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表的取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938发布日期:2019-05-15 23:11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表的取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表的取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表是从火线和零线上取电的,取电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火线、零线和基本取电模块,所述基本取电模块包括AC-DC转换单元和DC-DC转换单元,所述AC-DC转换单元的两个AC输入端分别与火线和零线电连接,所述AC-DC转换单元的DC输出与D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电连接,所述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用于为电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一旦电力局人员未将火线、零线接好,或者接火线、零线的螺钉松掉,都将因为火线或零线断路而使电表的取电电路的输入端没有输入电压和电流,从而导致电表无法正常工作和计量。因此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在火线或零线断路的情况下,仍可使电表正常工作和计量的电表的取电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火线或零线断路的情况下,仍可使电表正常工作和计量的电表的取电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表的取电电路,包括火线、零线和基本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互感器,所述火线和零线均穿设在电压互感器中作为初级输入,所述电压互感器的次级输出与基本取电模块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表的取电电路通过增设电压互感器,并将火线和零线均穿设在电压互感器中,这样即使火线或零线任一一个发生断路,也会因为另一个仍存在交流电流,而使电压互感器仍能感应到电流,从而仍能输出交流电压为基本取电模块供电,因此仍能使电表正常工作和计量。

作为优选,还包括整流模块,所述电压互感器的次级输出通过整流模块与基本取电模块电连接。由于电表的取电电路最终是要输出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中间一般会经过一次或多次直流电压的转换,将电压互感器的输出通过整流模块转换为直流电后,可更好地与基本取电模块结合起来。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模块为全波整流模块。该设置可提高电源的利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还通过限流电阻与基本取电模块电连接。该设置可保护后端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基本取电模块包括AC-DC转换单元和DC-DC转换单元,所述AC-DC转换单元的两个AC输入端分别与火线和零线电连接,所述AC-DC转换单元的DC输出与D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电连接,所述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用于为电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所述电压互感器的次级输出通过整流模块与基本取电模块的D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电连接。该设置可为电表提供两种供电通道,是一种冗余设计,可靠性更高,而且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基本取电模块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一部分电路得到,因此方便在原有产品上进行改造。

作为优选,所述AC-DC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为无极性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为极性电容,所述火线和零线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容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与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还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第四整流二极管的连接处与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连接处分别与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与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该AC-DC转换单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AC-DC转换单元还包括设置在两个AC输入端之间的压敏电阻。该设置可在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

作为优选,所述AC-DC转换单元还包括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另一端接地。该设置可进一步吸收浪涌电压,保护元器件。

作为优选,所述DC-DC转换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稳压芯片、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为极性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为无极性电容,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稳压芯片的输入电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分别与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与稳压芯片的连接处与第五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的连接处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与第三电阻的连接处与第三电容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接地。该DC-DC转换单元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有效过滤噪音和干扰,并输出稳定的电压。

作为优选,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稳定电压为10V、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为3.3V。该设置可使电路性能优化,且能很好地满足电表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表的取电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表的取电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表的取电电路的电路图;

本实用新型图中:PT-电压互感器,L-火线,N-零线,D1-第一整流二极管,D2-第二整流二极管,D3-第三整流二极管,D4-第四整流二极管,D5、D6、D7、D8-全桥整流堆的四个整流二极管,D9-稳压二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限流电阻,RV1-压敏电阻,TVS1-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J1-NPN型三极管,U1-稳压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电表的取电电路,包括火线L、零线N和基本取电模块,还包括电压互感器PT,所述火线L和零线N均穿设在电压互感器PT中作为初级输入,所述电压互感器PT的次级输出与基本取电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表的取电电路通过增设电压互感器PT,并将火线L和零线N均穿设在电压互感器PT中,这样即使火线L或零线N任一一个发生断路,也会因为另一个仍存在交流电流,而使电压互感器PT仍能感应到电流,从而仍能输出交流电压为基本取电模块供电,因此仍能使电表正常工作和计量。

作为优选,还包括整流模块,所述电压互感器PT的次级输出通过整流模块与基本取电模块电连接。由于电表的取电电路最终是要输出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中间一般会经过一次或多次直流电压的转换,将电压互感器PT的输出通过整流模块转换为直流电后,可更好地与基本取电模块结合起来。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模块为全波整流模块,全波整流模块例如由四个整流二极管D5、D6、D7、D8搭建成的全桥整流堆。该设置可提高电源的利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还通过限流电阻R5与基本取电模块电连接。该设置可保护后端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基本取电模块包括AC-DC转换单元和DC-DC转换单元,所述AC-DC转换单元的两个AC输入端分别与火线L和零线N电连接,所述AC-DC转换单元的DC输出与D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电连接,所述D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用于为电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所述电压互感器PT的次级输出通过整流模块与基本取电模块的D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电连接。该设置可为电表提供两种供电通道,是一种冗余设计,可靠性更高,而且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基本取电模块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一部分电路得到,因此方便在原有产品上进行改造。

作为优选,所述AC-DC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9、NPN型三极管J1,所述第一电容C1为无极性电容,所述第二电容C2为极性电容,所述火线L和零线N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与NPN型三极管J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J1的发射极与第二电容C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阳极还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连接处与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连接处分别与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与NPN型三极管J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J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与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电连接。该AC-DC转换单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AC-DC转换单元还包括设置在两个AC输入端之间的压敏电阻RV1。该设置可在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

作为优选,所述AC-DC转换单元还包括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所述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另一端接地。该设置可进一步吸收浪涌电压,保护元器件。

作为优选,所述DC-DC转换单元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稳压芯片U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所述第三电容C3为极性电容,所述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为无极性电容,所述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输入电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分别与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与稳压芯片U1的连接处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处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9与第三电阻R3的连接处与第三电容C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接地。该DC-DC转换单元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有效过滤噪音和干扰,并输出稳定的电压。

作为优选,所述稳压二极管D9的稳定电压为10V、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为3.3V。该设置可使电路性能优化,且能很好地满足电表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整流二极管的型号为1N4007,稳压芯片U1的型号为WL2852K33,第三电容C3为电解电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