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埋设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7154发布日期:2019-07-06 11:0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埋设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缆埋设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电缆沟是敷设电缆管的地下专用通道,受地形环境影响,在电缆管敷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转角;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周期,往往直接对电缆管进行填埋,随着时间推移,当电缆管受土层压力作用容易在电缆管管口发生断裂,从而对电缆管使用寿命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埋设保护结构,能够对电缆管进行保护,延长电缆管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埋设保护结构,包括对直线排管进行保护的直线排管保护结构、以及对排管转角处进行保护的转角井,所述直线排管保护结构包括垫层、设置在垫层上表面的管枕、将管枕和垫层进行埋设的夯实层、以及进行路面修复的修复层,所述管枕用于置放电缆;所述转角井包括井底、围设在井底上的井壁、架设在井壁顶端的圈梁、以及盖设在圈梁上的井盖,电缆管架设在井壁围成的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直线排线时,先根据土质类型进行放坡或使用挡土板进行支护,再按需求挖出电缆坑道,并对坑底进行固化以形成垫层,随后在垫层上安装管枕,并将电缆管置放在管枕上,置放完毕后对垫层和管枕进行填埋,填埋时先用石粉和土块进行填埋并进行夯实,以避免路面发生塌陷;随后再进行路面修复,以保证路面的美观;

在排管的转角处设置转角井时,先根据土质类型进行放坡或使用挡土板进行支护,再按需求挖出电缆坑道,在电缆坑道开挖至足够深度后,对沟底土层进行夯实找平,随后对坑底浇筑水泥形成井底,再在井底上围设井壁,并通过井壁形成置放空间,将电缆管置放在置放空间内;再将圈梁固定在井壁顶端,从而增强井壁的稳定性,再将井盖改在圈梁上,使转角井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避免电缆管受到外界土层压力而发生折断,减少转角井内的电缆管受到外界的侵蚀。

较佳的,进行直线排管时,每隔80米即设有转角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埋设电缆时,方便将电缆经转角井排设经电缆管,同时方便做后续维修,也方便把电缆接头做在转角井内。

较佳的,所述修复层顶部与路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修复层突出路面而对路面造成破坏,减少修复层对车辆造成的颠簸。

较佳的,所述管枕之间的间隔为2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电缆管始终保持平直,避免电缆发生弯折,从而延长电缆管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垫层为混泥土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能够增加垫层的稳定性,避免填设后管枕发生晃动而导致电缆管断裂。

较佳的,所述管枕两侧还埋设有通讯管,所述通讯管用于置放通信光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埋设电缆的同时埋设通信光缆,减少了施工量,缩短了施工时间。

较佳的,所述井壁的顶端、圈梁的顶端、井盖的顶端均与路面相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因转角井突出路面而对路面造成破坏,同时避免外界磕碰对转角井的顶端造成损伤,提高了转角井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井底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顶端与井底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角井内产生积水时,转角井内的积水能够经排水口排出,从而避免转角井内的积水对电缆管造成短路,提高了电缆管的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排水口包括进水端、出水端、以及连接进水端和出水端的蓄水部分,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的截面直径均小于蓄水部分的截面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角井内产生积水时,由于排水口的进水端与井底平行,所以积水能够从排水口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同时由于排水口的进水端与出水端的截面直径均小于蓄水部分的截面直径,因而当积水较多时,排水口的蓄水部分能够对积水进行积蓄,避免水流过急而造成排水不畅,从而方便将半预制转角井内的积水排出,避免转角井内的积水对电缆管造成短路,提高了电缆管的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井壁外壁设有用于支撑土层的铁丝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丝网能够支撑井壁外的土层,从而防止井壁因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崩塌,提高了井壁的支撑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直线排管保护结构和转角井,能够避免电缆管在敷设后因受到过大的压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同时减少电缆管受到的外界侵蚀,延长了电缆管的使用寿命;

2、通过将修复层顶面以及转角井顶端设置为与路面平齐,能够减少行车时对车辆造成的颠簸,同时保证路面的美观;

3、通过设置排水口,能够避免转角井内的积水对电缆管造成短路,提高了电缆管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缆埋设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线排管保护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转角井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角井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直线排管保护结构;11、垫层;12、管枕;13、夯实层;14、修复层;15、通讯管;2、转角井;21、井底;22、井壁;221、排线孔;222、让位槽;23、圈梁;231、置放槽;24、井盖;25、排水口;251、进水端;252、出水端;253;蓄水部分;26、铁丝网;3、电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电缆埋设保护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对直线排管进行保护的直线排管保护结构1、以及对排管转角处进行保护的转角井2。直线排管保护结构1包括垫层11、设置在垫层11上表面的管枕12、将管枕12和垫层11进行埋设的夯实层13、以及进行路面修复的修复层14,其中垫层11为混泥土垫层,修复层14顶部与路面平齐,管枕12之间的间隔为2米;混凝土垫层能够增加垫层11的稳定性,避免填设后管枕12发生晃动而导致电缆管3断裂;修复层14顶部与路面平齐能够避免修复层14突出路面而对路面造成破坏,减少修复层14对车辆造成的颠簸;管枕12之间的间隔为2米,从而保证电缆管3始终保持平直,避免电缆管3发生弯折,从而延长电缆管3的使用寿命。

