部21的外缘连接的外周缘部22;温度调整体3,其使得振动板部21的温度发生变化;以及导热部件4,其介于温度调整体3与外周缘部22之间。在振动板部21安装有超声波振子23。导热部件4构成包括温度调整体3和振动板部21的热传导路径的一部分。

前端部件2以使得振动板部21露出的状态而保持于壳体5。另外,在壳体5的内部容纳有超声波振子23、温度调整体3以及导热部件4。

如图1~图4所示,本例的美容器1具有:手柄部11,其呈棒状;以及头部12,其设置于手柄部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如图3所示,头部12从手柄部11的一端沿与其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另外,在头部12的前端保持有前端部件2。

如图1所示,从手柄部11的另一端延伸出有连接线缆13。连接线缆13与相对于美容器1分体构成的电源单元100连接。本例中的电源单元100具有经由连接线缆13而对美容器1供给电力的功能。

以下,将与手柄部1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美容器1的前后方向X,有时将前后方向X的头部12侧称为前方X1、且将连接线缆13侧称为后方X2。另外,当从前方 X1观察美容器1时,将头部12延伸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Z,有时将上下方向Z的手柄部 11侧称为上方Z1、且将前端部件2侧称为下方Z2。上述与美容器1的方向相关的表示全部都是出于方便的考虑,与实际使用美容器1时的朝向无任何关系。

如图5所示,美容器1的壳体5具有手柄上部51、手柄下部52、头上部53以及头下部54这四个部件。手柄上部51构成手柄部11的上方Z1的外壁,手柄下部52构成下方 Z2的外壁。另外,头上部53构成头部12的上方Z1的外壁,头下部54构成下方Z2的外壁。

在手柄部11的内部配置有对美容器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4。虽未进行图示,但控制基板14与连接线缆13电连接。另外,如图5所示,在控制基板14设置有沿前后方向X排列成一列的三个切换开关141(141a、141b、141c)。能够经由在手柄上部 51露出的操作键511(参照图1、图2以及图5)而将这些切换开关141按下。切换开关 141a、141b、141c分别具有进行超声波振动的产生和停止的切换、温度调整体3的加热动作的实施和停止的切换以及冷却动作的实施和停止的切换的功能。

即,本例的美容器1能够通过按下操作键511而选择执行使振动板部21进行超声波振动的动作、对振动板部21进行加热的动作或者对振动板部21进行冷却的动作中的任意动作。另外,如图5所示,在控制基板14设置有以与上述动作的种类相应的模式而点亮的上侧发光部142。从上侧发光部142发出的光经由键壳体512以及键保持件513(后述) 的贯通孔514、515而被引导向设置于手柄上部51的上侧显示部516(参照图2、图5)。此外,本例中的上侧发光部142为LED(发光二极管)。

如图5所示,在操作键511与控制基板14之间配置有:键壳体512,其供操作键511 容纳;以及键保持件513,其供键壳体512容纳。利用螺钉(省略图示)将键保持件513 紧固连结于手柄下部52。

在控制基板14的下方Z2配置有:下侧发光部15;以及发光部盖16,其对下侧发光部15进行保持。下侧发光部15构成为:与控制基板14电连接,并以与美容器1的动作的种类相应的模式而点亮。利用螺钉(省略图示)将发光部盖16紧固连结于手柄上部51。另外,发光部盖16具有如图4所示那样在壳体5的下方Z2露出的窗部161。从下侧发光部15发出的光被引导向发光部盖16的窗部161。此外,本例中的下侧发光部15为LED (发光二极管)。

如图6所示,在头部12的前端保持有前端部件2。另外,在头部12的内部容纳有超声波振子23、导热部件4、温度调整体3、间隔件31、散热板6、散热器61以及冷却风扇62。如图5所示,前端部件2、导热部件4、间隔件31、散热板6按顺序层叠。如图5 以及图6所示,利用插通于散热板6的螺钉63将上述部件紧固连结为一体。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前端部件2具有:振动板部21,其在头部12的前端露出;以及外周缘部22,其与振动板部21的外缘连接。如图7所示,振动板部21在从其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中呈圆形。

如图6所示,借助粘接材料(省略图示)而将超声波振子23粘接于振动板部21的存在于头部12的内侧的表面。如图6以及图7所示,超声波振子23在从振动板部21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中配置于振动板部21的中央部211。

