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及音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6069发布日期:2019-05-21 20:5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及音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放负载短路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及音响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的功放存在当负载短路时由于保护电路的反应速度不够而导致烧机的缺陷,即使设有压限器,在负载短路时的电流还是很大,容易造成功率场效应管损坏,导致整个功放无法工作,引起机器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其能实现当负载短路时,迅速进入过载保护状态,在短路时通过功率场效应管的电流很小,在负载短路解除时自动恢复正常工作,降低功率场效应管损坏的几率,减少维修次数,降低售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音响系统,其能实现当负载短路时,迅速进入过载保护状态,在短路时通过功率场效应管的电流很小,在负载短路解除时自动恢复正常工作,降低功率场效应管损坏的几率,减少维修次数,降低售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功放电压放大电路、功放负反馈电路、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继电器保护电路、延时驱动电路及静音电路;

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继电器保护电路与负载连接;

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反馈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为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音电路包括:三极管Q50及Q53、场效应管TR1、二极管D78、电容C92以及多个电阻;电阻R202的一端为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202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53的基极且该端还通过电阻R207接地;所述三极管Q5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6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50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97与正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0的发射极与正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0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7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通过电阻R189与负15V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还通过电容C92接地,所述二极管D78的阴极还通过电阻R135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TR1的漏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驱动电路包括:NE555芯片U18、电源模块、多个电阻以及多个电容;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113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阻R33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容C20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三引脚连接至所述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9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9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且该端还通过电容C22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24接地,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与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NE555芯片U18的第八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5及滤波电容C12,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稳压芯片U15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滤波电容C12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还与正6V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12及U13、多个三极管、多个电阻及多个电容;

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电阻R124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2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2的基极连接;电阻R149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4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8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30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基极通过电阻R123与所述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0的基极还分别通过电阻R138、电容C73与所述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通过电容C70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通过电容C61与所述三极管Q2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2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2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2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6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2、Q23及Q24的集电极均与正51V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Q38的基极通过电容C81与所述三极管Q3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8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3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6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37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6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8、Q36及Q37的集电极均与负51V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Q23的基极通过电阻R120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6的基极通过电阻140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9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4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

电阻R119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19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7连接至三极管Q29的基极;电阻R14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7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4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8连接至三极管Q32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2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9的基极通过电容C67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9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6的发射极连接至光耦合器U12的第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26的基极通过电阻R112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四引脚连接至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

所述三极管Q32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3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2的基极通过电容C75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3的发射极连接至光耦合器U13的第一引脚,所述三极管Q33的基极通过电阻R150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3的发射极,所述光耦合器U13的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8的基极,所述光耦合器U13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13的第四引脚连接至所述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

所述三极管Q26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33的集电极均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9的发射极和所述三极管Q32的发射极均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9的基极通过电阻R131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2的基极通过电阻R134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JK1、二极管D22、D24及D31、三极管Q5及Q6、开关K2、多个电阻以及多个电容;

所述继电器JK1的第四引脚常闭触点通过接线端子实现与负载的连接,所述继电器JK1的第四引脚常闭触点还分别通过电阻R30、电阻R35接地,所述继电器JK1的第五引脚常开触点悬空,所述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公共端与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K1的第一引脚线圈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22的阴极,所述继电器JK1的第二引脚线圈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22的阳极;

所述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至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开关K2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至二极管D3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31的阴极通过电阻R57接地,所述二极管D31的阴极还连接至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0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22的阴极,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容C33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至二极管D2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4的阴极连接电源VCC,所述二极管D22的阴极还通过电阻R46连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46的与电源VCC相连的一端通过电阻R51及电阻R58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IC3B、多个电阻及多个电容;电阻R216的一端作为输入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216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3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还分别通过电阻R219、电容C10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209、电容C97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0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与电阻R2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4的另一端为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功放电压放大电路包括:多个三极管、多个二极管、多个电阻以及多个电容;电容C68的一端为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6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三极管Q19的基极和三极管Q39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6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9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07及电阻R108连接至三极管Q20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9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通过电阻R97及电阻R81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通过电容C65与电阻R1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5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RP2的滑动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P2的滑动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的第一定点端通过电阻R114连接至电阻R81的与电阻R97相连的一端,所述可调电阻RP2的第二定点端通过电阻R141及电阻R172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0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6、电阻R99及电阻R87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还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05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与正153V电源输入端连接,正153V电源输入端通过电容C54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还与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通过电阻R104与所述可调电阻RP2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还通过电容C56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还与三极管Q2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6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6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电容C62并联在所述稳压二极管ZD6的两端,所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59与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2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

所述三极管Q3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6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39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5及电阻R156连接至三极管Q4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3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41的基极通过电阻R161与电阻R172的与所述电阻R141相连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1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75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4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4、电阻R160及电阻R177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42的基极还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8的阴极,所述三极管Q4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57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8的阳极与负153V电源输入端连接,负153V电源输入端通过电容C88接地;所述三极管Q3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4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9的阴极通过电阻R158与所述可调电阻RP2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9的阴极还通过电容C56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9的阳极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9的阳极还与三极管Q40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0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0的集电极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7的阳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7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电容C77并联在所述稳压二极管ZD7的两端,所述三极管Q40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80与所述三极管Q4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78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

