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式电力电缆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5745发布日期:2019-01-16 00:27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组合式电力电缆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组合式电力电缆沟。



背景技术:

电缆敷设的方式已经从高空悬挂过渡到地下敷设,其具有施工安全、易维护等优点,其中用于提供敷设空间的电缆沟一般采用混凝土或砖砌结构,其顶部用盖板覆盖。盖板面可以和地面齐平,便于开启,也有的稍低于地面而在盖板上粉刷一层水泥,以防止盖板与地面高低不平和雨水进入电缆沟。

实际上,考虑到工期要求,混凝土结构的电缆沟往往采用分段式施工,但是不同段的混凝土的凝固周期存在差异,导致交接处开裂的现象,长期地下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局部漏水;砌体结构是施工过程中,由于电缆沟的宽度有限,导致站立空间狭窄,而且需要施工人员反复弯腰,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且在砌块表层砌筑砂浆,不同时间砌筑的砂浆亦存在开裂漏水的风险。

组合式的电缆沟具有施工周期短、作业方式灵活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替代传统电缆沟的新型结构,例如:

授权公告号CN203932937U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电缆沟,包括底板、侧板、电缆支架主架、电缆支架支杆、电缆支架层架、盖板和连接件,底板、侧板和盖板组成的电缆沟的箱体,侧板内壁上设有电缆支架主架,电缆支架主架上设有电缆支架层架,两边侧板上对称设置的电缆支架主架之间设有电缆支架支杆,侧板、盖板、底板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连接;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相邻两端电缆沟之间不具有防水结构设计,电缆沟本体也未设计排水结构,内部进水后,对后续检修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授权公告号CN106816848B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装配式暗电缆沟,包括地下基础设施、电缆沟总成,电缆沟总成设在地下基础设施的上面;所述的电缆沟总成,暗电缆沟与暗电缆沟之间、暗电缆沟与明电缆沟之间、暗电缆沟与互通电缆沟之间嵌入口型密封件,经对敲螺丝固定后连成一体;该结构虽然实现了密封防水,但是地下基础设施的施工成本过高,仅掘土程序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电缆沟总成的安装过程复杂、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电力电缆沟,通过将沟道本体设计成预制的多体式结构,各个单个结构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现场组装,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组合式电力电缆沟,包括多个组装连接的沟道本体和设置在沟道本体内用于为电缆提供支撑力的支架,所述沟道本体由一个底板、两个侧挡板和一个盖板围合而成的四周密封、两端敞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用于容纳侧挡板的第一卡槽,所述侧挡板的上端面设置第二卡槽,所述盖板下端面设置与第二卡槽相配合的卡条,所述底板、侧挡板和盖板的一侧边缘均设置第一配合部,另一侧边缘设置与第一配合部紧密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底板与侧挡板之间、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均设置密封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与沟道本体固定的固定部和与电缆相匹配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相互扣合的L形槽,所述密封构件为橡胶条,安装在第一配合部或者第二配合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部为U形槽,第二配合部为与U形槽插接配合的预制方形构件,所述密封构件为橡胶条,安装在第一配合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端面为向上突起的弧形结构,弧度为3-5°。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端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或者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的凹陷处设置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孔为漏斗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现场作业的模式,通过将沟道本体设计成预制的多体式结构,单个的底板、侧挡板、盖板可以在加工厂预先生产,避免现场施工带来的人工、成本投入,而且各个单个结构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现场组装,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的特点。

2.申请人长期研究发现,采用预制结构组装式的沟道本体,组装的缝隙位置会发生渗水现象,特别是位于地表以下的侧挡板处的渗水会直接影响支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针对该问题采用多种方案进行预防:

首先,对侧挡板与底板之间的插接方式可避免底部渗水;

另外,相邻侧挡板之间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紧密配合并采用密封构件进行预防渗水;

此外,盖板与侧挡板之间下端面设置与第二卡槽相配合的卡条。

多种结构相互配合实现沟道本体的密封。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支架,支撑部与电缆外径面面接触,并对电缆进行限位,有效预防电缆滚动的现象。

4.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计多种配合形式,不仅利于保证预制件成型品质(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且装配效率高,实用性强。

