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773发布日期:2019-04-16 22:48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直流驱动系统都使用传统的有刷电机作为动力源。由于传统有刷电机效率低,寿命短且电磁干扰大,新型的无刷电机效率高、寿命长、可超高转速运行且电磁干扰小,因此随着电机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刷电机将逐步取代有刷电机,成为电机市场主流产品。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不少铁氧体及钕铁硼磁铁方案的无刷电机来替代有刷电机,且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能逐渐扩大,那么一种小体积高可靠性的无刷电机结构设计降成为应用的主流,但是,现有的无刷电机存在以下问题:1、线架设计高度过高及绕组端部长度过长;2、绕线可靠性低,且增加了线架支撑力度;3、定子整体高度过高且生产成本高;4、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刷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刷电机,包括定子结构,及与其联接的转子结构;所述定子结构包括PCB转接板,与所述PCB转接板联接的下线架,与所述下线架联接的铁芯部,及与所述铁芯部联接的上线架;所述下线架与上线架之间还设有若干个线圈;所述铁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转子结构联接的通腔,所述上线架包括环圈本体,所述环圈本体的内侧向中心位置延伸设有用于与所述线圈联接的缠线部,所述缠线部形成对应于所述通腔的联接腔,所述环圈本体的上端对应于所述缠线部的位置设有绕线部,相邻所述绕线部之间设有绕线槽;所述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设于所述转子铁芯两端的端环部,及贯穿于所述转子铁芯和端环部的转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缠线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线圈联接的缠线支架,及位于所述缠线支架内侧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设有“八字形”的联接槽,相邻所述联接槽之间形成与所述铁芯部联接的联接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铁芯部对应于所述线圈的位置设有联接空腔,所述线圈穿过所述联接空腔分别与所述上线架及下线架联接;所述联接端与所述联接空腔嵌入式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端环部的内侧与所述转子铁芯联接,所述端环部的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转轴联接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叶片。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缠线部的数量为4-8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圈本体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挡板的上端两侧设有倒角。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缠线支架为拱形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绕线部的上端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止挡凸起。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圈本体对应于所述止挡凸起的位置设有开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圈本体的两侧还设有凸起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子结构,及与其联接的转子结构;定子结构包括PCB转接板,与PCB转接板联接的下线架,与下线架联接的铁芯部,及与铁芯部联接的上线架;下线架与上线架之间还设有若干个线圈;铁芯部设有用于与转子结构联接的通腔,上线架包括环圈本体,环圈本体的内侧向中心位置延伸设有用于与线圈联接的缠线部,缠线部形成对应于通腔的联接腔,环圈本体的上端对应于缠线部的位置设有绕线部,相邻绕线部之间设有绕线槽;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设于转子铁芯两端的端环部,及贯穿于转子铁芯和端环部的转轴;降低了上下线架的设计高度,及铁芯部的长度,使得绕线时漆包线更靠近定子结构的外侧,有效地提高了绕线槽的满率,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及效率;同时还减少了绕线部的过线数量,减轻了线架的支撑力度,提高了绕线的可靠性、绕线效率及降低定子结构的整体高度,有效降低了电机的设计及生产成本;同时端环部的外侧设有用于与转轴联接的凸台,凸台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叶片,加快了电机内部的空气流动,提升了电机的散热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刷电机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定子结构的结构图;

图4为转子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端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线架绕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无刷电机定子线架的绕线方法的绕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刷电机,包括定子结构10,及与其联接的转子结构20;定子结构10包括PCB转接板11,与PCB转接板11联接的下线架12,与下线架12联接的铁芯部13,及与铁芯部13联接的上线架14;下线架12与上线架14之间还设有若干个线圈30;铁芯部13设有用于与转子结构20联接的通腔131,上线架14包括环圈本体141,环圈本体141的内侧向中心位置延伸设有用于与线圈30联接的缠线部142,缠线部142形成对应于通腔131的联接腔143,环圈本体141的上端对应于缠线部142的位置设有绕线部144,相邻绕线部144之间设有绕线槽145;转子结构20包括转子铁芯21,设于转子铁芯21两端的端环部22,及贯穿于转子铁芯21和端环部22的转轴23;降低了上线架14的设计高度,及铁芯部13的长度,使得绕线时漆包线40更靠近定子结构10外侧,有效地提高了绕线槽145的满率,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及效率。

