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842发布日期:2019-04-13 00:44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移动电子设备的充电技术也随之高速发展,特别是无线充电技术也进入到普遍应用阶段。当前市场上,无线充电器结构形状较为单一,主要是一体式结构,其主要采取水平放置充电结构方式设计,而随着人们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时间越来越长,对边充电边使用的功能需求易发明显,特别是看视屏媒体、信息交流或文字读写等操作,传统的水平放置式无线充电器已不能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容置本体、支撑部、充电模块、固定部和固定螺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本体由底座、固定板和面盖组成,所述底座的顶面处设置有两个表面敞开的容置部A和容置部B,所述容置部A与容置部B相邻设置,所述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部A内,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磁片、供电线板和导线,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联接杆,所述支撑板通过联接杆与所述底座的底面相连,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容置部B内,所述面盖的外形轮廓与所述容置部A的敞口面外形轮廓相同,所述固定板盖住所述供电线板和所述线圈,所述面盖盖住所述容置部A并留出所述容置部B的敞口面暴露处,所述固定螺丝用于锁紧所述供电线板和所述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部A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柱A,所述固定柱A上设置有穿透孔,所述穿透孔穿过固定柱A并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底面处。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线板的中部设置有环形镂空部,所述供电线板的边角处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充电线圈呈环形形状结构,所述充电线圈贴合在所述磁片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线圈可从所述环形镂空部处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外形轮廓与所述供电线板的外形轮廓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下底面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内的弹簧和磁石,所述固定部的侧面下端部还设置有凸起限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部B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柱B。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呈片状结构,所述支撑板由可被磁铁吸合的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面处还设置有一个接电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现有无线充电器结构进行改进完善,在容置本体的底座下底面通过联接杆连接一个支撑板,使得支撑板的本体可以绕着联接杆作圆弧转动,从贴合住底座底面的位置展开至一定角度,在支撑板展开时,可以作为支撑容置本体倾斜放置的支撑机构,在支撑板贴合收起时,可以让容置本体进行水平放置;另外,支撑板结合固定部及其所包含的磁石和弹簧部件,当支撑板贴合收起时,由于磁石对于支撑板金属材料的吸紧作用,使得固定部往内侧运动保证固定部的表面与容置本体的顶面相互平齐,此时弹簧处于压紧状态,当支撑板展开时,由于吸紧作用力的消失,弹簧会将固定部弹起并使其表面高于容置本体的顶面,从而使得电子产品可以放置在固定部凸起的端面处起到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产品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产品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侧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产品收合状态的侧面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容置本体;2、支撑部;3、供电模块;4、固定部;5、固定螺丝;6、电子设备;11、底座;12、固定板;13、面盖;111、固定柱A;112、固定柱B;113、接电插孔;21、支撑板;22、联接杆;31、线圈;32、供电线板;33、磁片;41、磁石;42、弹簧;43、凸起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容置本体(1)、支撑部(2)、供电模块(3)、固定部(4)和固定螺丝(5)。

所述容置本体(1)包括底座(11)、固定板(12)和面盖(13)。其中,通过模具注塑加工工艺方式,使得底座(11)的顶面处设置有两个表面敞开式的容置部A和容置部B,所述容置部A的开口面积比容置部B的开口面积大,容置部A和容置部B相邻设置,两者组合形成一个带四个圆弧角的四边形轮廓。所述容置部A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固定柱A(111),所述固定柱A(111)在其中心轴处设置有沿着轴向的穿透孔,所述穿透孔从固定柱A(111)的顶面一直延伸至所述底座(11)的底面;所述容置部B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柱B(112)。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部A和容置部B的侧壁面是与其底部端面相垂直的直面。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模块(3)包括线圈(31)、供电线板(32)、磁片(33)和导线,所述线圈(31)通过粘贴方式与所述磁片(33)形成一体,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接在所述供电线板(32)和所述线圈(31)的相应接口处,所述供电线板(32)的中部设置有环形镂空部,所述线圈(31)的外形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形镂空部的轮廓尺寸,所述线圈(31)可以穿过所述环形镂空部,所述供电线板(32)的外边缘为长方形形状,所述供电线板(32)在长方形形状的四个角落处分别设置有固定孔,四个所述固定孔的位置与四个所述穿透孔的位置相同。当需要固定线圈(31)、供电线板(32)和磁片(33)时,只需将固定线圈(31)和磁片(33)的压合体放置在所述容置部A的底部,然后将供电线板(32)上的四个固定孔与四个固定柱A(111)处的穿透孔对齐并压紧,最后用所述固定螺丝(5)从所述底座(11)的底面处向内锁紧所述供电线板(32)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的一个侧面处还设置有一个接电插孔,此接电插孔与所述供电线板(32)通过导线方式形成电连接,当需要充电时,可以采用电源将市电接入到此接电插孔并传递到供电线板(32)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4)的底部设置有容置腔,结合图6所示,所述固定部的侧面下端部设置有凸起限位部(43),所述固定部(4)还包括有磁石(41)和弹簧(42),所述磁石(41)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固定,所述弹簧(42)的一端与容置腔相固定,另外一端套接在所述固定柱B(112)上。

进一步的,为了良好地保护所述供电线板(32)上面的各电子元器件,所述固定板(12)盖住所述供电线板(32)和所述线圈(31),所述面盖(13)的外形轮廓与所述容置部A的敞口面外形轮廓相同,所述面盖(13)通过粘接方式粘住所述容置部A的敞口边缘处,良好地盖住所述容置部A并留出所述容置部B的暴露处,面盖(13)留出的容置部B的暴露处可以让所述固定部(4)作弹出和压紧动作,并且,通过在固定部(4)的侧面下端部设置凸起限位部(43),可以让固定部(4)从暴露处弹出时,凸起限位部(43)卡在所述面盖(13)的边缘处,从而使得固定部(4)不会整体弹出到容置腔B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2)由支撑板(21)和联接杆(22)组成,所述支撑板(21)呈片状结构,并由可被磁铁吸合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板(21)的一端通过联接杆(22)固定在所述底座(11)的底面顶端,所述支撑板(21)可以以联接杆(22)为支点作圆弧旋转运动。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当支撑板(21)运动到与底座(11)的底面整体重合时,由于所述磁石(41)与支撑板(21)的吸合作用力,使得固定部(4)往容置部B的底部方向移动,并使得弹簧(42)处于压紧状态,此时固定部(4)的顶面与面盖(13)处于基本平齐状态;当支撑板(21)运动到与底座(11)形成一定夹角时,可以利用支撑板(21)和底座(11)的各自一端部作为支点,将整个容置本体(1)直立起来,并且由于支撑板(21)与磁石(41)分离,固定部(4)在弹簧(42)的作用力下会从面盖(13)处凸起,以形成一个供电子设备(6)放置的固定凸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与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