所述三极管Q39的基极还分别通过电阻R133、电容C69接地,电阻R99的与所述电阻R107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56的与所述电阻R155相连的一端连接,电阻R108的与所述电阻R107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60的与所述电阻R154相连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功放负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94和电容C57,所述电阻R94和所述电容C57并联,所述电阻R9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57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所述电阻R9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7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音响系统,包括:音源设备、音箱以及如上述的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所述音源设备与所述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的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音箱的输入端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能实现当负载短路时,迅速进入过载保护状态,可以达到负载长时间短路不烧机,没有大电流,不发热,增加机器自我修复能力,减少维修次数,降低售后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图1中的输入电路的电路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电路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功放负反馈电路的电路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电路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的继电器保护电路的电路放大图;

图7为图1中的延时驱动电路的电路放大图;

图8为图1中的静音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功放电压放大电路、功放负反馈电路、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继电器保护电路、延时驱动电路及静音电路;

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音频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通过继电器保护电路与负载连接;

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连接,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反馈输入端连接;

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为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与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该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的工作流程为:

当发生负载短路时,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检测到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对电流进行采样并将信号传输给延时驱动电路,启动延时,同时将信号传输给静音电路,静音电路将输入电路的输入信号静音,将功放损耗降低到0,再时继电器保护电路断开负载,达到双重保护的作用;在10秒后,继电器保护电路恢复,若短路没有解除,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检测到电流超过额定值,重新进入保护模式,周而复始,达到小电流保护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静音电路包括:三极管Q50及Q53、场效应管TR1、二极管D78、电容C92以及多个电阻;电阻R202的一端为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电阻R202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53的基极且该端还通过电阻R207接地;三极管Q5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6连接至三极管Q50的基极;三极管Q5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97与正15V电源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50的发射极与正15V电源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50的集电极连接至二极管D78的阳极;二极管D78的阴极通过电阻R189与负15V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78的阴极还通过电容C92接地,二极管D78的阴极还通过电阻R135连接至场效应管TR1的栅极,场效应管TR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TR1的漏极连接至输入电路的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延时驱动电路包括:NE555芯片U18、电源模块、多个电阻以及多个电容;NE555芯片U18的第一引脚接地,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113连接至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阻R33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出端,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容C20接地,NE555芯片U18的第三引脚连接至静音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NE555芯片U18的第四引脚与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9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NE555芯片U18的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电阻R95的另一端连接至NE555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且该端还通过电容C22接地,NE555芯片U18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24接地,NE555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与NE555芯片U18的第七引脚连接,NE555芯片U18的第八引脚与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5及滤波电容C12,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稳压芯片U15的接地端接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为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通过滤波电容C12接地,稳压芯片U15的电源输出端还与正6V电源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12及U13、多个三极管、多个电阻及多个电容;

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电阻R124的一端为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电阻R12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2的基极连接;电阻R149的一端为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电阻R14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8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30的发射极与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30的集电极与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30的基极通过电阻R123与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30的基极还分别通过电阻R138、电容C73与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连接;

三极管Q22的基极通过电容C70连接至三极管Q38的基极;三极管Q22的基极通过电容C61与三极管Q2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2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23的基极,三极管Q23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24的基极,三极管Q2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6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22、Q23及Q24的集电极均与正51V电源输入端连接;

三极管Q38的基极通过电容C81与三极管Q38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8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36的基极,三极管Q36的发射极连接至三极管Q37的基极,三极管Q3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6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38、Q36及Q37的集电极均与负51V电源输入端连接;

三极管Q23的基极通过电阻R120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36的基极通过电阻140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2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9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3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4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

电阻R119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4的发射极,电阻R119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7连接至三极管Q29的基极;电阻R142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37的发射极,电阻R14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8连接至三极管Q32的基极;

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26的基极,三极管Q29的基极通过电容C67连接至三极管Q29的集电极,三极管Q26的发射极连接至光耦合器U12的第二引脚,三极管Q26的基极通过电阻R112连接至三极管Q26的发射极,光耦合器U1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三极管Q22的基极,光耦合器U12的第三引脚接地,光耦合器U12的第四引脚连接至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

三极管Q32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33的基极,三极管Q32的基极通过电容C75连接至三极管Q32的集电极,三极管Q33的发射极连接至光耦合器U13的第一引脚,三极管Q33的基极通过电阻R150连接至三极管Q33的发射极,光耦合器U13的第二引脚连接至三极管Q38的基极,光耦合器U13的第三引脚接地,光耦合器U13的第四引脚连接至延时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

三极管Q2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3的集电极均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29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32的发射极均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29的基极通过电阻R131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32的基极通过电阻R134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继电器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JK1、二极管D22、D24及D31、三极管Q5及Q6、开关K2、多个电阻以及多个电容;

