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227发布日期:2019-04-16 22:44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无线充电装置是一种能量传输装置,通过无线方式将能量传输给手机以实现手机的充电功能。目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主要有隐藏式前装生产线安装及售后市场加装的形式进行装车。由于整车成本及使用率的问题隐藏式前装生产线安装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未普及,只是在部分高端车型上有该配置。市场上目前充斥着各种简易安装的车载无线手机充电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及舒适性的问题。

但是现所有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模块,安装比较困难,可维修性比较差。安装时要在副仪表台安装之前预装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模块,然后再将整改副仪表台安装在车辆上。如果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模块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要将整改副仪表台拆下,再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安装及维修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取电模块、柔性金属支架、充电模块及线束;所述取电模块与汽车点烟器或者车载电源座插接;

所述取电模块与所述柔性金属支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柔性金属支架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线束设置于所述柔性金属支架内,且所述线束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取电模块电连接,所述线束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

所述柔性金属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两端的第一球型部和第二球型部;

所述支架本体为中空管,在所述第一球型部与所述第二球型部上均设置贯通球型部直径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中空管贯通。

所述取电模块包括取电模块本体,在所述取电模块本体的前端设置有防滑弹片及防滑突点;在所述取电模块本体的后端设置有支架连接部;

所述支架连接部包括连接部本体及第一固定螺母,所述连接部本体与第一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在所述连接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球形凹槽,所述第一球型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球形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母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连接部本体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取电模块本体的轴向中心线的夹角小于45度。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模块本体及第二固定螺母,在所述充电模块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球形凹槽,所述第二球型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球型凹槽与所述第二固定螺母围成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使用点烟器接口或车载电源接口安装方法简单,可以在任意车辆上使用;双球面连接及柔性支架很好的解决了不同车型空间布置的问题,线束隐藏安装,美观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布置位置处于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位置;本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安装快捷,不需要专用的工装,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完成了车辆装配的开发。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爆炸图;

图2为取电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柔性金属支架与充电模块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柔性金属支架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取电模块,2柔性金属支架,3充电模块,4线束,11取电模块本体,12连接部本体,13第一固定螺母,14防滑弹片,15防滑突点,21支架本体,22第一球型部,23第二球型部,31充电模块本体,32第二固定螺母,33第一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如图1至5所示,包括取电模块1、柔性金属支架2、充电模块3及线束4;取电模块与汽车点烟器或者车载电源座插接,作为安装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主结构,将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与布置在副仪表台或仪表台下侧的汽车点烟器座或车载电源座相衔接;此外取电模块将车载24V或12V直流电压转换成5V直流电压通过线束输入给充电模块。

取电模块1与柔性金属支架2的第一端连接,充电模块3与柔性金属支架2的第二端连接。

线束4设置于柔性金属支架内,且线束的第一端部与取电模块电连接,线束的第二端部与充电模块电连接。

柔性金属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21及位于支架本体两端的第一球型部22和第二球型部23。

支架本体为中空管,在第一球型部与第二球型部上均设置贯通球型部直径的贯通孔,贯通孔与支架本体的中空管贯通。球型部可进行方向调节;柔性金属支架中间有直径为5mm的孔,线束从中穿过。

充电模块接收线束输入的5V直流电压,并将电能转换为磁场能量,传输给带线圈的手机,以实现能量的传输。

取电模块1包括取电模块本体11,在取电模块本体的前端设置有防滑弹片14及防滑突点15;在取电模块本体的后端设置有支架连接部;

支架连接部包括连接部本体12及第一固定螺母13,连接部本体与第一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在连接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球形凹槽,第一球型部设置于第一球形凹槽与第一固定螺母围成的空间内。

连接部本体的轴向中心线与取电模块本体的轴向中心线的夹角小于45度。

充电模块3包括充电模块本体31及第二固定螺母32,在充电模块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出部33,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在第一凸出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球形凹槽,第二球型部设置于第二球型凹槽与第二固定螺母围成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也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这些变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