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456发布日期:2019-05-17 20:1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系统的发展,光伏管理系统的智能化运维管理越来越推行,其主要通过智能化进行电站优化,实现电站监控、统计分析、故障诊断等,最大限度提高电站的运维水平。

而现有的光伏管理系统中,位于太阳能组件面板上设置的前端信号采集盒,其采用整盒装配的结构直接置于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上。技术人员或者运维人员通过对太阳能组件定期检测,当发现某一段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出现故障,再由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拆开整个前端信号采集盒进行检测,检修麻烦、运维效率低,且检测完毕后再装配也是十分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光伏管理系统用智能接线盒,其包括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基础接线盒采用与装置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的信息采集的集成单元的组件节点采集盒电插接,这样,对于基础接线盒的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其一,保证基础接线盒与组件节点采集盒的连接稳定性以及方便插装性,其二,保证基础接线盒自身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结构简单,布置稳定,保证了光伏管理系统稳定的工作运行。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包括方腔,所述的方腔内设置有与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汇流带电连接的铜排,方腔的背面设置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下缘延伸至方腔的下侧,方腔的下端设置连接凹槽,连接凹槽上沿其槽长方向依次布置有电管插孔,电管插孔之间设置向下延伸的限位安装条,连接凹槽的两端设置卡口,方腔的正面沿向卡口的卡腔开设有条形口;方腔内位于铜排的上方设置灌胶腔,方腔的正面设置上盖。

进一步,灌胶腔的两侧设置散热腔。

再进一步,方腔的两侧对称设置限位座,限位座上设置有通孔,方腔内的电缆线自铜排穿过通孔至限位座外,所述的散热腔的下端伸向限位座。

再进一步,位于限位座的侧面开设限位口,所述的限位口通向通孔,限位口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沿限位口来回可移,限位块的内端抵靠在电缆线的外壁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散热腔内布置有泡沫镍或者泡沫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通过铜排与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电连,通过方腔下端的连接凹槽与基础接线盒上端的连接凸块匹配预定位,由连接凹槽上的限位安装条与基础接线盒连接凸块上的限位安装孔对应配合实现基础接线盒相对基础接线盒在拆或装过程中的定位,基础接线盒连接凸块上的电管精准的由连接凹槽上的电管插孔插置于基础接线盒内,形成与基础接线盒之间的电连。基础接线盒上安装基础接线盒时,基础接线盒顺着的限位及隔挡作用的支撑板通过基础接线盒连接凸块两端的卡扣扣于连接凹槽两端的卡口内。基础接线盒上拆卸基础接线盒时,通过技术人员直接或者通过辅具由条形口伸入卡口的卡腔内弹出基础接线盒卡扣,再沿支撑板顺利拆下基础接线盒。设置上盖盖于方腔上,起到密封保护方腔内铜排等元件的作用,方腔内通过设置灌胶腔,灌胶腔内灌胶供上盖与方腔稳定连接。这样,检测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的元件装置于基础接线盒内,由基础接线盒与基础接线盒电连,检修时,技术人员只需沿着基础接线盒支撑板扣下基础接线盒检查,结构简单,检修方便,提高光伏管理系统的运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际装配时配合组件节点采集盒装配状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包括方腔10,所述的方腔10内设置有与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汇流带电连接的铜排19,方腔10的背面设置支撑板11,所述的支撑板11的下缘延伸至方腔10的下侧,方腔10的下端设置连接凹槽12,连接凹槽12上沿其槽长方向依次布置有电管插孔12b,电管插孔12b之间设置向下延伸的限位安装条12a,连接凹槽12的两端设置卡口13,方腔10的正面沿向卡口13的卡腔开设有条形口13a;方腔10内位于铜排19的上方设置灌胶腔17,方腔10的正面设置上盖16。

