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环网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3158发布日期:2019-06-19 00:1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环网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环网结构系统,涉及混合交直流配电网架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网配电网上联电网主网架、下联农村的千家万户居民生活生产用电,不仅是连接主网、各类用户和分布式能源的关键技术,也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0kV配电网的运行控制较为简单,尽管10kV配电网采用环网连接方式,但多为单辐射开环运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逐渐推进,开环运行的弊端正在逐步凸显。开环运行不但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而且无法满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友好接入。

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基于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环网合环网架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合环运行,但是发生故障时,虽可通过联络线实施转供,但仍有秒级的掉电情况发生,不能满足精密加工、半导体制造企业等高敏感性负荷的需求。并且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此系统无法满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友好接入。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方便实现多回交流线路的闭环运行和灵活功率控制的配电网架构,在发生故障时,通过切换运行方式即可实现负荷的快速转供,提高供电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变压器环网结构系统,系统基于负载均衡控制策略,协调负载,消除重载风险,提升设备利用率。线路轻载时,固定负荷的支撑端,提升设备利用率。同时具备故障自愈特性,解决线路故障,供电快速恢复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环网结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两个花瓣式接线的环网架,其中一个花瓣式接线的环网架包括甲变电站母线、甲配电站内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段母线所形成的环形,所述甲配电站内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段母线上设置有第一母联开关;另一个花瓣式接线的环网架包括乙变电站母线、甲配电站内I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I段母线形成的环形,所述甲配电站内I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I段母线上设置有第二母联开关;所述两个花瓣式接线的环网架的瓣间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第二系统换流器连接,第一系统换流器的交流侧分别连接乙配电站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II段母线;第二系统换流器的交流侧分别连接甲配电站I段母线和甲配电站II段母线;甲、乙变电站直接构成花瓣式接线瓣间合环运行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第二系统换流器的均为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第二系统换流器中,均设置有馈线均衡控制模块和负载均衡控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第二母联开口均为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架构可以协调负载,消除重载风险,提升设备利用率。线路轻载时,固定负荷的支撑端,提升设备利用率。同时具备故障自愈特性,解决线路故障,供电快速恢复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甲配电站,2、乙配电站,3、甲变电站母线,4、乙变电站母线,5、第一母联开关,6、第二母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所述一种变压器环网结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两个花瓣式接线的环网架,其中一个花瓣式接线的环网架包括甲变电站母线、甲配电站内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段母线所形成的环形,所述甲配电站内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段母线上设置有第一母联开关;另一个花瓣式接线的环网架包括乙变电站母线、甲配电站内I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I段母线形成的环形,所述甲配电站内I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内II段母线上设置有第二母联开关;所述两个花瓣式接线的环网架的瓣间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第二系统换流器连接,第一系统换流器的交流侧分别连接乙配电站I段母线和乙配电站II段母线;第二系统换流器的交流侧分别连接甲配电站I段母线和甲配电站II段母线;甲、乙变电站直接构成花瓣式接线瓣间合环运行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第二系统换流器的均为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第二系统换流器中,均设置有馈线均衡控制模块和负载均衡控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第二母联开口均为断路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