其中,PCB转接板11用于引出电机绕组出线。

具体地,如图1至8所示,缠线部142包括用于与线圈30联接的缠线支架1421,及位于缠线支架1421内侧的挡板1422;挡板1422的下端设有“八字形”的联接槽1423,相邻联接槽1423之间形成与铁芯部13联接的联接端1424,结构紧凑,联接牢固且便于缠线。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422使得线圈30不会出现前后移动,避免了因为线圈30移动导致电机运转不稳的情况。

其中,铁芯部13对应于线圈30的位置设有联接空腔132,线圈30穿过联接空腔132分别与上线架14及下线架12联接;联接牢固且有助于散热。联接端1424与联接空腔132嵌入式联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降低了定子结构10的高度。

具体地,如图1至8所示,端环部22的内侧与转子铁芯21联接,端环部22的外侧设有用于与转轴23联接的凸台221,凸台221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叶片222,除了对转子铁芯21进行固定并兼做平衡外,还可以起到散热风扇的作用,加快了电机内部空气流动,有利于电机散热,可降低电机温升,尤其对于高功率密度高转速电机显得特别重要,改善了电机内部的散热状况,降低了无刷电机转子磁铁退磁的风险,增强了电机的可靠性。

其中,缠线部142的数量为4-8个,且均匀分布于环圈本体141上。在本实施例中,缠线部142的数量为6个,更便于进行缠线,及生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422的上端两侧设有倒角1425,便于线的通过且有助于散热。

其中,缠线支架421为拱形状,使得线圈30联接更加紧密,且稳定。

其中,绕线部144的上端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止挡凸起1441,使得绕线的漆包线40不会从绕线部144突出,有助于提高绕线的可靠性,及定子结构1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止挡凸起144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绕线部144上端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止挡凸起1441的数量为一个时,止挡凸起1441位于绕线部144上端的中心位置;当止挡凸起1441的数量多于两个时,止挡凸起1441均匀分布于绕线部144上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环圈本体141对应于止挡凸起1441的位置设有开口146,便于电机内部散热。

其中,环圈本体141的两侧还设有凸起块147,便于进行安装和生产。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刷电机定子线架的绕线方法,包括环圈本体141,环圈本体141的内侧向中心位置延伸有6个缠线部142,环圈本体141的上端对应于缠线部142的位置设有绕线部144,相邻绕线部144之间设有绕线槽44;绕线部144包括第一绕线部1442,第二绕线部1443,第三绕线部1444,第四绕线部1445,第五绕线部1446,及第六绕线部1447。

其中,采用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式绕线;

当采用顺时针方式绕线时,绕线方法包括:

将漆包线的一端从第一绕线部绕出到第四绕线部;

将漆包线从第四绕线部绕出到第三绕线部;

将漆包线从第三绕线部绕出到第六绕线部;

将漆包线从第六绕线部绕出到第五绕线部;

将漆包线从第五绕线部绕出到第二绕线部,以完成绕线;

当采用逆时针方式绕线时,绕线方法包括:

将漆包线的一端从第二绕线部绕出到第五绕线部;

将漆包线从第五绕线部绕出到第六绕线部;

将漆包线从第六绕线部绕出到第三绕线部;

将漆包线从第三绕线部绕出到第四绕线部;

将漆包线从第四绕线部绕出到第一绕线部,以完成绕线。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绕线包括单线绕线和双线绕线;当绕线为单线时,通过绕线部的绕线为一根,而传统的绕线方式,通过绕线部的绕线为两根;当绕线为双线时,通过绕线部的绕线为两根,而传统的绕线方式,通过绕线部的绕线为四根;而当绕线大于两根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绕线部的绕线数量均为传统绕线方式的一半,大大减少了绕线部的过线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方式减少了绕线部的过线数量,降低了定子线架的设计高度及缠线部的长度,减轻了定子线架的支撑力度,提高了绕线的可靠性、绕线效率及降低定子结构的整体高度,有效减少电机的设计及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降低了上下线架的设计高度,及铁芯部的长度,使得绕线时漆包线更靠近定子结构的外侧,有效地提高了绕线槽的满率,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及效率;同时还减少了绕线部的过线数量,减轻了线架的支撑力度,提高了绕线的可靠性、绕线效率及降低定子结构的整体高度,有效降低了电机的设计及生产成本;同时端环部的外侧设有用于与转轴联接的凸台,凸台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叶片,加快了电机内部的空气流动,提升了电机的散热效果。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