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3182发布日期:2019-06-19 00:1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数据监测与采集,电力系统通信,具体为一种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配电网结构复杂,电力用户的用电类型也多种多样,由于负荷类型不同、用电时间不同等多种原因,可能导致配电变压器台区出现严重的三相不平衡。特别是季节性、时段性用户用电时间不统一造成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传统的三相平衡优化换相方法就是人工改变负荷相序。这种人工换相存在严重问题。首先手动操作,耗时耗力,对数据还要详细统计计算,再加上单相用户用电不规律性,人工换相不能够及时连续治理三相不平衡,因此人工换相己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年电子技术的不断应用发展,基于改善三相不平衡的智能换相装置被大量地研究和开发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控制系统,利用自动化方式完成解决因为台区负荷分布变化、新增用户等原因造成的三相不平衡现象。

2.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控制系统,包括变压器、智能漏电保护总开关、换相执行开关、换相控制终端,用户单相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与智能漏电保护总开关电连;所述智能漏电保护总开关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信号传输至换相控制终端;所述漏电保护总开关输出三相四线电气线路;所述三相四线电气线路上并联至少一个换相执行开关;所述换相执行开关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用户单相负载,所述换相执行开关与换相控制终端之间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换相执行开关包括MCU处理模块、电流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剩余电流检测单元、通信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剩余电流检测单元、通信单元均与MCU处理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机;所述手机与换相控制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后台计算机;所述后台计算机与换相控制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讯为GPRS无线通信方式。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通过调整三相负荷分配,降低三相负荷不平衡率,可以有效平衡低压线路电流, 解决偏负荷相电流大压降高的问题,从而提高末端电压,降低线损。

(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单相用户的相线,使支线负荷达到平衡,从而确保主线的负荷平衡。

(3)本实用新型除了安装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外,还将配变台区的总开关配置为智能型漏 保, 并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三相不平衡电流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相执行开关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控制系统,包括变压器、智能漏电保护总开关、换相执行开关、换相控制终端,用户单相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与智能漏电保护总开关电连;所述智能漏电保护总开关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信号传输至换相控制终端;所述漏电保护总开关输出三相四线电气线路;所述三相四线电气线路上并联至少一个换相执行开关;所述换相执行开关输出端至少连接一个用户单相负载,所述换相执行开关与换相控制终端之间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信号。

如附图2所示,所述换相执行开关包括MCU处理模块、电流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剩余电流检测单元、通信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剩余电流检测单元、通信单元均与MCU处理模块相连。

换相控制终端在线监测台区配变的负荷和换相执行开关负荷运行状况, 当台区电网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时间值时,换相控制终端进行换算、选择适配的换相执行开关发出相线换相指令 ,换相执行开关通过换相动作实现在线平衡负荷,并且配网后台计算机能及时显示调整结果。

换相执行开关是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系统的执行设备,主回路三极触头三组独立设计,零线常通采用高性能单片机,工作时单片机通过高低电平分析判断每一相的闭合和分断,任意两相之间不能同时导通,即任意时候最多只能一个输出高电平只能一极触头闭合, 接受换相指令时先分断后闭合;功能单元也经 MCU 处理模块通过信号采集模块的数据采集来分析运算,由 MCU 处理控制模块发出指令控制主回路的分合实现电源、漏电、过 载、电击等故障保护。 其中剩余电流检测单元通过负荷电流互感器实现检测实时负荷电流,通过检测到的实时负荷数据确定过电流保护 ,剩余电流检测单元通过剩余电流互感器实现检测剩余电流,用于绝缘不好或电击引起的漏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单片机,由单片机再经计算分析鉴别控制漏电和电击保护,电压检测单元提供电源故障保护,通信单元实现信息数据远程交换提供通道。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它们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