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823发布日期:2019-06-26 00:3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充电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器人充电器使用较为不便,需要人工进行插拔,市面上也有可自动寻找充电座的机器人,但配合其使用的充电座对机器人行走的对接位置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充电器,旨在提供一种可自适应微调位置的机器人用充电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充电器,包含座体,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对接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包括锥状的第一电极、环状的第二电极以及电极座,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均安装在所述电极座上,且第一电极的上端高出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充电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单元由驱动组件驱动进行升降;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驱动齿轮以及电机,所述驱动杆上具有齿条部,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且所述驱动齿轮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电极座固定在所述驱动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极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使所述第一电极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上具有多个凸起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由弹性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端设有若干滚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充电器可在机器人运动到大概位置后,使对接单元上升与机器人上的充电接口对接,锥状的第一电极可以起到导正作用,使得座体相对于地面移动微调位置,使充电器与机器人的位置相适应,该充电器对机器人的姿态要求较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机器人充电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机器人充电器,包含座体1,所述座体1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对接单元2;所述对接单元2包括锥状的第一电极21、环状的第二电极22以及电极座23,所述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均安装在所述电极座23上,且第一电极21的上端高出于所述第二电极22;所述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连接充电电源。该机器人充电器配合机器人上的充电接口使用,充电接口包括与第一电极21匹配的锥状凹坑,以及与第二电极22匹配的环状的接触片,对接单元2上升时,第一电极21进入锥状凹坑的过程可起到导正作用,使机器人充电器自身移动位置。

所述对接单元2由驱动组件3驱动进行升降;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杆31、驱动齿轮32以及电机33,所述驱动杆31上具有齿条部311,所述驱动齿轮32与所述齿条部311啮合,且所述驱动齿轮32由电机33驱动转动;所述电极座23固定在所述驱动杆31上。

为了防止电机33走位不准,所述第一电极21与所述电极座23之间设置有弹簧24,所述弹簧24使所述第一电极21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这样可控制电机33都进给一点,使得弹簧24产生一点压缩量,保证第一电极21与其匹配的接触单元充分接触。

同理,为了使第二电极22与接触片充分接触,所述第二电极22上具有多个凸起点221。所述第二电极22由弹性金属制成。

为了使座体1移动顺滑,所述座体1上端设有若干滚轮4。

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充电器可在机器人运动到大概位置后,使对接单元上升与机器人上的充电接口对接,锥状的第一电极可以起到导正作用,使得座体相对于地面移动微调位置,使充电器与机器人的位置相适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