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刷电机刹车停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6914发布日期:2019-05-11 00:2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刷电机刹车停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刷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刷电机刹车停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霍尔装置检测有刷电机的转速,用以判断电机是否停止运行;但是有些情况下,设备中不适宜安装霍尔装置,则在脱离了霍尔装置的前提下,准确地检测有刷电机的转速、确认电机是否停止转动,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在脱离霍尔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检测有刷电机的转速、确认电机是否停止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刷电机刹车停止检测装置,其可以有效的检测电机转速,进而确认电机是否停止转动,使系统控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这样的:其包括微控制单元、驱动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控制电机运行,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运放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运放单元获取所述电机中的电流强度,用以判断所述电机的运行状态。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运放单元包括电阻R1~R7,放大器U2,电容C1,所述放大器U2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放大器U2的2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放大器U2的3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后设置为输出点OUT3,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后接地GND,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三极管Q1~Q4,二极管D1~D4,电磁继电器K1-A、K2-A、K3-A、K4-A,每个所述电磁继电器都包括线圈、动触点、静触点,所述电磁继电器K1-A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通开关管K1-B,所述电磁继电器K2-A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通开关管K2-B,所述电磁继电器K3-A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通开关管K3-B,所述电磁继电器K4-A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通开关管K2-B,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K1-A的一端,所述电磁继电器K1-A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GND,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K1-A的动触点、所述电机的一端、所述电磁继电器K3-A的静触点、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磁继电器K1-A的静触点、所述电磁继电器K2-A的静触点、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后接入电源24V+,所述电磁继电器K3-A的动触点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磁继电器K4-A的动触点、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后、再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7互相连接的一端,所述电磁继电器K3-A的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电磁继电器K3-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GND,所述电磁继电器K2-A的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电磁继电器K2-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GND,所述电磁继电器K2-A的动触点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机的另一端、所述电磁继电器K4-A的静触点、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磁继电器K4-A的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所述电磁继电器K4-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GND,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设置为输出点OUT2H、OUT1H、OUT2L、OUT1L;

所述微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U1,所述控制器U1的11脚连接所述输出点OUT3,所述控制器U1的26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控制器U1的29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控制器U1的31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控制器U1的28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有刷电机刹车停止检测装置,通过增加运放单元,用以获取电机中流过的电流强度,微控制单元通过运放单元对电流强度的判断,用以判断电机当前的工作状态;无需安装霍尔检测装置即可准确判断当前电机的转速,且结构简单,使系统控制更加准确和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其包括微控制单元1、驱动单元2,微控制单元1通过驱动单元2驱动控制电机4运行,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运放单元3,微控制单元1通过运放单元3获取电机4中的电流强度,用以判断电机4的运行状态。

运放单元3包括电阻R1~R7,放大器U2,电容C1,放大器U2采用型号为LM258D的运算放大器,放大器U2的1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放大器U2的2脚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放大器U2的3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后设置为输出点OUT3,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GND,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后接地GND,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GND,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驱动单元2包括三极管Q1~Q4,二极管D1~D4,电磁继电器K1-A、K2-A、K3-A、K4-A,每个电磁继电器都包括线圈、动触点、静触点,电磁继电器K1-A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通开关管K1-B,电磁继电器K2-A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通开关管K2-B,电磁继电器K3-A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通开关管K3-B,电磁继电器K4-A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通开关管K2-B,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磁继电器K1-A的一端,电磁继电器K1-A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GND,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磁继电器K1-A的动触点、电机4的一端、电磁继电器K3-A的静触点、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磁继电器K1-A的静触点、电磁继电器K2-A的静触点、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后接入电源24V+,电磁继电器K3-A的动触点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磁继电器K4-A的动触点、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2和电阻R7互相连接的一端,电磁继电器K3-A的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电磁继电器K3-A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GND,电磁继电器K2-A的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电磁继电器K2-A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GND,电磁继电器K2-A的动触点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机4的另一端、电磁继电器K4-A的静触点、二极管D4的负极,电磁继电器K4-A的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电磁继电器K4-A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设置为输出点OUT2H、OUT1H、OUT2L、OUT1L;微控制单元1包括控制器U1,控制器U1采用型号为STM32F030C8T6的单片机,控制器U1的11脚连接输出点OUT3,控制器U1的26脚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控制器U1的29脚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控制器U1的31脚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控制器U1的28脚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

要使电机4转动,必须要导通驱动单元2的电路中对角线上的一对开关管,如图2所示,开关管K1-B和开关管K4-B为一对、开关管K2-B和开关管K3-B为一对。根据不同开关管对的导通情况,电流可能会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流过电机4,从而控制电机4的转动方向。微控制单元1控制开关管K2-B和开关管K3-B导通时,电机4转动,电流的流动方向依次为24+、K2-B、电机4、K3-B、采样电阻R7、地(GND);当电机4需要停止时,微控制单元1控制开关管K1-B、K2-B关闭,控制开关管K3-B、K4-B间歇式导通,即控制器U1通过调整脉冲宽度调制(以下简称PWM)控制开关管K3-B、K4-B的导通时间。当PWM占空比在导通时刻时,微控制单元1控制开关管K3-B、K4-B导通,电机4旋转产生的能量通过电机电阻本身消耗掉,由于电机电感特性的存在,即电机中电流的流动方向不能发生改变,还要按照原来的方向流动,电流的流动方向依次为开关管K4-B、电机4、开关管K3-B、开关管K4-B,此时采样电阻R7中没有电流流过;当PWM占空比在关闭时刻时,微控制单元1控制开关管K3-B、K4-B关闭,由于续流二极管D1、D4的存在,电流的流动方向依次为:地(GND)、采样电阻7、D4、电机4、D1、24+,此时,采样电阻R7中有电流流过。采样电阻R7中的电流经过驱动单元3中的运算放大电路的处理,转换成合适的电压值,微控制单元1通过其ADC模块采样,实时读取采样电阻中的电流AD值,当电流AD值低于某个值时,比如20,认为电机4停止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