在本例中,供超声波振子23配置的中央部211具有与其周围部212的板厚不同的板厚。这样,通过将供超声波振子23配置的中央部211的板厚设为与其周围部212的板厚不同的厚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超声波振动的效率。只要根据超声波振子的共振频率而设定中央部211的板厚即可。例如,本例中的中央部211的板厚大于其周围部212的板厚。更具体而言,本例中的中央部211的板厚为1.805mm。本例中的超声波振子23能够产生频率为3.5MHz的超声波振动。

如图6~图8所示,外周缘部22具有朝向导热部件4立起设置的突出部221。如图8 所示,突出部221的顶面222平坦。导热部件4的薄壁部42(后述)与该顶面222抵接。另外,在突出部221的顶面222形成有螺孔223。螺钉63(参照图6)经由分别设置于散热板6、间隔件31以及导热部件4的贯通孔(省略图示)而插入于螺孔223。

导热部件4具有隔着空隙而与超声波振子23对置的导热板部41。在导热板部41的超声波振子23侧的相反侧(上方Z1)的表面保持有温度调整体3。比导热板部41的厚度薄的薄壁部42与导热板部41的外周连接。薄壁部42夹持于前端部件2的突出部221 与间隔件31之间。另外,用于将散热板6和前端部件2紧固连结的螺钉63插通于薄壁部 42。

另外,本例中的导热部件4具有夹持于温度调整体3与导热板部41之间的导热片 411。导热片411由具有挠性、且导热率较高的材料构成。

如图6所示,温度调整体3配置于导热板部41的中央、且夹持于导热片411与散热板6之间。

本例中的温度调整体3为珀耳帖元件。珀耳帖元件具备对振动板部21进行加热的功能以及进行冷却的功能这两种功能。本例中的珀耳帖元件在对振动板部21进行加热时能够将其温度调整为处于35℃~39℃的范围。另外,当对振动板部21进行冷却时,能够将其温度调整为处于14℃~18℃的范围。

在温度调整体3的周围配置有呈环状的间隔件31。间隔件31的内周缘部311、即温度调整体3侧的缘部具有与温度调整体3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由此,能够防止在将前端部件2和散热板6紧固连结的状态下对温度调整体3施加过高的压力。

本例中的间隔件31的外周缘部312具有供螺钉63插通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并且该外周缘部312的厚度大于内周缘部311的厚度。间隔件31的外周缘部312夹持于导热部件4的薄壁部42与散热板6之间。在美容器1的组装操作中,通过使间隔件31的外周缘部312、导热部件4的薄壁部42以及设置于散热板6的薄壁部60(后述)卡合,能够容易地进行导热板部41、间隔件31以及散热板6的定位操作。

利用螺钉63将散热板6紧固连结于前端部件2。散热器61与散热板6的上方Z1的表面抵接。另外,温度调整体3与散热板6的下方Z2的表面的中央部抵接。在散热板6 的下方Z2的表面的外周缘部设置有厚度比中央部的厚度小的薄壁部60。薄壁部60与间隔件31的外周缘部312卡合。

散热器61具有:基板611,其与散热板6抵接;以及散热片612,其从基板611向手柄部11侧立起设置。利用从头上部53以及头下部54的内壁面分别突出的散热器保持部 531、541对散热器61向手柄部11侧的移位进行限制。由此,使得散热器61被按压于散热板6。

冷却风扇62配置于散热器61的上方Z1。虽未进行图示,但本例中的冷却风扇62与控制基板14电连接。如图3~图6所示,在头下部54的与冷却风扇62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多个进气孔542。另外,在头下部54的与散热器61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多个排气孔543。在本例中,排气孔543形成为合计开口面积大于进气孔542的合计开口面积。

本例的美容器1通过使冷却风扇62旋转而能够将从进气孔542吸入的风朝向散热器 61输送。另外,与散热器61接触的风被自然地从排气孔543排出。这样,本例的美容器 1构成为:通过使冷却风扇62旋转,能够形成包括进气孔542、冷却风扇62、散热器61 以及排气孔543的冷却风的流路,并能够经由散热器61而将由温度调整体3产生的热向外部释放。

接下来,对本例的美容器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美容器1中,将导热部件4介于温度调整体3与前端部件2的外周缘部22之间。故此,能够容易地使得包括温度调整体 3和振动板部21的导热路径、即导热部件4和外周缘部22的连接构造以及外周缘部22 和振动板部21的连接构造实现最优化,以便兼顾实现振动板部21的面积的扩大、以及前端部件2的温度调整效率的提高。

