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间绝缘活门隔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060发布日期:2019-06-26 01:2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相间绝缘活门隔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T柜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相间绝缘活门隔板结构。



背景技术:

固定式金属铠装PT柜因为要方便更换高压熔断器,相间没有作加强绝缘。即使符合GB 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E中的10kV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最小安全净距125mm的要求,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内燃弧的风险。由于高压熔断器有裸露部分,空气受潮、小动物的爬进的都可能造成相间短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4067897U于2014年12月31日公开了一种PT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分为上下两层,其上层安装有熔断器、避雷器和隔离刀,其下层安装有传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所述柜体上下两层之间设置有穿墙套管,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主母线,所述主母线从上至下依次与熔断器、避雷器、隔离刀、穿墙套管、传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连接;所述柜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隔离刀的安装梁,此结构的PT柜必须增强相间绝缘,但是增强相间绝缘又可能会造成更换高压熔断器不便。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绝缘性强的相间绝缘活门隔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相间绝缘活门隔板结构,包括相间隔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节的活门隔板,所述相间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一螺钉孔,活门隔板通过第一螺钉孔上设置压入式固定钉铆接在相间隔板上,活门隔板上设有两条L形槽,压入式固定钉穿过L形槽插入到第一螺钉孔里,活门隔板利用L形槽通过压入式固定钉的导向进行移动;所述相间隔板的中间设有小窗,小窗在压入式固定钉移动到L形槽的左下端时露出。

所述相间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二螺钉孔,活门隔板通过第二螺钉孔上设置蝶形螺钉固定在相间隔板上。

所述压入式固定钉和蝶形螺钉由塑料制成。

还包括若干个隔板固定件,所述隔板固定件上开设有若干个小槽。

所述相间隔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卡边,相间隔板通过卡边卡入小槽里实现固定。

所述活门隔板和相间隔板均由PC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门隔板上设置L形槽,在更换高压熔断器时,先拧出碟形螺钉,把活门隔板往上拉,然后往右推,这时活动隔板就能被压入式固定钉托住而不能掉下从而露出相间隔板上的小窗,这样就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更换高压熔断器,而不用把相间隔板拆出,其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绝缘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相间绝缘活门隔板结构的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门隔板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门隔板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相间绝缘活门隔板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相间绝缘活门隔板结构,包括相间隔板4和可调节的活门隔板1,相间隔板4的上部设有第一螺钉孔4.1,活门隔板1通过第一螺钉孔4.1上设置压入式固定钉3铆接在相间隔板4上,活门隔板1上设有两条L形槽1.1,压入式固定钉3穿过L形槽插入到第一螺钉孔4.1里,活门隔板1利用L形槽1.1通过压入式固定钉3的导向进行移动;相间隔板4的中间设有小窗4.3,小窗4.3在压入式固定钉3移动到L形槽1.1的左下端时露出。

进一步说,相间隔板4的下部设有第二螺钉孔4.2,当L形槽1.1的顶端移动到压入式固定钉3的位置时,活门隔板1可以通过第二螺钉孔4.2上设置蝶形螺钉2固定在相间隔板4上,蝶形螺钉2锁紧后活门隔板1将不能移动,当需要更换高压熔断器时,先拧出碟形螺钉2,把活门隔板1往上拉,然后往右推,此时,压入式固定钉3处于L形槽的左下端,活门隔板1就能被压入式固定钉3托住而不能掉下从而露出相间隔板4上的小窗4.3,这样就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更换高压熔断器。

进一步说,压入式固定钉3和蝶形螺钉2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说,还包括若干个隔板固定件5,隔板固定件5上开设有若干个小槽5.1。

进一步说,相间隔板4的左右两侧设有卡边4.4,相间隔板4通过卡边4.4卡入小槽5.1里从而固定在隔板固定件5上,而且卡边4.4可卡入不同的小槽5.1里来调节相间隔板4的固定位置,这样就能适应不同型号尺寸大小不一样的PT柜。

进一步说,活门隔板1和相间隔板4均由PC材料制成,PC材料绝缘性好,密度小,可以弯曲变形,使活门隔板1的拆装变得方便,而且由于PC材料弹性好,相间隔板4能轻松卡进隔板固定件5上。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