5.本结构设计盖板上端面为向上突起的弧形结构,弧度为3-5°,本结构设计将盖板中间的厚度加大,增强盖板的抗压性能,便于电缆沟上方车辆通行。

6.底板上端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或者三角形结构,底板的凹陷处设置排水孔,排水孔为漏斗状结构,当电缆沟发生密封失效内部渗水后,水从底板中部的排水孔内排至地下,预防沟内积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底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右侧的侧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盖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盖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底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支架,2-底板,3-侧挡板,4-盖板,5-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卡条,2-8-底板第一配合部,2-9-底板第二配合部,3-8-侧挡板第一配合部,3-9-侧挡板第二配合部,4-8-盖板第一配合部,4-9-盖板第一配合部,10-密封构件,11-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组装连接的沟道本体和设置在沟道本体内用于为电缆提供支撑力的支架1,支架包括与沟道本体固定的固定部和与电缆相匹配的支撑部,支撑部为弧形结构,单个沟道本体由一个底板2、两个侧挡板3和一个盖板4围合而成的四周密封、两端敞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

结合图1和图2,底板2上设置用于容纳侧挡板3的第一卡槽5,底板2的后端边缘设置底板第一配合部2-8,底板2的前端边缘设置与底板第一配合部2-8紧密配合的底板第二配合部2-9,

结合图1和图3,侧挡板3的上端面设置第二卡槽6,侧挡板3的后端边缘设置侧挡板第一配合部3-8,前端边缘设置与侧挡板第一配合部3-8紧密配合的侧挡板第二配合部3-9;

结合图1和图4,盖板4下端面设置与第二卡槽6相配合的卡条7,盖板4的后端边缘设置盖板第一配合部4-8,前端边缘设置与盖板第一配合部4-8紧密配合的盖板第一配合部4-9;

底板第一配合部2-8与底板第二配合部2-9、侧挡板第一配合部3-8与侧挡板第二配合部3-9、盖板第一配合部4-8与盖板第一配合部4-9均为相互扣合的L形槽;

第一卡槽5内、第二凹槽6和三个第一配合部上均设置密封构件10,密封构件10为橡胶条,也可以将第一配合部设计为U形槽,第二配合部为与U形槽插接配合的预制方形构件(图中未示出该结构方式)。

需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2、侧挡板3和盖板4可以采用模具制作的混凝土板或者钢筋混凝土板,并预设容纳密封构件10的容纳槽,待底板2、侧挡板3和盖板4终凝后将密封构件10安装在容纳槽内,卡条7与盖板一体成型;单个的沟道本体具体安装过程为:将底板2放置在实现挖好的沟槽内,再将侧挡板3分别安装在底板2的第一卡槽5内,最后将盖板4安装在两个侧挡板3上方,多个沟道本体之间在安装过程中,相邻侧挡板3之间的第一配合部8和第二配合部9进行卡合;需指出的是,可以在侧挡板3和底板2的连接处、相邻底板2之间、相邻侧挡板3之间采用水泥灌浆进行双重密封。

有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缆沟,可进行工厂预制,节约使用现场作业时间,而且适合间断性施工作业,不存在现有技术中连接处开裂的问题,整体密封效果好。

实施例二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组装连接的沟道本体和设置在沟道本体内用于为电缆提供支撑力的支架1,支架包括与沟道本体固定的固定部和与电缆相匹配的支撑部,支撑部为弧形结构,沟道本体由一个底板2、两个侧挡板3和一个盖板4围合而成的四周密封、两端敞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底板2上设置用于容纳侧挡板3下端的第一卡槽5,侧挡板3的上端面设置第二卡槽6,盖板4下端面设置与第二卡槽6相配合的卡条7,侧挡板3和盖板4的一侧边缘设置第一配合部8,另一侧边缘设置与第一配合部8紧密配合的第二配合部9,第一卡槽5内、第二凹槽6和第一配合部8上均设置密封构件10,第一配合部8和第二配合部9为相互扣合的L形槽,密封构件10为橡胶条,安装在第一配合部或者第二配合部上。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盖板4上端面为向上突起的弧形结构,弧度为5°,本实施例中对盖板的结构进行改进,可有效提高盖板的抗压性能,便于重型机械通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底板2上端面为向下凹陷的三角形结构,底板2的凹陷处设置排水孔11(图中虚线所示),排水孔11为漏斗状结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