当进行直线排线时,先根据土质类型进行放坡或使用挡土板进行支护,再按需求挖出电缆坑道,且将沟体开挖出的土方及时外运,以避免对土方污染施工环境;再对沟底土层进行夯实找平,随后对坑底浇筑水泥以形成垫层11,浇筑时,混凝土自由下落度应不大于2m,且不得集中于一点,尽量分散布置,以保证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随后在垫层11上安装管枕12,并将电缆管3置放在管枕12上;当进行多层电缆管3安装时,在底层先砌砖,再根据实际要求用砌砖包裹底层电缆管3,再砌第二层,如此类推,逐层施工,且管与管之间要有20mm的间距,以避免电缆管3收到的压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置放完毕后对垫层11和管枕12进行填埋,填埋时先用石粉和土块进行填埋,从而避免路面发生塌陷;随后再进行路面修复,以保证路面的美观。

其中,对电缆坑道铺填时,需将石粉按200mm分层冲填并逐层洒水夯实,以保证管底、管间、管顶石粉层的密实度,从而保证夯实层13的土层得以固定,提高夯实层13的稳定性。

优化的,如图2所示,管枕12两侧还埋设有通讯管15,通讯管15用于置放通信光缆,从而能够在埋设电缆的同时埋设通信光缆,减少了施工量,缩短了施工时间。

进一步的,进行直线排管时,每隔80米即设有转角井2,从而方便将电缆经转角井2排设经电缆管3,同时方便做后续维修,也方便把电缆接头做在转角井2内。

如图3及图4所示,转角井2包括井底21、围设在井底21上的井壁22、架设在井壁22顶端的圈梁23、以及盖设在圈梁23上的井盖24,电缆管3架设在井壁22围成的空间内。

在排管的转角处设置转角井2时,先根据土质类型进行放坡或使用挡土板进行支护,再按需求挖出电缆坑道,在电缆坑道开挖至足够深度后,对沟底土层进行夯实找平,随后对坑底浇筑水泥形成井底21,其中浇筑时,混凝土自由下落度应不大于2m,且不得集中于一点,尽量分散布置,以保证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再在井底21上围设井壁22,并通过井壁22形成置放空间,将电缆管3置放在置放空间内;再将圈梁23固定在井壁22顶端,从而增强井壁22的稳定性,再将井盖24改在圈梁23上,使转角井2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避免电缆管3受到外界土层压力而发生折断,减少转角井2内的电缆管3受到外界的侵蚀。

如图4所示,井壁22由若干预制的MU15机制砖经砖砌形成,且井壁22内壁及外壁均通过1:2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并在井壁22上开设若干排线孔221。MU15机制砖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且加工简单,方便砖砌,从而能够在保证井壁222强度的同时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1:2的水泥砂浆强度高,而且成型后能够使井壁22内壁呈光滑,进一步减少外界侵蚀;电缆管3经排线孔221排入半预制转角井2内,能够使电缆管3在铺设时始终保持平直,同时防止水泥基砂石漏入管中;优化的,电缆管3的管口设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图中未标出),以避免积水对电缆管3管口造成侵蚀;施工完毕后用管盖盖住两端管,从而减少电缆管3受到的外界侵蚀。

优化的,如图4所示,井壁22顶端的内侧开设有L形的让位槽222;L形让位槽222方便对圈梁23进行安装,从而使圈梁23能够对井壁22进行固定。

优化的,如图4所示,圈梁23的顶端靠近井壁22的一侧开设有L形的置放槽231;L形置放槽231方便对井盖24进行安装,从而对转角井2进行密封,进一步减少外界侵蚀。

优化的,如图4所示,在进行电缆沟回填时,先将石粉以及土块回填至与L形让位槽222底端平齐处,且石粉要分层冲填,并按200mm逐层洒水夯实,以保证管底、管间、管顶石粉层的密实度,从而保证转角井2周围的土层得以固定,避免转角井2周围的土层受土层周围的力的作用而对转角井2的井壁22造成冲击,从而避免井壁22发生坍塌,提高了转角井2的稳定性;随后再进行路面修复,从而能够保证井壁22的顶端、圈梁23的顶端、井盖24的顶端均与路面相平,避免因转角井2突出路面而对路面造成破坏,同时避免外界磕碰对转角井2的顶端造成损伤,提高了转角井2的使用寿命。

优化的,如图3及图5所示,井底21设有排水口25,排水口25包括进水端251、出水端252、以及连接进水端251和出水端252的蓄水部分253,且进水端251和出水端252的截面直径均小于蓄水部分253的截面直径,排水口25的顶端与井底21平齐。

当转角井2内产生积水时,由于排水口25的进水端251与井底21平齐,所以积水能够从排水口25的进水端251向出水端252流动,同时由于排水口25的进水端251与出水端252的截面直径均小于蓄水部分253的截面直径,因而当积水较多时,蓄水部分253部分能够对积水进行积蓄,避免水流过急而造成排水不畅,从而能够及时将转角井2内的积水排出,避免转角井2内的积水对电缆管3造成短路,提高了电缆管3的安全性。

优化的,如图4所示,井壁22外壁设有铁丝网26;铁丝网26能够支撑户外开关箱井口基础,从而防止户外开关箱井口基础因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崩塌,提高了户外开关箱井口基础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直线排管保护结构1和转角井2,能够避免电缆管3在敷设后因受到过大的压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同时减少电缆管3受到的外界侵蚀,延长了电缆管3的使用寿命;通过将修复层14顶面以及转角井2顶端设置为与路面平齐,能够减少行车时对车辆造成的颠簸,同时保证路面的美观;通过设置排水口25,能够避免转角井2内的积水对电缆管3造成短路,提高了电缆管3的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