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794发布日期:2019-06-26 00:3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快充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充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又称电池装置,电池模组因其大功率、电压输出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电动汽车是这几年兴起的新兴产业;又如,电动单车,电动单车因其体积小以及价格较为便宜的原因被消费者选择为首选的代步工具;又如,电动滑板车,电动滑板车相对电动单车,其体积更小,且多数可折叠,方便用户携带和使用。但不管电池模组应用于哪个领域,电池模组若要工作,电池模组内部就必须储存有电量,当电量不足时,电池模组就无法正常工作,亦即电池模组无法正常输出电压。

对于现有的电池模组,若电池模组需要正常工作,就必须先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操作。但现有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通常只开设一个充电端口,导致电池模组的充电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倘若电池模组的额定容量较大,就会进一步延长电池模组的充电时间,导致充电效率低下;再者,对于的电池模组,在用户对电池模组连接外接充电装置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时,由于充电装置一直持续对电池模组输送电压,电池模组的电压可能存在在某个时刻电池模组的电压大于充电装置的电压,根据电势差的原理,电流会倒灌回流至外接的充电装置时,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完成充电的、充电效率较高的以及可防止电流倒灌回流到外接充电装置的快充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快充电池模组,包括:

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包括壳体、电池包、第一防倒灌单元、第二防倒灌单元、隔离单元和BMS单元,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一防倒灌单元、所述第二防倒灌单元、所述隔离单元和所述BMS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正极充电端口、第一负极充电端口、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和第二负极充电端口,所述第一防倒灌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充电继电器K1和第一熔断器Z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电池包的正极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充电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熔断器Z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继电器K1的驱动端与所述BMS单元的第一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熔断器Z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防倒灌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充电继电器K2和第二熔断器Z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电池包的正极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充电继电器K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继电器K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熔断器Z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继电器K2的驱动端与所述BMS单元的第二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Z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第一隔离继电器G1和第二隔离继电器G2,所述第一隔离继电器G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继电器G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包的负极端口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继电器G1的驱动端与所述BMS单元的第三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继电器G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继电器G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包的负极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继电器G2的驱动端与所述BMS单元的第四驱动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压正极输出端口和电压负极输出端口,所述电压正极输出端口分别所述电池包的输出端和外接负载连接,所述电压负极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继电器G1的第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包括总正继电器F1和总正熔断器Z3,所述总正熔断器Z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正极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总正熔断器Z3的第二端与所述总正继电器F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总正继电器F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包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总正继电器F1的驱动端与所述BMS单元的第五驱动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橡胶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快充电池模组,通过设置电池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正极充电端口和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外接充电装置可以将电压通过第一正极充电端口和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同时向电池包的正极端口输入,实现双口充电,大大提高了对电池包的充电速率,使得电池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过程;此外,由于第一防倒灌单元设置有第一二极管D1,第二防倒灌单元设置有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可以很好的防止电流倒灌回流到外接充电装置中,大大降低了电池包的充电隐患,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快充电池模组包括电池装置,电池装置包括壳体、电池包、第一防倒灌单元100、第二防倒灌单元200、隔离单元300和BMS单元,电池包、第一防倒灌单元100、第二防倒灌单元200、隔离单元300和BMS单元分别设置于壳体内;

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正极充电端口、第一负极充电端口、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和第二负极充电端口,第一防倒灌单元10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充电继电器K1和第一熔断器Z1,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池包的正极端口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充电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充电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与第一熔断器Z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充电继电器K1的驱动端与BMS单元的第一驱动输出端连接,第一熔断器Z1的第二端与第一正极充电端口连接,第二防倒灌单元200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充电继电器K2和第二熔断器Z2,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池包的正极端口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充电继电器K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充电继电器K2的第二端与第二熔断器Z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充电继电器K2的驱动端与BMS单元的第二驱动输出端连接,第二熔断器Z2的第二端与第二正极充电端口连接,隔离单元包括第一隔离继电器G1和第二隔离继电器G2,第一隔离继电器G1的第一端与第一负极充电端口连接,第一隔离继电器G1的第二端与电池包的负极端口连接,第一隔离继电器G1的驱动端与BMS单元的第三驱动端连接,第二隔离继电器G2的第一端与第二负极充电端口连接,第二隔离继电器G2的第二端与电池包的负极端口连接,第二隔离继电器G2的驱动端与BMS单元的第四驱动输出端连接。

如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正极充电端口和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外接充电装置可以将电压通过第一正极充电端口和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同时向电池包的正极端口输入,实现双口充电,大大提高了对电池包的充电速率,使得电池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过程;此外,由于第一防倒灌单元200设置有第一二极管D1,第二防倒灌单元200设置有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可以很好的防止电流倒灌回流到外接充电装置中,大大降低了电池包的充电隐患,安全系数高。

需要说明的是,隔离单元300包括第一隔离继电器G1和第二隔离继电器G2,第一隔离继电器G1和第二隔离继电器G2能够防止电池包漏电情况的发生,提高快充电池模组的安全系数;此外,BMS单元为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和监控电池包,电池管理单元的技术原理不再详细阐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还需要说明的是,请再次参阅图1,第一正极充电端口即为图1所示的C1+端口;第一负极充电端口即为图1所示的C1-端口;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即为图1所示的C2+端口;第二负极充电端口即为图1所示的C2-端口。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上设置有电压正极输出端口和电压负极输出端口,电压正极输出端口分别电池包的输出端和外接负载连接,电压负极输出端口分别与第一隔离继电器G1的第一端连接。如此,电压正极输出端口用于在电池包的电压从电池包的输出端输送至外接负载中。

需要说明的是,请再次参阅图1,电压正极输出端口即为图1所示的P+端口;电压负极输出端口即为图1所示的P-端口。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池装置还包括保护单元400,保护单元400包括总正继电器F1和总正熔断器Z3,总正熔断器Z3的第一端与电压正极输出端口连接,总正熔断器Z3的第二端与总正继电器F1的第一端连接,总正继电器F1的第二端与电池包的输出端连接,总正继电器F1的驱动端与BMS单元的第五驱动输出端连接。如此,当电池包要输出电压至外接负载时,BMS单元控制总正继电器F1闭合,电压依次从总正继电器F1、总正熔断器Z3和电压正极输出端口流向至外接负载。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件。如此,弹性件起到缓冲的作用。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橡胶弹性件。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快充电池模组,通过设置电池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正极充电端口和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外接充电装置可以将电压通过第一正极充电端口和第二正极充电端口同时向电池包的正极端口输入,实现双口充电,大大提高了对电池包的充电速率,使得电池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过程;此外,由于第一防倒灌单元设置有第一二极管D1,第二防倒灌单元设置有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可以很好的防止电流倒灌回流到外接充电装置中,大大降低了电池包的充电隐患,安全系数高。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