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2030发布日期:2019-05-24 21:0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旅行充电器等,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较少见)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无线移动电源,是指内置电池的设备、装置,透过无线感应的方式取得电力而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电磁炉原理,当电流通过线圈之后,便会产生出磁场;而产生的磁场又会形成电压,有了电压之后便会产生电流,有了电流便可以充电。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这类电子产品普遍耗电量很大,需要经常给电池充电以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有线充电方式,通过充电线、数据线给安置在设备内的电池进行充电,目前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成熟,逐渐引出了一种非接触式充电电源,即无线移动电源,无线移动电源可以通过线圈单元的电磁感应对电子设备通过无线感应的方式充电,目前大多数无线移动电源在长时间对手机充电后会出现发热发烫现象,温度过高可能对结构件造成变形,因此急需对此种问题进行改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包括底壳和面盖,且底壳和面盖表面涂有聚苯硫醚层,所述底壳一侧设有通孔,且通孔一侧设有安装有电源按钮,所述底壳另一侧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一侧安装有小风扇,所述小风扇共设有四组,且小风扇一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底部连接有底板,且底板一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表面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顶端安装有磁铁,所述磁铁与铁片连接,且铁片安装在底壳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表面设有感应区,且感应区位于面盖正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下方安装有发射线圈,且发射线圈下方连接有磁环,所述磁环一侧安装有主板,且主板下方安装有电芯,所述电芯位于底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一侧表面设有Type-C充电端口,且Type-C充电端口一侧设有Micro充电端口,且Type-C充电端口另一侧设有USB输出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小风扇的输入端与电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的输出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连接板均为弹性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通过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在移动电源对设备充电时,电芯会对半导体制冷片和小风扇供电,使其运转,半导体制冷片提供冷气,小风扇吹动空气,带动气体循环,对移动电源内部进行降温,使得移动电源内部零件不会因为高温变形,延长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2.该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通过在底壳和面盖表面涂有聚苯硫醚层,使得面盖和底壳耐高温,不易损坏,通过设有底板和连接板,将移动电源通过磁铁固定在底板上,可通过磁铁转动移动电源,使之可以不同角度的摆放,便于玩手机的人手机对准感应区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移动电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移动电源的拆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移动电源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移动电源本体的侧视图。

图中:1、移动电源本体;2、聚苯硫醚涂层;3、Micro充电端口;4、Type-C充电端口;5、USB输出端口;6、通孔;7、电源按钮;8、感应区;9、底板;10、连接板;11、连接杆;12、底壳;13、进风口;14、小风扇;15、磁铁;16、面盖;17、发射线圈;18、主板;19、半导体制冷片;20、铁片;21、电芯;22、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包括底壳12和面盖16,且底壳12和面盖16表面涂有聚苯硫醚层2,所述底壳12一侧设有通孔6,且通孔6一侧设有安装有电源按钮7,所述底壳12另一侧设有进风口13,且进风口13一侧安装有小风扇14,所述小风扇14共设有四组,且小风扇14一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9,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底部连接有底板9,且底板9一端安装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表面安装有连接杆11,且连接杆11顶端安装有磁铁15,所述磁铁15与铁片20连接,且铁片20安装在底壳12表面。

其中,所述面盖16表面设有感应区8,且感应区8位于面盖16正中心。

其中,所述面盖16下方安装有发射线圈17,且发射线圈17下方连接有磁环22,所述磁环22一侧安装有主板18,且主板18下方安装有电芯21,所述电芯21位于底壳12内。

其中,所述底壳12一侧表面设有Type-C充电端口4,且Type-C充电端口4一侧设有Micro充电端口3,且Type-C充电端口4另一侧设有USB输出端口5。

其中,所述小风扇14的输入端与电芯2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芯21的输出端与半导体制冷片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底板9和连接板10均为弹性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工作时,按下电源按钮7,手机对着感应区8开始充电,通过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9,在移动电源本体1对设备充电时,电芯21会对半导体制冷片19和小风扇14供电,使其运转,半导体制冷片19提供冷气,小风扇14吹动空气,带动气体循环,对移动电源本体1内部进行降温,使得移动电源本体1内部零件不会因为高温变形,延长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底壳12和面盖16表面涂有聚苯硫醚层2,使得面盖16和底壳12耐高温,不易损坏,通过设有底板9和连接板10,将移动电源通过磁铁15固定在底板9上方,可通过磁铁15转动移动电源,使之可以不同角度的摆放,便于玩手机的人手机对准感应区充电。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1移动电源本体、2聚苯硫醚涂层、3Micro充电端口、4Type-C充电端口、5USB输出端口、6通孔、7电源按钮、8感应区、9底板、10连接板、11连接杆、12底壳、13进风口、14小风扇、15磁铁、16面盖、17发射线圈、18主板、19半导体制冷片、20铁片、21电芯、22磁环,部件均为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聚苯硫醚层,使得移动电源表面耐高温,不易损坏,通过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对移动电源的散热有很大帮助,通过设有底板和连接杆,移动电源可以不同角度的摆放,方便玩手机的人手机对准感应区充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