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张绝缘拉紧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249发布日期:2019-05-17 20:0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耐张绝缘拉紧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电力金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带电线缆与不带电拉索连接的耐张绝缘拉紧线夹。



背景技术:

输电导线是由输电杆塔一段一段撑起来的,高电压等级的用“铁塔”,低电压等级的比如居民区里见的一般用“木头杆”或“水泥杆”,合起来统称“杆塔”。鉴于电缆设置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会对“杆塔”形成偏载拉力,影响“杆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杆塔”的平衡,一般用钢索从“杆塔”高处斜拉引下,将其固定在地面上。虽然钢索本身不带电,在架空输电线路中也用绝缘子增加爬电距离,防止电荷下行,但是有时候并不能完全保证绝缘子的绝缘效果,假如绝缘子的绝缘子未达标,将迫使钢索带电,即使是静电也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将钢索分为上、下两段,并用线夹将上、下两段绝缘连接。对该线夹的要求有两点:一、绝缘,二、足够的承受钢索轴向张力的能力。

现有技术中并未出现适用于钢索拉紧的绝缘线夹。如名称为“绝缘耐张一体化线夹”、申请号为“2016211822856”的中国专利,出于保证绝缘子在恶劣环境下的绝缘功能,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耐张线夹本体和复合绝缘子本体,所述耐张线夹本体通过压接套管与所述复合绝缘子本体一端连接;所述耐张线夹本体包括压块和夹体,所述压块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夹体;所述复合绝缘子本体包括树脂绝缘棒、硅胶复合绝缘子碟盘和压接套管连接头,所述树脂绝缘棒设置在所述硅胶复合绝缘子碟盘内壁,所述压接套管连接头活动连接在所述树脂绝缘棒上。此外,名称为“201110324176.9”、申请号为“跳线接续绝缘子”出于解决配电线路上跳线段接续安装复杂、安全性差且线路不美观等问题,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绝缘子本体、并沟线夹和绝缘护罩;所述绝缘子本体的高压端金具上设有螺柱,该螺柱穿过并沟线夹上对应的通孔将并沟线夹固定,所述并沟线夹内设有两条相对应的压线槽,所述绝缘护罩包裹了并沟线夹和绝缘子本体上端所有金属裸露部分。该两专利技术方案均解决的是架空输电导线的连接问题,并不能解决接地钢索可能带电的问题。

另外还有很多线路终端,目前均采用普通型的绝缘耐张线夹,为满足绝缘性、防雷性方面的基础要求,结构设计往往非常复杂。

实用新型专利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具备绝缘防雷功能,结构简单;且承载拉力能力强、绝缘性好的耐张绝缘拉紧线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是:

耐张绝缘拉紧线夹,包括一柱形绝缘棒、一对对接于绝缘棒两端的斜楔线夹以及将一对斜楔线夹与绝缘棒封装的封装绝缘体;

所述斜楔线夹包括线夹本体和一对斜楔块,所述线夹本体中空,内部设斜楔腔段和筒形腔段;所述斜楔腔段的头端设插线口,用于插接线缆,所述筒形腔段的尾端设插棒口;所述斜楔块整体呈瓦片状、截面呈半环形,半环形中部为插线半孔,在插线半孔的孔面设若干孔面倒齿;所述斜楔块外表面的锥面锥度与所述斜楔腔段内表面的锥度相适配,所述斜楔块的长度小于所述斜楔腔段的长度,使得所述斜楔块可在所述斜楔腔段内自由的轴向和周向运动;

所述柱形绝缘棒的两端头分别插入所述筒形腔段,形成柱形绝缘棒在中、两端分别插接有斜楔线夹的一体结构;

所述封装绝缘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柱形绝缘棒外露的表面以及两端筒形腔段尾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筒形腔段尾端插棒口的外缘设凸圈。