另外,导热部件4与外周缘部22连接。因此,当使得超声波振子23进行激振时,能够使存在于外周缘部22内侧的振动板部21高效地振动,并且能够容易地增大振动板部 21的面积。

另外,温度调整体3经由导热部件4而间接地安装于前端部件2。因此,能够避免上述那样的温度调整体3和振动板部21发生干扰的问题,从而能够容易地增大温度调整体 3的尺寸。而且,美容器1通过增大温度调整体3的尺寸而能够充分提高加热能力以及/ 或者冷却能力。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经由导热部件4而调节振动板部21的温度。

另外,导热部件4具有隔着空隙而与超声波振子23对置的导热板部41,温度调整体 3保持于导热板部41的、超声波振子23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因此,能够保持导热板部41 和超声波振子23隔离的状态,并能够进一步减小供前端部件2以及导热部件4配置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使美容器1小型化。

外周缘部22具有朝向导热部件4立起设置的突出部221,导热部件4与突出部221 抵接。因此,能够可靠地在导热部件4与超声波振子23之间形成空隙。其结果是,当使超声波振子23进行激振时,能够使振动板部21更高效地振动。

另外,本例中的温度调整体3为珀耳帖元件。因此,能够由一个元件而实现对前端部件2进行加热的功能和对前端部件2进行冷却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

如上,根据本例的美容器1,能够容易地进行前端部件2的温度调节。另外,能够增大美容器1的前端部件2的可振动的面积。

如图1所示,本例的美容器1经由连接线缆13而与电源单元100连接。在本例中的电源单元100搭载有具有与美容器1不同的功能的第二美容器8。

第二美容器8具有:主体81,其呈棒状;两个支承轴(省略图示),它们从主体81 延伸设置;以及旋转体82,其可旋转地支承于两个支承轴。两个支承轴以主体8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基端,且以随着远离主体81而彼此的间隔增大的方式延伸设置。

在由各支承轴支承的旋转体82的表面设置有主电极821。另外,在主体81的内部设置有:供电装置,其将来自电源的电力向主电极821供给;以及控制装置,其对来自供电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供电装置经由从主体8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延伸出的线缆83而与相对于主体81以分体的方式构成的辅助电极84电连接。

控制装置构成为:在主电极821以及辅助电极84与肌肤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离子导入电流或者离子导出电流在包括主电极821、辅助电极84、供电装置以及人体的闭合电路中流动。

当使用第二美容器8时,在将旋转体82按压抵接于肌肤的状态下使主体81沿肌肤移动,由此能够使肌肤伴随着旋转体82的旋转而像被手提拉那样地变形。由此,能够体验到较高的按摩效果。另外,在该情况下,伴随着旋转体82的旋转,能够容易地增大旋转体82和肌肤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使肌肤表面的角质层延展而使角质层变薄。其结果是,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离子导入以及离子导出。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美容器1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可以在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对其结构进行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具有能够激发产生频率为3.5MHz的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23的美容器1的例子,但也能够对超声波振动的频率进行变更。根据超声波振动的频率的不同,还能够经由振动板部21将超声波振动传导至外周缘部22而使外周缘部22振动。

另外,可以将振动板部21的中央部211的板厚、和其周围部212的板厚设为相同。在该情况下,超声波振子23的振动更容易传导至外周缘部22,从而能够使外周缘部22 更高效地振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以与美容器1分体的方式构成电源单元100的例子,但也可以将电源容纳于美容器1的内部。在该情况下,例如,将作为电源的电池容纳于美容器1的内部,并将电池与控制基板14连接,由此能够实现对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的功能、对肌肤进行加热的功能以及对肌肤进行冷却的功能。

容纳于美容器1的内部的电池可以是一次电池,也可以是二次电池。在使用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作为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方法而能够采用公知的方式。例如,能够采用在经由连接线缆13将电源单元100和美容器1连接时进行充电的结构。另外,还能够形成为如下结构:当将美容器1载置于电源单元100时,通过使设置于电源单元100的充电触点与设置于美容器1的充电端子抵接而进行充电。进一步,还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从设置于充电器内的送电线圈向设置于美容器1内的受电线圈输送电力而进行非接触式充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