继电器JK1的第四引脚常闭触点通过接线端子实现与负载的连接,继电器JK1的第四引脚常闭触点还分别通过电阻R30、电阻R35接地,继电器JK1的第五引脚常开触点悬空,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公共端与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连接,继电器JK1的第一引脚线圈端连接至二极管D22的阴极,继电器JK1的第二引脚线圈端连接至二极管D22的阳极;

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至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开关K2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至二极管D31的阳极,二极管D31的阴极通过电阻R57接地,二极管D31的阴极还连接至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0连接至二极管D22的阴极,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容C33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至二极管D24的阳极,二极管D24的阴极连接电源VCC,二极管D22的阴极还通过电阻R46连接电源VCC,电阻R46的与电源VCC相连的一端通过电阻R51及电阻R58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输入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IC3B、多个电阻及多个电容;电阻R216的一端作为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216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3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还分别通过电阻R219、电容C103接地,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209、电容C97与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01接地,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与电阻R214的一端连接,电阻R214的另一端为输入电路的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功放电压放大电路包括:多个三极管、多个二极管、多个电阻以及多个电容;电容C68的一端为功放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6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三极管Q19的基极和三极管Q39的基极;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6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9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07及电阻R108连接至三极管Q20的发射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9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20的基极通过电阻R97及电阻R81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20的基极通过电容C65与电阻R1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15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RP2的滑动端连接,可调电阻RP2的滑动端接地,可调电阻的第一定点端通过电阻R114连接至电阻R81的与电阻R97相连的一端,可调电阻RP2的第二定点端通过电阻R141及电阻R172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0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6、电阻R99及电阻R87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5的基极还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三极管Q15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05接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与正153V电源输入端连接,正153V电源输入端通过电容C54接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0的基极还与功放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通过电阻R104与可调电阻RP2的滑动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还通过电容C56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还与三极管Q2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1的集电极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6的阴极;稳压二极管ZD6的阳极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第一正向信号输入端;电容C62并联在稳压二极管ZD6的两端,三极管Q21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59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2连接至正153V电源输入端;

三极管Q3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6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39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5及电阻R156连接至三极管Q41的发射极;三极管Q4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3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41的基极通过电阻R161与电阻R172的与电阻R141相连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41的基极与三极管Q2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75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4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4、电阻R160及电阻R177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42的基极还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8的阴极,三极管Q4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57接地;稳压二极管ZD8的阳极与负153V电源输入端连接,负153V电源输入端通过电容C88接地;三极管Q3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4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9的阴极通过电阻R158与可调电阻RP2的滑动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9的阴极还通过电容C56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ZD9的阳极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稳压二极管ZD9的阳极还与三极管Q4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0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0的集电极连接至稳压二极管ZD7的阳极;稳压二极管ZD7的阴极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第二正向信号输入端;电容C77并联在稳压二极管ZD7的两端,三极管Q40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80与三极管Q4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78连接至负153V电源输入端;

三极管Q39的基极还分别通过电阻R133、电容C69接地,电阻R99的与电阻R107相连的一端与电阻R156的与电阻R155相连的一端连接,电阻R108的与电阻R107相连的一端与电阻R160的与电阻R154相连的一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功放负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94和电容C57,电阻R94和电容C57并联,电阻R94的一端和电容C57的一端均连接至三极管Q20的基极,电阻R94的另一端和电容C57的另一端均连接至电流采样检测及驱动电路的正向信号输出端。

该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当负载短路时,三极管Q24、三极管Q37的发射极电流急剧增大,超过额定值,电阻R126和R146的电压也增大,通过R119和R142对电流进行采样并传输至电阻R117、R148、R131及R134,通过R117、R148、R131及R134分别驱动三极管Q26、Q29、Q32及Q33,使得三极管Q22及Q38的基极电位降低,输出端电压也降低,电流也降低,三极管Q26和三极管Q29驱动光耦合器U12、三极管Q33和Q32驱动光耦合器U13,把U18NE555的触发脚(TR)变成低电平,快速输出反转变成高电平输出,分成二路,一路传输至3S的延时电路从而启动3S延时,另一路传输至静音电路,通过电阻R202及三极管Q53驱动三极管Q50,进行控制电压转换成正负15V,通过电阻R135驱动TR1场效应管,使得TR1的源极和漏极变成超低阻,通过电阻R214对输入信号进行分压,从而将输入信号静音;将功放损耗降低到0,再继电器(JK1)保护电路断开负载,达到双重保护作用;当10秒后,继电器保护电路恢复,U18NE555的触发脚变成高电平,输出变成低电平,TR1场效应管将输入信号慢慢上升,如果负载没有解除,三极管Q24、三极管Q37马上电流变大,重新进入保护模式,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达到小电流保护目的。

此外,一种音响系统,包括:音源设备、音箱以及如上述的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音源设备与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的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功放自适应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音箱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