在所述斜楔线夹的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环筋和纵筋。

所述柱形绝缘棒呈圆柱形,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插棒口设有与之适配的内螺纹。

所述柱形绝缘棒的截面呈正多边形,所述插棒口为与之适配的正多边形形状。

所述封装绝缘体上设有至少二圈伞状翅。

相邻所述伞状翅的外径呈高低落差。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包括成一体结构的一柱形绝缘棒、一对对接于绝缘棒两端的斜楔线夹以及将一对斜楔线夹与绝缘棒封装的封装绝缘体,在斜楔线夹内设一对斜楔块,斜楔块的内壁设倒齿,使用时,将线缆从两端的插线口插进一对斜楔块之间,然后用力拉紧,使一对斜楔块外壁顶在线夹本体内,内壁紧紧夹住线缆,给位于线夹两端的线缆足够的拉力;位于一对斜楔线夹中部的绝缘棒和封装绝缘体,有效杜绝了线缆接地端带电的可能,并且在封装绝缘体上设伞状翅,相邻伞状翅的外径呈高低落差,延长爬电距离,保证电缆上的点和雷电都不会达到底部;线夹本体的插棒口的外缘设凸圈,增加封装的连接强度,保证线夹整体具备足够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承载力强,连接被分为两段的线缆的两端,保证线缆接地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夹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 中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斜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5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8-1是图7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棒和线夹本体插接的优化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产品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零部件装配后封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成品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是线夹本体,11是斜楔腔段,110是插线口,12是筒形腔段,120是插棒口,121是内螺纹,13是环筋,14是纵筋;

2是斜楔块,21是插线半孔,210是孔面倒齿;

3是绝缘棒,31是外螺纹,

4是封装绝缘体, 41是伞状翅,

5是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 “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12所示,耐张绝缘拉紧线夹,包括一柱形绝缘棒3、一对对接于绝缘棒3两端的斜楔线夹以及将一对斜楔线夹与绝缘棒3封装的封装绝缘体4,绝缘棒3和封装绝缘体4起到绝缘的作用,保证线夹一端的电荷不会流到另一端;

所述斜楔线夹包括线夹本体1和一对斜楔块2,如图2-3所示,所述线夹本体1中空,内部设斜楔腔段11和筒形腔段12;所述斜楔腔段11的头端设插线口110,用于插接线缆5,所述筒形腔段12的尾端设插棒口120,用于插接绝缘棒3;如图4-6所示,所述斜楔块2整体呈瓦片状、截面呈半环形(小于半圆),半环形中部为插线半孔21,在插线半孔21的孔面设若干孔面倒齿210,孔面倒齿210可以增加对线缆5的握着力,方便线缆5握着在插线孔中并且不易脱离;所述斜楔块2外表面的锥面锥度与所述斜楔腔段11内表面的锥度相适配,所述斜楔块2的长度小于所述斜楔腔段11的长度,使得在插线缆5前,所述斜楔块2可在所述斜楔腔段11内自由的轴向和周向运动(周向运动包括:半径方向平移运动,实现变径,即紧固线缆5;旋转运动,便于插进线缆5);

所述柱形绝缘棒3的两端头分别插入所述筒形腔段12,所述封装绝缘体4固定设置在所述柱形绝缘棒3外露的表面以及两端筒形腔段12尾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柱形绝缘棒3和封装绝缘体4在中、两端分别插接有斜楔线夹的一体结构。

所述筒形腔段12尾端插棒口120的外缘设凸圈,增加线夹本体1与封装绝缘体4的连接强度,防止两者脱离,保证线夹整体具备足够的承载力。

在所述斜楔线夹的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环筋13和纵筋14,增加斜楔线夹的结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图7、8、9所示,所述柱形绝缘棒3呈圆柱形,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插棒口120设有与之适配的内螺纹121。增加绝缘棒3和线夹本体1的尾部的连接强度,减轻绝缘体的受力,避免因绝缘体承受力不足导致线夹损坏和失效。并且螺纹可以固定位置,保证封装位置准确,不会歪斜。

如图8-1所示,所述柱形绝缘棒3的截面呈正多边形,所述插棒口120为与之适配的正多边形形状。

所述封装绝缘体4上设有至少二圈伞状翅41。相邻所述伞状翅41的外径呈高低落差。延长爬电距离,进一步保证整体的绝缘性能。

如图10-11所示(图中箭头和Ⅰ、Ⅱ、Ⅲ分别表示插接方向和顺序),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组装过程为:先将两对对斜楔块2各插进两个线夹本体1的斜楔腔段11,然后将绝缘棒的两端分别插进两个线夹本体1的筒形腔段12中,最后注塑封装绝缘体4。

如图12所示,耐张绝缘拉紧线夹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线缆一的尾端插入插线口一;

2)、反向拉紧线缆一,反向拉紧时力道尽量大、速度尽量快,保证线缆与斜楔块连接紧密;图12中的箭头、F1、F2表示插进的时候力道小,拉出的时候力道大。

3)、将线缆二的头端插入插线口二;

4)、反向拉紧线缆二,并加载拉力,使线缆与线夹拉紧不会回缩;

5)、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