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无线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517发布日期:2019-02-15 20:1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无线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无线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旅行充电器等,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较少见)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移动电源虽然较为方便,但是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移动电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如果用户不时刻关注移动电源的使用状态,移动电源可能会发生爆炸,威胁用户的生命安全,并且在使用时,内部电源如果与外壳之间贴合较为紧密,不便于对电源的散热,但是如果不贴合紧密,会使得移动电源在使用时,电源在外壳内部发生晃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在使用时,需要利用数据线对手机或者移动时设备进行充电,但是数据线容易丢失并且缠绕时难以解开,所以,人们急需一种具备无线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无线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移动电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如果用户不时刻关注移动电源的使用状态,移动电源可能会发生爆炸,威胁用户的生命安全,并且在使用时,内部电源如果与外壳之间贴合较为紧密,不便于对电源的散热,但是如果不贴合紧密,会使得移动电源在使用时,电源在外壳内部发生晃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在使用时,需要利用数据线对手机或者移动时设备进行充电,但是数据线容易丢失并且缠绕时难以解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无线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包括外壳、电源开关、温度显示屏、电源腔室、电源、套筒、减震弹簧、限位块、套杆、减震橡胶块、PT100温度传感器、51单片机、KS-12D05YA蜂鸣器、数据线腔室、端盖、卡槽、第一磁铁、卡块、第二磁铁、数据线固定环、固定带、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所述外壳一端安装有电源开关,所述外壳上方安装有温度显示屏,所述外壳内部一端开设有电源腔室,所述电源腔室中部安放有电源,所述电源上方和下方均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套筒顶端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套筒内部穿插有套杆,所述套杆一端贴合有减震橡胶块,所述电源一端通过卡环固定安装有PT100温度传感器,所述PT100温度传感器一侧安装有51单片机,所述51单片机一侧安装有KS-12D05YA蜂鸣器,所述电源腔室一侧开设有数据线腔室,所述数据线腔室一侧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两端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一侧贴合有第二磁铁,所述卡块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端盖内侧安装有数据线固定环,所述数据线固定环一端通过胶水固定贴合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一端内侧通过针线缝合有公魔术贴,所述公魔术贴一侧通过针线缝合有母魔术贴,所述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源开关的输入端,所述电源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温度显示屏、PT100温度传感器、51单片机和KS-12D05YA蜂鸣器的输入端,所述PT100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51单片机的输入端,所述51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温度显示屏和KS-12D05YA蜂鸣器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接触面为异性磁极。

优选的,所述外壳外侧涂抹有防静电涂层。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厚度等于卡槽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一种塑料材质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电源两端均贴合有电源固定块,且电源固定块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PT100温度传感器、51单片机、KS-12D05YA蜂鸣器和温度显示屏,通过PT100控制器可以有效的监测电源在使用时的实时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递给51单片机,通过温度显示屏,可以有效的显示电源的实时温度,便于使用者时刻的了解电源的使用状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KS-12D05YA蜂鸣器可以在用户没有时间观察电源温度时,提醒用户电源温度过高,注意电源的使用状态。

2、设置有套筒、减震弹簧、限位块、套杆和减震橡胶块,通过减震弹簧和减震橡胶块,可以有效的减小电源在外壳内部发生的位移和震动,有效的保障了移动电源在运输途中的安全,通过限位块,可以有效的防止套杆从套筒内部滑出,提高了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

3、设置有端盖、卡槽、第一磁铁、卡块和第二磁铁,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吸引力,便于对端盖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使得外壳外观更加的美观。

4、设置有数据线固定环、固定带、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可以通过数据线固定环来对数据线进行存储,避免了数据线的丢失,防止数据线发生缠绕难以解开,提高了数据线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固定带、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对数据线的存放进行固定,使得数据线的存放更加的有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壳;2、电源开关;3、温度显示屏;4、电源腔室;5、电源;6、套筒;7、减震弹簧;8、限位块;9、套杆;10、减震橡胶块;11、PT100温度传感器;12、51单片机;13、KS-12D05YA蜂鸣器;14、数据线腔室;15、端盖;16、卡槽;17、第一磁铁;18、卡块;19、第二磁铁;20、数据线固定环;21、固定带;22、公魔术贴;23、母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无线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包括外壳1、电源开关2、温度显示屏3、电源腔室4、电源5、套筒6、减震弹簧7、限位块8、套杆9、减震橡胶块10、PT100温度传感器11、51单片机12、KS-12D05YA蜂鸣器13、数据线腔室14、端盖15、卡槽16、第一磁铁17、卡块18、第二磁铁19、数据线固定环20、固定带21、公魔术贴22和母魔术贴23,外壳1一端安装有电源开关2,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移动电源时出现静电现象,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外壳1外侧涂抹有防静电涂层,为了减轻移动电源的质量,便于携带,外壳1为一种塑料材质的构件,外壳1上方安装有温度显示屏3,外壳1内部一端开设有电源腔室4,电源腔室4中部安放有电源5,为了使得电源5在外壳1内部固定的更加稳定,同时,减小电源5在外壳1内部产生的震动,电源5两端均贴合有电源固定块,且电源固定块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电源5上方和下方均安装有套筒6,套筒6内部安装有减震弹簧7,套筒6顶端焊接有限位块8,套筒6内部穿插有套杆9,套杆9一端贴合有减震橡胶块10,电源5一端通过卡环固定安装有PT100温度传感器11,PT100温度传感器11一侧安装有51单片机12,51单片机12一侧安装有KS-12D05YA蜂鸣器13。

电源腔室4一侧开设有数据线腔室14,数据线腔室14一侧安装有端盖15,端盖15两端均设置有卡块18,卡块18一侧贴合有第二磁铁19,卡块18一侧开设有卡槽16,为了便于端盖15固定的更加牢固,卡块18的厚度等于卡槽16的宽度,卡槽16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一磁铁17,为了便于对端盖15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第一磁铁17与第二磁铁19的接触面为异性磁极,端盖15内侧安装有数据线固定环20,数据线固定环20一端通过胶水固定贴合有固定带21,固定带21一端内侧通过针线缝合有公魔术贴22,公魔术贴22一侧通过针线缝合有母魔术贴23,为了各部分元器件均可以正常使用,电源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源开关2的输入端,电源开关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温度显示屏3、PT100温度传感器11、51单片机12和KS-12D05YA蜂鸣器13的输入端,PT100温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51单片机12的输入端,51单片机1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温度显示屏3和KS-12D05YA蜂鸣器13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具备无线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的过程中,打开电源开关3,PT100温度传感器11实时的对电源5使用时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所检测的温度传递给51单片机12,51单片机12将检测的温度通过温度显示屏3进行实时的显示,当检测温度高于某个阈值时,51单片机12控制KS-12D05YA蜂鸣器13响,提醒用户注意电源5的使用状态,防止发生爆炸现象,当需要对电源5进行移动时,通过套杆9压缩套筒6内部的减震弹簧7,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源在运输的途中发生位移,同时,减小电源5所受到的震动,通过限位块8,可以有效的防止套杆9从套筒6内部滑出,延长了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利用数据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毕之后,打开端盖15,将数据线固定安放在数据线固定环20内部,并通过固定带21使得数据线固定安放的更加牢固,通过公魔术贴22和母魔术贴23使得固定带21固定稳定,然后将卡块18插入卡槽16内部,通过第一磁铁17和第二磁铁19对端盖15进行固定,可以有效的防止数据线丢失或者数据线发生缠绕难以解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