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电缆分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9823发布日期:2019-06-13 10:2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心电电缆分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电电缆分线盒。



背景技术:

分线盒是工业连接器的一个种类。分线盒是将接入的一条电源或者数据通过分流转换,可以输出多条电流或数据信号的设备。在医疗设备领域,分线盒是用来保护主线与分线的芯线之间的连接,使产品对接的地方安全,美观。如心电ECG电缆线等。

由于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电检测仪等仪器采集的心电、肌电等各类生理电波是非常微弱的,传输过程中外界信号的干扰将严重影响检测结果,使诊断出现偏差。随着电子信息产品、机电产品的普及使用,环境中的电磁场干扰也日驱严重,为避免干扰,作为心电、肌电等微电传输及分配器具的心电电缆分线盒应该具有屏蔽外界信号干扰的功能,但现有的心电电缆分线盒的屏蔽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电电缆分线盒,旨在提高心电电缆分线盒的外界干扰屏蔽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电电缆分线盒,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内架、安装于所述内架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一端的主线电缆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分线电缆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分别与所述主线电缆结构、所述分线电缆结构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以及套设于所述上壳中的下壳,所述上壳、所述下壳均包括塑料层以及设于所述塑料层中的第一金属层;所述上壳包括顶部、自所述顶部向下翻边形成相对的两第一侧部以及自两所述第一侧部向内翻边形成的两第一安装部;所述下壳包括底部、自所述底部向上翻边形成相对的两第二侧部以及自两所述第二侧部向内翻边形成的两第二安装部,一所述第二侧部设有用于所述主线电缆结构走线的第一走线孔,另一所述第二侧部设有用于所述分线电缆结构走线的第二走线孔;所述顶部与两所述第二安装部螺钉连接,所述底部与两所述第一安装部螺钉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为金属纤维编织物。

优选地,所述上壳、所述下壳的材质均采用浸渍成型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塑料层的中间。

优选地,两所述第一安装部对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线孔和所述第二走线孔的内表面均设有第二金属层。

优选地,所述上壳的每一端面与一所述第二侧部的外表面平齐,且所述端面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外表面的过渡处设有第三金属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电电缆分线盒,其上壳、下壳中均设有第一金属层,上壳和下壳装配后,由于第一金属层的屏蔽作用,壳体中的电路对外界干扰的屏蔽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心电电缆分线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心电电缆分线盒中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壳体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的壳体的上壳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壳体的下壳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电电缆分线盒,请参照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心电电缆分线盒包括壳体1、安装于壳体1内的内架(未图示)、安装于内架上且位于壳体1内的电路结构(未图示)、安装于壳体1一端的主线电缆结构2以及安装于壳体1另一端的分线电缆结构3,电路结构分别与主线电缆结构2、分线电缆结构3电性连接。壳体1包括上壳10以及套设于上壳10中的下壳12,上壳10、下壳12均包括塑料层16以及设于塑料层16中的第一金属层18。上壳10包括顶部100、自顶部100向下翻边形成相对的两第一侧部102以及自两第一侧部102向内翻边形成的两第一安装部104。下壳12包括底部122、自底部122向上翻边形成相对的两第二侧部124以及自两第二侧部124向内翻边形成的两第二安装部126,一第二侧部124设有用于主线电缆结构2走线的第一走线孔128,另一第二侧部124设有用于分线电缆结构3走线的第二走线孔120。顶部100与两第二安装部126螺钉14连接,底部122与两第一安装部104螺钉14连接。

本实施例心电电缆分线盒的壳体1的上壳10、下壳12均包含了位于塑料层16中的第一金属层18,由于第一金属层18的屏蔽作用,壳体1提高了其中的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从而保证了心电电缆传输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内架、电路结构、主线电缆结构2和分线电缆结构3均为本领域技术的现有常规结构,故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8为金属纤维编织物,即金属纤维编织层,具有良好的柔性,提升了塑料层16的韧性和可折弯性,有利于上壳10、下壳12结构的成型。需要说明的是,该金属纤维编织物中的金属纤维可以为金属箔和有机纤维复合纤维(丝线)、金属化纤维、或者纯金属纤维,优选为金属化纤维,更优选为镍、铜金属化纤维。该金属纤维编织物中的编织物通过纺织加工而成。

本实施例中,上壳10、下壳12的材质均采用浸渍成型制成,即将金属纤维编织物浸渍在树脂中而制得可以成型上壳10、下壳12的板材,浸渍成型简单、高效,由于其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该树脂(塑料层16材质)可以但不限于PP、PVC、PE。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壳10、下壳12的材质还可以采用喷涂或涂布的方式成型,即在金属纤维编织物上喷涂或涂布树脂而成型板材。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8位于塑料层16的中间,位于中间的第一金属层18不易外露,防止其与电路结构导通而发生漏电或短路。

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孔128和第二走线孔120的内表面均设有第二金属层(未图示)。该第二金属层通过与走线适配而进一步提高外界干扰的屏蔽能力,减少或避免外界干扰从走线孔进入。该第二金属层优选通过电镀方式形成在第一走线孔128和第二走线孔120的内表面,即第二金属层为电镀层,优选为电镀镍层。

本实施例中,上壳10的每一端面106与一第二侧部124的外表面平齐,且端面106和第二侧部124的外表面的过渡处设有第三金属层。该第三金属层可以防止外界干扰从上壳10和下壳12之间的连接处进入壳体1中,而进一步提高外界干扰的屏蔽能力。该第三金属层为贴附设置的金属箔层,优选为铝箔层。

本实施例中,两第一安装部104间隔设置,如此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两第一安装部104对接设置,即两第一安装部104相向拼接,进而整个上壳10呈框体结构而包覆下壳12,使两第一安装部104拼接成一完整的平面,提高平整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