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三相无刷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6903发布日期:2019-05-11 00:26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大功率三相无刷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三相无刷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依靠改变输入到无刷电机定子线圈上的电流波交变频率和波形,在绕组线圈周围形成一个绕电机几何轴心旋转的磁场,这个磁场驱动转子上的永磁磁钢转动,电机就转起来了。

因为输入的是直流电,电流需要电子调速器将其变成3相交流电,还需要从遥控器接收机那里接收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以满足模型使用需要。目前利用三相电控制无刷电机控制器工作原理:通过控制器发出调速信号经无刷直流电机中的控制单元进行解码,转换为六路脉宽调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输出三相脉冲电压,驱动三相无刷电机转动。

现有的三相无刷电机控制器,大多数控制单元与驱动电路集成在同一环氧电路板上,使电路板载流小、散热效果差、大电流干扰控制单元,导致在持续大电流下,控制器容易烧毁、失控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流能力强,散热效果以及电池兼容性高的大功率三相无刷电机控制器。

该控制包括盖板、布设有控制单元的电路板、驱动电路、DBC基板和底板,所述盖板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底板相连形成腔体,所述电路板和所述DBC基板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驱动电路安装于所述DBC基板上;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DBC基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主要由三极管Q1~Q6构成,所述三极管Q1~Q6 的栅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漏极、所述三极管 Q2的漏极和所述三极管Q3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正极电机电源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源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漏极连接并连接至电机M,所述三极管Q2的源极和所述三极管Q5的漏极连接并连接至电机M,所述三极管Q3的源极和所述三极管Q6的漏极连接并连接至电机M;所述三极管Q4的源极、所述三极管Q5 的源极和所述三极管Q6的源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负极电机电源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隔离电路、单片机、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以及DC/DC转换器,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依次输入所述单片机和所述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所述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所述单片机输出端和所述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作为正极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正电源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控制将驱动电路和控制单元分别布设于电路板和基板上,降低了驱动电路上所产生的大电流对控制单元的干扰,提高了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电磁兼容性高;此外,还增大了控制器的载流能力、散热效果好、提升了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大功率三相无刷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控制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盖板,2-电路板,3-驱动电路,4-DBC基板,5-底板,6-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要求包括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驱动无刷电机转动的大功率三相无刷电机控制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

该控制器包括了盖板1、布设有控制单元的电路板2、驱动电路3、DBC基板 4和底板5,其中盖板1和底板5任何一种材质,本申请在此采用金属材质,形成金属封装,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当然也可以采用塑料材质;盖板1通过螺钉作为固定件与底板5相连形成腔体6,电路板2和DBC基板4齐平或层叠安装于腔体6内,驱动电路3安装于DBC基板4上;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驱动电路3的控制端。控制单元接收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六路脉宽调制信号加载于驱动电路3的控制端上,经驱动电路3将电流进行放大后加载于无刷电机上控制转动。

其中,DBC基板4为陶瓷DBC基板,其上印制有用于安装驱动电路3的安装区,通过锡膏将驱动电路3焊接安装于DBC基板4上;具体的DBC基板4紧贴底板5安装,电路板2为PCB电路板,安装于DBC基板4的上方。

本申请所记载的驱动电路3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电路,在此采用主要由三极管Q1~Q6构成,三极管Q1~Q6的栅极分别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漏极、三极管Q2的漏极和三极管Q3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正极电机电源输出端,三极管Q1的源极和三极管Q4的漏极连接并连接至电机M,三极管Q2 的源极和三极管Q5的漏极连接并连接至电机M,三极管Q3的源极和三极管Q6 的漏极连接并连接至电机M;三极管Q4的源极、三极管Q5的源极和三极管Q6 的源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负极电机电源输出端。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记载的控制单元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控制电路,本申请在此采用控制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其包括包括隔离电路、单片机、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以及DC/DC转换器,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依次输入单片机和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单片机输出端和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作为正极输出端连接至驱动电路正电源端。

其中,控制单元中的隔离电路可以采用现有的变压器隔离电路(由变压器构成)、继电器隔离电路(由继电器构成)、光电耦合器隔离电路(由光电耦合器构成)或A/D转换器隔离电路(由A/D转换器构成),用于噪声干扰的路径切断,抑制噪声干扰。所记载的单片机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款单片机,如AT89C52、 STM32或其它,所记载的高压悬浮门驱动电路可以采用现有的156高压悬浮门驱动IC、an-978c高压悬浮门驱动IC、IR2112高压悬浮门驱动IC或其它现有的高压悬浮门驱动IC。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修改或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