本实用新型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通过铜排19与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电连,通过方腔10下端的连接凹槽12与基础接线盒上端的连接凸块匹配预定位,由连接凹槽12上的限位安装条12a与基础接线盒连接凸块上的限位安装孔对应配合实现基础接线盒相对基础接线盒在拆或装过程中的定位,基础接线盒连接凸块上的电管精准的由连接凹槽12上的电管插孔12b插置于基础接线盒内,形成与基础接线盒之间的电连。基础接线盒上安装基础接线盒时,基础接线盒顺着的限位及隔挡作用的支撑板11通过基础接线盒连接凸块两端的卡扣扣于连接凹槽12两端的卡口13内。基础接线盒上拆卸基础接线盒时,通过技术人员直接或者通过辅具由条形口13a伸入卡口13的卡腔内弹出基础接线盒卡扣,再沿支撑板11顺利拆下基础接线盒。设置上盖16盖于方腔10上,起到密封保护方腔10内铜排19等元件的作用,方腔10内通过设置灌胶腔17,灌胶腔17内灌胶供上盖16与方腔10稳定连接。这样,检测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的元件装置于基础接线盒内,由基础接线盒与基础接线盒电连,检修时,技术人员只需沿着基础接线盒支撑板11扣下基础接线盒检查,结构简单,检修方便,提高光伏管理系统的运维效率。

进一步,灌胶腔17的两侧设置散热腔18。

基础接线盒工作时,由于铜排19等元件分布在方腔10内,其热量主要集中在方腔10内,灌胶腔17两侧设置散热腔18,基础接线盒的工作热量不断由散热腔18散去,保证了基础接线盒的长时、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

再进一步,方腔10的两侧对称设置限位座15,限位座15上设置有通孔14,方腔10内的电缆线30自铜排19穿过通孔14至限位座15外,所述的散热腔18的下端伸向限位座15。

这样,散热腔18与铜排19的电连接位置相邻,方腔10内元件的热量直接传导至散热腔18,再由散热腔18散去,散热效率更高。

再进一步,位于限位座15的侧面开设限位口,所述的限位口通向通孔14,限位口上设置有限位块15a,所述的限位块15a沿限位口来回可移,限位块15a的内端抵靠在电缆线30的外壁上。

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通过电缆线30彼此电连,形成基础接线盒之间的相互电连供电,保证各基础接线盒的正常工作。通过限位座15给予电缆线30于方腔10接口处的固定限制作用,保证电缆线30间的稳定布置,从而保证基础接线盒间彼此稳定电连。且在限位座15的侧面设置限位块15a,通过限位块15a伸缩抵靠电缆线30,实现电缆线30松紧作用来控制电缆线30沿通孔14的伸出长度,进而适配不同间距的基础接线盒。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散热腔18内布置有泡沫镍或者泡沫铜。

设置的泡沫镍或者泡沫铜主要起到消音吸振、散热保护的作用,且质量很轻,不会增加基础接线盒的负载,保证本发明的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的使用效果。泡沫镍是泡沫海绵状金属镍,具有三维全贯通网孔结构,进一步的,设置的泡沫镍可以采用镍骨架中空并以冶金状态彼此交连,其具有消音、吸振、缓冲电磁效应、阻燃、绝热散热的作用;同样的泡沫铜作为消音散热材料,其自身网眼可以让气流自由穿过,实现热量的排散效果,同时,由于其网眼结构还可以解决消减基础接线盒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问题,且质量很轻,不会增加基础接线盒的负载。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解决了基础接线盒的消音吸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光伏管理系统用基础接线盒的装配工艺:

环支撑板11的背面设置打胶轨迹槽;

1)将密封胶沿所述的支撑板11的背面打胶轨迹槽均匀连续打胶,粘贴支撑板11;

2)将汇流带剪切到所需长度,插入方腔10限位座15的通孔14内,然后弯曲,使用电烙铁与方腔10内的铜排19焊接牢固;

3)方腔10上的灌胶腔17内灌胶;

4)将上盖16底端与方腔10底部对齐,转动上盖16使其与方腔10正面贴合,然后对上盖16施加压力,将上盖16扣入方腔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汇流带包裹有外保护层形成电缆线30。

再进一步的,第2步中,本实用新型基础接线盒出厂时,汇流带焊接位置仅是预涂锡,根据产品实际应用要求进行锡量的增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