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缆收纳及理线功能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669发布日期:2019-07-13 08:4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电缆收纳及理线功能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野外使用的地面保障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使用在野外的地面保障设备使用蓄电池10供电,维检人员需要定期使用充电装置对地面保障设备进行充电维护。因地面保障设备安装的地理环境复杂,需要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携行,体积和重量较小,并可实现快速维护的充电装置。

目前常见的充电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充电装置内没有电缆收纳仓,作业时电缆需另外包装携带,不便于携行;

2、在每次使用充电装置前,还需要使用工具对将充电装置的输入和输出电极分别与电缆进行安装连接,操作繁琐,也容易产生误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充电装置不便于携行且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提供一种具有电缆收纳及理线功能的便携式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电缆收纳及理线功能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输入电缆1及输出电缆2,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充电箱包括充电单元3、电缆收纳单元4及箱盖5;

所述箱盖5设置在充电单元3的侧面,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充电单元3固定连接,并与充电单元3之间形成电缆收纳单元安装腔体;

所述电缆收纳单元4设置在电缆收纳单元安装腔体中;

所述电缆收纳单元4包括安装板41及固定在安装板41上的电缆架42、电缆仓43及理线架44;

所述安装板41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充电单元3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板41上开设有输入电缆过孔411及输出电缆过孔412;

所述输入电缆1的一端与充电单元3的输入电极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板41上的输入电缆过孔411引出,并放置在电缆架42处;

所述输出电缆2的一端与充电单元3的输出电极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板41上的输出电缆过孔412引出,并放置在电缆仓43中;

所述理线架44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1的板边,所述理线架44上设置有电缆出线孔441。

进一步地,可采用箱盖5的底部与充电单元3铰接,箱盖5的顶部通过搭扣6与充电单元3锁紧的方式,实现箱盖5设置在充电单元3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充电装置在箱盖扣合的情况下进行充电,减少充电过程的不安全因素,所述箱盖5与电缆出线孔441对应处设置有相应的箱盖出线孔51。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收纳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板41上的操作孔46;

所述充电单元具有断路器,所述断路器设置在充电单元与安装板相邻的侧面;所述操作孔46用于对充电单元3的断路器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仓43包括一块镂空钢板,所述镂空钢板与安装板41固定连接形成电缆仓43。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架42位于电缆仓43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3包括多个采用热插拔方式安装的直流交流变换模块31;

所述充电单元3的侧面设置有直流交流变换模块31安装口,安装口处设置有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的盖板32。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3的侧面还设置有操作面板33,所述操作面板33位于盖板32的上方,所述操作面板33上设置有充电单元3的启动按键34及停机按键35。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3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滚轮7;

所述充电单元3与箱盖5相对的另一侧还设置有伸缩拉杆8。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3的上方设置提手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将充电单元、电缆收纳单元一体化设计,电缆收纳单元包括安装板、电缆架、电缆仓及理线架,安装板上开设有输入电缆过孔、输出电缆过孔,通过电缆收纳单元可对充电装置的输入输出电缆分别进行防护和收纳梳理,在使用时,只需将输入电缆和输出电缆分别连接电源和待充电设备即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效率及设备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将充电单元、电缆收纳单元一体化设计,不工作时输入电缆、输出电缆均位于充电装置内部,方便整体携行。

3、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充电单元包括多个采用热插拔方式安装的直流交流变换模块,模块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当故障定位到直流交流变换模块时,打开机箱右侧盖板,松开模块安装螺钉,抽出故障充电模块,装入新模块,具有快速维护的功能。

4、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设计有脚轮和拉杆,便于单人携行。

5、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箱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直流交流变换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盖打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输入电缆及输出电缆引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伸缩拉杆拉出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输入电缆、2-输出电缆、3-充电单元、4-电缆收纳单元、5-箱盖、51-箱盖出线孔、41-安装板、411-输入电缆过孔、412-输出电缆过孔;42-电缆架、43-电缆仓、44-理线架、441-电缆出线孔、46-操作孔、31-直流交流变换模块、32-盖板、33-操作面板,34-启动按键、35-停机按键、6-搭扣、7-滚轮、8-伸缩拉杆、9-提手、10-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缆收纳及理线功能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输入电缆1及输出电缆2,充电箱包括充电单元3、电缆收纳单元4及箱盖5;箱盖5设置在充电单元3的侧面,箱盖5的底部与充电单元3铰接,箱盖5的顶部通过搭扣6与充电单元3锁紧,箱盖5与充电单元3之间形成电缆收纳单元安装腔体;电缆收纳单元4设置在电缆收纳单元安装腔体中;电缆收纳单元4包括安装板41及固定在安装板41上的电缆架42、电缆仓43及理线架44;安装板41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充电单元3固定连接;安装板41上开设有输入电缆过孔411及输出电缆过孔412;输入电缆1的一端与充电单元3的输入电极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板41上的输入电缆过孔411引出,并放置在电缆架42处;输出电缆2的一端与充电单元3的输出电极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板41上的输出电缆过孔412引出,并放置在电缆仓43中;理线架44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1的板边,理线架44上设置有电缆出线孔441。箱盖5与电缆出线孔441对应处设置有相应的箱盖出线孔51。电缆收纳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板41上的操作孔46,操作孔46用于对充电单元3的断路器进行操作。电缆仓43包括一块镂空钢板,镂空钢板与安装板41固定连接形成电缆仓43。电缆架42位于电缆仓43的上方。充电单元3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滚轮7;充电单元3与箱盖5相对的另一侧还设置有伸缩拉杆8。充电单元3的上方设置提手9。

如图3所示,充电单元3包括多个采用热插拔方式安装的直流交流变换模块31;充电单元3的侧面设置有直流交流变换模块31安装口,安装口处设置有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的盖板32。电气接口采用标准连接器,模块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当故障定位到直流交流变换模块31时,打开机箱右侧盖板32,松开模块安装螺钉,抽出故障充电模块,装入新模块。故障模块可返回维修基地或厂家维修。

充电单元3的侧面还设置有操作面板33,操作面板33上设置有充电单元3的启动按键34及停机按键35,操作面板33位于盖板32的上方。

充电装置的设计具有充电操作安全、简单的特点,执行一次充电任务的主要步骤如下:

1、松开箱盖5的搭扣6,打开箱门,见(图4)。

2、从该装置电缆仓43中取出电缆,将电缆卡入安装板41的板边处电缆出线孔441内,电缆理线后放置效果见图5。将输入电缆1和输出电缆2连接到供电端及蓄电池10使用端,见图6。

3、将充电装置内的断路器拨到“开”位,接通电源;

4、按下显示操作面板33上的启动按键34,为蓄电池10充电;

5、关闭箱门,锁紧搭扣6,充电进行。

6、充电完毕后,按下显示操作面板33上的停机按键35,将充电机内的断路器拨到“关”位,回收电缆至电缆盒中,关闭盖板32。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有两种携行方案,一是通过充电单元3顶部的提手9供手提行走,提手9为高分子塑料的;另一种是通过供电单元底部的滚轮7和背部的伸缩拉杆8供拖动,减轻负担,节省体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