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串联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9882发布日期:2019-06-13 10:2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压串联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压串联电抗器。



背景技术:

串联电抗器一般串联在高压电力电容器或电容器组回路中,其主要作用是抑制高次谐波,减少网络电压波形的畸变,限制电容器在分相切投时的涌流。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06933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串联电抗器,它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内部设有拉板以及若干个柱片,骨架的外周绕有线圈,骨架沿柱片上端依次向上装有气隙板以及上铁轭,骨架沿柱片下端依次向下装有气隙板以及下铁轭,上铁轭固定在两个上夹板之间,下铁轭固定在两个下夹板之间。

上述串联电抗器的两块上夹板和下夹板均通过若干螺栓固定,人们在固定上铁轭和下铁轭时需要借助扳手等工具拧动螺栓,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低压串联电抗器,具有便于人们固定铁轭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串联电抗器,包括芯柱,芯柱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铁轭,所述铁轭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至少一组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杆、固定环和定位块,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靠近第二夹板的一面,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固定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板上,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上,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定位块滑设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设有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铁轭时,先将第二夹板与铁轭抵接,再将第一夹板向靠近第二夹板的一侧移动,使得连接杆穿过连接孔,此时定位块沿滑动槽移动。当定位块移动至与环形槽的位置对应时,将固定环周向转动使定位块与滑动槽分离并沿环形槽移动。当定位块与滑动槽完全分离时,定位块受到环形槽的侧壁的限制不能继续沿滑动槽移动,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不会发生相对移动,此时铁轭被固定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人们在连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时无需使用扳手拧动螺栓,具有便于人们固定铁轭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靠近所述第二夹板的一面设有环形的移动块,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与所述移动块配合的移动槽,所述移动块的横截面呈燕尾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环转动时,移动块沿移动槽转动,移动块的横截面为燕尾状限制了移动块向远离移动槽的一侧移动,使得固定环不会与第二夹板分离,保障了固定环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横截面积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人们将连接杆穿过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上周向均布有两个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定位块再次转动至滑动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的左右端面设有半球形的卡槽,所述限位块上设有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块移动至与限位块抵接时,将卡槽和与其相近的卡块过盈配合,使得定位块的位置固定,避免定位块受到震动时随意移动,提高了定位块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呈等距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根据铁轭的宽度选择将定位块与不同的环形槽配合,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可用于固定宽度不同的铁轭,扩大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设有阻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穿过连接孔时,阻挡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人们在移动第一夹板的过程中不慎将连接杆移动至与第二夹板完全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块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阻挡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穿设有定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杆穿过连接孔后,将阻挡块套设在连接杆上,然后将定位销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阻挡块的位置固定,此时阻挡块起到限位的作用。当人们需要拆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时,将定位销取出,再将阻挡块与连接杆分离,人们可将连接杆与第二夹板完全分离,便于人们搬移和收纳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防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块增大了人们的手掌与固定环的摩擦力,具有便于人们转动固定环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人们固定铁轭时,先将连接杆穿过连接孔,定位块随之沿滑动槽移动,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与铁轭抵接时,定位块与其中一个环形槽的位置对应,人们可通过转动固定环使定位块沿环形槽移动直至定位块与限位块抵接,此时铁轭被固定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人们无需使用扳手等工具便可实现铁轭的固定,具有便于人们固定铁轭的功能;

2.导向块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人们将连接杆穿过连接孔;阻挡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人们在移动连接杆的过程中不慎将连接杆与第二夹板分离;阻挡块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杆连接,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可完全拆分,便于人们搬运和收纳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

