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447发布日期:2019-04-24 00:05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普及,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车的品质;各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花费大量资源在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上动辄投入上数千万,一套动力电池总成也是价格不菲,因此在研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动力电池突然断电的情况,动力电池总成充放电设备虽然具有一定的断电保护功能,但仍对设备内部的高压元器件有一定损伤,比如通过击穿某些部件来实现断电等;突然断电的瞬间动力电池虽会自动断开继电器,但断开瞬间会产生电弧,从而导致安全性事故发生。基于对设备的保护以及防止动力电池发生安全性事故,在试验台架搭建时,新增一个可实现双向断电保护的一种接线箱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内部高压元件易损伤及动力电池瞬间断电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以避免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内部高压元件易损伤及动力电池瞬间断电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总正极接口、总负极接口、正极采集接口和负极采集接口;

所述总正极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正极柱相连;

所述总负极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负极柱相连;

所述正极采集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正极电压采集线相连;

所述负极采集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负极电压采集线相连;

所述正极采集接口和所述负极采集接口之间串接有第一电阻和开关控制装置构成高压控制回路,且所述开关控制装置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开闭的第一继电器;

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低压控制回路控制是否通电,所述低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由稳压直流电源和所述第一继电器串接组成;所述第二回路由二极管、极性电容和所述稳压直流电源串接组成,且所述极性电容以并联的方式接在动力电池的控制总成电路上的第二继电器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总正极接口和所述总负极接口之间还串接有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总正极接口和所述总负极接口之间串接有第二电阻和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保护电路集成在箱体内。

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多套所述保护电路。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腿。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进线槽。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可开闭的箱门。

相比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包括总正极接口、总负极接口、正极采集接口和负极采集接口;总正极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正极柱相连;总负极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负极柱相连;正极采集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正极电压采集线相连;负极采集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负极电压采集线相连;正极采集接口和负极采集接口之间串接有第一电阻和开关控制装置以构成高压控制回路,且开关控制装置连接有用于控制开关控制装置开闭的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通过低压控制回路控制是否通电,低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第一回路由稳压直流电源和第一继电器串接组成;第二回路由二极管、极性电容和稳压直流电源串接组成,且极性电容以并联的方式接在动力电池的控制总成电路上的第二继电器的两端。通过上述接线箱的保护电路的布置,使得在自动断电保护过程:若动力电池对应的低压电源突然断电时,则第二回路中稳压直流电源能够从动力电池的控制总成电路上获得相应信号并输出0V电压,从而第一回路中的第一继电器内的线圈断电以后触头呈延时置位工作状态,开关控制装置与第一电阻连接并导通正极电压采集线和负极电压采集线,从而使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内部的继电器提前断开,在保护设备内部元器件的同时也可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在稳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突然变为0V的情况下,此时由极性电容释放在充电过程中存储的电荷,对动力电池内的控制总成电路上的第二继电器继续供电,达到低压电源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继电器能够持续闭合一段时间,避免第二继电器因断电瞬间产生电弧击穿动力电池内的控制总成电路上的元器件,从而避免了动力电池瞬间断电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的保护电路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箱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箱顶)。

上图1-图3中,

正极采集接口1、总正极接口2、总负极接口3、负极采集接口4、指示灯5、极性电容6、二极管7、稳压直流电源8、第一继电器9、第二电阻10、第一电阻11、动力电池12、箱体13、支腿14、进线槽15、箱门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以避免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内部高压元件易损伤及动力电池瞬间断电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包括总正极接口2、总负极接口3、正极采集接口1和负极采集接口4;总正极接口2,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正极柱相连;总负极接口3,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负极柱相连;正极采集接口1,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正极电压采集线相连;负极采集接口4,用于与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负极电压采集线相连;正极采集接口1和负极采集接口4之间串接有第一电阻11和开关控制装置以构成高压控制回路,且开关控制装置连接有用于控制开关控制装置开闭的第一继电器9;第一继电器 9通过低压控制回路控制是否通电,低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第一回路由稳压直流电源8和第一继电器9串接组成;第二回路由二极管7、极性电容6和稳压直流电源8串接组成,且极性电容6以并联的方式接在动力电池12的控制总成电路上的第二继电器的两端。

通过上述接线箱的保护电路的布置,使得在自动断电保护过程:若动力电池对应的低压电源突然断电时,则第二回路中稳压直流电源能够从动力电池的控制总成电路上获得相应信号并输出0V电压,从而第一回路中的第一继电器内的线圈断电以后触头呈延时置位工作状态,开关控制装置与第一电阻连接并导通正极电压采集线和负极电压采集线,从而使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内部的继电器提前断开,在保护设备内部元器件的同时也可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在稳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突然变为0V的情况下,此时由极性电容释放在充电过程中存储的电荷,对动力电池内的控制总成电路上的第二继电器继续供电,达到低压电源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继电器能够持续闭合一段时间,避免第二继电器因断电瞬间产生电弧击穿动力电池内的控制总成电路上的元器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上一般均具有正极电压采集线和负极电压采集线,且当正极电压采集线和负极电压采集线连通时,会使得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内部的继电器断开。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提高对接线箱进行接线操作的安全性,在总正极接口2和总负极接口3之间还串接有指示灯5。通过设置指示灯5,当接线箱内部接通高压时,指示灯保持常亮状态,则实现人员不允许在进行接线操作。由于该指示灯串接在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总正极接口和总负极接口之间,因此为了避免电流过大损坏指示灯,一般来说,在总正极接口2 和总负极接口3之间串接有第二电阻10和指示灯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将指示灯选择为耐大电流的指示灯。只不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采用同时串接第二电阻和指示灯的布置方案而已。

进一步地实施方案中,为了对保护电路进行防护,防止外界环境对保护电路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保护电路集成在箱体13内。

为了提高接线箱的成本,一般来说,箱体13内可以设置有多套保护电路。对应每套保护电路均有对应接线排,每个接线排上均布置有总正极接口2、总负极接口3、正极采集接口1和负极采集接口4。这样一个接线箱,能够同时供应多个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对动力电池进行试验。大大提高了接线箱的利用率。一般来说,优选在箱体内设置2套保护电路,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在箱体内布置1套或2套以上的保护电路。

另外需要说明是,上述箱体13的底部还设置有支腿14。通过设置支腿可以使接线箱整体离地,进行接线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对应箱体13的底部还设置有进线槽15。通过设置接线槽15,可以使得接线时能够从箱体的底部进线,使得整个接线箱看起来更加整洁有序。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接线的便捷性,箱体13的正面设置有可开闭的箱门16。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断电保护用接线箱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