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7004发布日期:2019-06-11 22:3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电的需求方式和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纷纷提出要开发洁净能源,如大力开发水力、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储能电站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另一种有效存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在电网补充电力、调整电网的峰谷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有效存储由太阳能、风能等产生的电能,为电网断电、野外勘探、矿山开采、紧急救授及电量紧缺地区提供不间断电源。锂电池集装箱作为一种储能电站,它具有超长寿命,使用安全,无记忆效应,体积小、重量轻,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因此许多地方都用到它。

锂电池储能电站是由许多锂电池组组成,各个电池组储存的电量各不相同,现有技术中,在储能的过程中,直接对所有的电池组进行供电,有的电池组处于充满电的情况下还有电能被输送过来,这种供能方式会造成电能的浪费,而且会在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降低了对电能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安全系数,因此需要更加科学的储能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综上可知,相关技术存在缺陷,不利于工业生产,亟待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证了电能的储存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电能的储存途径,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包括供能装置、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监控装置,所述供能装置、所述监控装置、所述第一电池组依次串联,所述第二电池组与所述第一电池组并联,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电池管理系统、第二电池管理系统、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第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供能装置之间,所述第二继电器串联在所述第二电池组与所述供能装置之间。在工作中,第一电池管理系统对第一电池组的储存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息输送给控制器;同时,第二电池管理系统对第二电池组的储存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息输送给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对相关数据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向第一继电器和/或第二继电器发送指令,第一继电器根据指令来控制第一电池组与供能装置之间电路的通/断,同时,第二继电器根据指令来控制第二电池组与供能装置之间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了不同电池组对电能的智能存储,该系统能够智能、高效地对电能进行储存。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供能装置是热电转换器、风能转换器、水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机中的至少一种。除此之外,供能装置还可以是其他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除此之外,控制器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或现场总线系统,或其它具有相同功效的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电池组为小型锂电池组。小型锂电池组可以为空调、路灯等小型设备提供电能,这种设计能够避免电池集装箱附带的空调在工作时对第二电池组的不利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电池组为大型锂电池组。大型锂电池组可以为工业用电、家庭用电提供电能,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其它需电的地方提供电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空调和箱体,所述第一电池组、所述第二电池组、所述监控装置和所述空调均容置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空调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在工作时会生产热量,这些热量会使电池集装箱内部的温度上升,从而对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空调的设置能够对集装箱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控,避免产生高温;箱体的设置使得该系统的结构更完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供能装置;2-第一电池组;3-第二电池组;4-监控装置;41-控制器;42-第一电池管理系统;43-第二电池管理系统;44-第一继电器;45-第二继电器;5-空调;6-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电池集装箱智能储能系统,包括供能装置1、第一电池组2、第二电池组3和监控装置4,供能装置1、监控装置4、第一电池组2依次串联,第二电池组3与第一电池组2并联,监控装置4包括控制器41、第一电池管理系统42、第二电池管理系统43、第一继电器44和第二继电器45,第一电池管理系统42、第二电池管理系统43、第一继电器44和第二继电器45均与控制器41电连接,第一电池管理系统42与第一电池组2电连接,第二电池管理系统43与第二电池组3电连接,第一继电器44串联在第一电池组2与供能装置1之间,第二继电器45串联在第二电池组3与供能装置1之间。在工作中,第一电池管理系统42对第一电池组2的储存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息输送给控制器41;同时,第二电池管理系统43对第二电池组3的储存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息输送给控制器41;然后,控制器41对相关数据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向第一继电器44和/或第二继电器45发送指令,第一继电器44根据指令来控制第一电池组2与供能装置1之间电路的通/断,同时,第二继电器45根据指令来控制第二电池组3与供能装置1之间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了不同电池组对电能的智能存储,该系统能够智能、高效地对电能进行储存。

优选的,供能装置1是热电转换器、风能转换器、水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机中的至少一种。除此之外,供能装置1还可以是其他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设定。

优选的,控制器41为单片机。除此之外,控制器41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或现场总线系统,或其它具有相同功效的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设置。

优选的,第一电池组2为小型锂电池组。小型锂电池组可以为空调5、路灯等小型设备提供电能,这种设计能够避免电池集装箱附带的空调5在工作时对第二电池组3的不利影响。

优选的,第二电池组3为大型锂电池组。大型锂电池组可以为工业用电、家庭用电提供电能,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其它需电的地方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空调5和箱体6,第一电池组2、第二电池组3、监控装置4和空调5均容置于箱体6内部,空调5与第一电池组2电连接。第一电池组2和第二电池组3在工作时会生产热量,这些热量会使电池集装箱内部的温度上升,从而对第一电池组2和第二电池组3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空调5的设置能够对集装箱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控,避免产生高温;箱体6的设置使得该系统的结构更完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工作中,第一电池管理系统42对第一电池组2的储存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息输送给控制器41;同时,第二电池管理系统43对第二电池组3的储存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信息输送给控制器41;然后,控制器41对相关数据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向第一继电器44和/或第二继电器45发送指令,第一继电器44根据指令来控制第一电池组2与供能装置1之间电路的通/断,同时,第二继电器45根据指令来控制第二电池组3与供能装置1之间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了不同电池组对电能的智能存储;第一电池组2和第二电池组3在工作时会生产热量,这些热量会使电池集装箱内部的温度上升,从而对第一电池组2和第二电池组3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空调5的设置能够对集装箱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控,避免产生高温。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