3.卡块和卡槽过盈配合使得定位块的位置固定,提高了定位块的稳定性;防滑块增大了人手与固定环的摩擦力,便于人们转动固定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显本实施例中移动槽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凸显本实施例中移动块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芯柱;2、铁轭;3、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连接杆;6、固定环;7、定位块;8、连接孔;9、移动槽;10、移动块;11、滑动槽;12、环形槽;13、限位块;14、卡块;15、卡槽;16、导向块;17、防滑块;18、阻挡块;19、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21、定位销;2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压串联电抗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三根芯柱1,芯柱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铁轭2,铁轭2通过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固定,第一夹板3位于第二夹板4的后侧。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均通过两组固定组件连接,其中下侧的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的下端面固定有底座22。

如图2、图3所示,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杆5、固定环6和两个定位块7,连接杆5固定在第一夹板3靠近第二夹板4的一面,第二夹板4上设有供连接杆5穿过的连接孔8。第二夹板4的前端面设有环形的移动槽9,移动槽9的横截面呈燕尾状,移动槽9内设有可沿其转动的移动块10。固定环6固定在移动块10的前端面且超出第二夹板4,定位块7周向均布在固定环6的内壁上。连接杆5的外壁上周向均布有两条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11,当连接杆5穿过连接孔8时,两个定位块7分别滑设在两条滑动槽11内,连接杆5的外壁上等距分布有三个环形槽12。

如图2、图3所示,当人们固定铁轭2时,先将第二夹板4与铁轭2抵接,接着将连接杆5向靠近第二夹板4的一侧移动并使连接杆5穿过连接孔8,定位块7随之沿与其对应的滑动槽11移动。当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均与铁轭2抵接时,定位块7和其中一个环形槽12的位置对应,然后通过转动固定环6使定位块7沿环形槽12移动并与滑动槽11分离,此时定位块7受到环形槽12的侧壁的限制不能继续沿滑动槽11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的连接,使得人们无需使用扳手等工具拧动螺栓便可实现铁轭2的固定,操作方便。人们可将定位块7移动至不同的环形槽12内使得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的间距不同,从而使得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可固定宽度不同的铁轭2,扩大了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的使用范围。

如图2所示,环形槽12的侧壁上周向均布有两个限位块13,限位块13的上下端面均设有半球形的卡块14,定位块7的左右侧面设有与卡块14过盈配合的卡槽15。限位块13在人们转动定位块7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定位块7再次移动至滑动槽11内,当定位块7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卡块14和与其相邻的卡槽15配合,使得定位块7不易随意移动,提高了定位块7的稳定性。

如图1、图2所示,连接杆5的前端固定有导向块16,导向块16的横截面积从后至前逐渐减小。导向块16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人们将连接杆5穿过连接孔8。固定环6的外壁上周向均布有五个防滑块17,防滑块17增大了人手与固定环6的摩擦力,使得人们在转动固定环6时固定环6不易滑脱,便于人们转动固定环6。

如图2、图3所示,连接杆5上套设有阻挡块18,阻挡块18靠近连接块的前端。阻挡块18的上端面设有第一通孔19,连接杆5上设有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19内穿设有定位销21。在连接杆5穿过连接孔8后,将阻挡块18套设在连接杆5上,接着将定位销21穿过第一通孔19和第二通孔20使得阻挡块18的位置固定。此时阻挡块18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人们在移动连接杆5的过程中不慎将连接杆5和第二夹板4完全分离。当人们需要拆分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时,将定位销21取出后将阻挡块18向前移动,使得阻挡块18与连接杆5分离,便于人们搬运和收纳第一夹板3以及第二夹板4。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人们固定铁轭2时,先将连接杆5穿过连接孔8,再将阻挡块18通过定位销21固定在连接杆5上,接着将定位块7沿滑动槽11移动直至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均与铁轭2抵接,此时定位块7和其中一个环形槽12的位置对应。再通过转动固定环6使定位块7与滑动槽11分离并嵌入环形槽12内,接着将定位块7转动至与限位块13抵接并使卡槽15和与其相邻的卡块14配合,此时定位块7受到环形槽12的侧壁的限制不能继续沿滑动槽11移动,从而使铁轭2被固定在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之间,人们无需通过扳手等工具便可实现铁轭2的固定,具有操作方便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