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0027发布日期:2019-07-10 10:1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充电线的充电器,例如用于对无人机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尤其是用于对农业用无人机(农用机)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充电线和充电器本体之间是插拔组装的关系,充电线的携带和收纳不便利且容易丢失。而且充电线和充电器本体组装后,充电器所占体积较大,不易收纳保存和运输。

在使用充电器时,充电线每次都需要和充电器本体组装,一方面造成充电器使用不够便利,另一方面因为充电器是大功率设备,如果充电线和充电器本体组装不到位,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以及充电线,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连接线体;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相插接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充电器本体转动至预设角度,使得所述连接线体绕在所述充电器本体上;所述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充电器本体上,使所述连接线体定位在所述充电器本体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充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设有转动机构,所述充电器本体上设有与所述转动机构相配合的转动配合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充电器本体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转动配合机构两者中的一个包括转轴,另一个包括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轴孔,所述转轴转动配合在所述轴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端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插设在所述充电器本体上;或/及,所述连接线体的走线从所述转轴的中部穿入,并且从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线体包括正极线、负极线以及信号线,所述正极线用于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线用于与电源负极电连接,所述信号线用于传输通信数据或/及控制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通信数据包括所述电池状态数据,所述电池状态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当前电池电压,当前电池温度,当前充电电流,当前充电电压;或/及,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电源开关信号;或/及,所述第一端部设有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信号线端子,所述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和所述信号线端子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紧固件或插接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线体的走线穿过所述第一端部,并且设有连接端子,所述充电器本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端子的安装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走线限位部,用于对所述连接线体的走线进行限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走线限位部包括限位凸起以及设于所述限位凸起的正极限位槽、负极限位槽和信号线限位槽,所述连接线体的走线包括正极线、负极线以及信号线,所述正极线、所述负极线和所述信号线分别限位于所述正极限位槽、所述负极限位槽和所述信号线限位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盖板,盖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且所述盖板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相卡接;或者,所述盖板与所述充电器本体螺纹连接;或者,所述盖板与所述充电器本体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或者,所述盖板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相插接;或/及,所述充电器本体上设有转轴避让槽,所述转轴避让槽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所述转轴避让槽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有轴孔;所述第一端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转轴避让槽内,所述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另外一端插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且被所述盖板限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器还包括选配连接器,所述选配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连接器插接,所述选配连接器的接口类型与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连接器的接口类型不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充电器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选配连接器的连接器避让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器还包括遮挡盖,所述遮挡盖盖设于所述连接器避让槽的开口处,并且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连接器插接有所述选配连接器时,所述遮挡盖从所述充电器本体上拆卸下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充电器本体设有快拆连接部,所述快拆连接部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快拆连接部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卡合部,螺纹连接部,插接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充电器本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端部的容纳槽;或/及,所述充电线的长度范围为0.2~2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充电器本体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顶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端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顶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相连的部位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线体绕过所述充电器本体的所述顶部,并且限位在所述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充电线与充电器本体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充电线、充电器本体的一体式设计,充电线和充电器本体融为一体,便于充电器的收纳保存和运输;在需要使用充电器时,只需要展开充电线、将第二端部从充电器本体上拆下即可使用,充电线和充电器本体无需二次组装,有效提高了充电器的使用效率,同时有效避免了因为两者组装不到位可能导致的发热/短路等严重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线处于收纳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线处于收纳状态,连接器上连接有选配连接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线处于打开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线处于打开状态,连接器上连接有选配连接器;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线处于打开状态,连接器上连接有选配连接器;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线处于收纳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第五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第六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第七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充电器本体,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顶部,15转轴避让槽,17限位槽,18安装槽,181限位凸起,182正极限位槽,183负极限位槽,184信号线限位槽,19连接器避让槽,2充电线,21第一端部,22第二端部,221连接器,222选配连接器,23连接线体,24正极线,25负极线,26信号线,27卡槽,28转轴,3插接件,4紧固件,5盖板,51卡扣,6遮挡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充电器。

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1和充电线2。

充电线2包括第一端部21、第二端部22以及连接第一端部21与第二端部22的连接线体23;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可转动连接,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第二端部22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相插接的连接器221;其中,第一端部21相对于充电器本体1转动至预设角度,使得连接线体23绕在充电器本体1上;第二端部22可拆卸地连接在充电器本体1上,使连接线体23定位在充电器本体1上。

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可转动连接,实现充电线2在充电器本体1上的连接,从而实现线机一体式设计,充电线2和充电器本体1融为一体,便于充电器的收纳保存及运输,还能够避免充电线2丢失。在使用充电器时,无需充电线2和充电器本体1的二次组装,既能够提高使用效率,还能够避免充电线2和充电器本体1组装不到位可能导致的发热/短路等严重安全隐患。

具体的,需要收纳充电线2时,将第一端部21相对于充电器本体1转动至预设角度,将连接线体23绕在充电器本体1上,将第二端部22安装在充电器本体1上,将连接线体23定位在充电器本体1上,避免连接线体23从充电器本体1上脱落。在使用充电器时,先将第二端部22从充电器本体1上取下,再将连接线体23从充电器本体1上取下,转动第一端部21至合适的角度,将第二端部22连接在外部装置的充电接口上,合适的角度是指方便第二端部22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的角度,外部装置可以为任意领域应用充电器的装置,例如无人机。

优选地,第一端部21设有转动机构,充电器本体1上设有与转动机构相配合的转动配合机构,且转动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器本体1上。

通过转动机构与转动配合机构的配合,实现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转动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器本体1上,使得第一端部21可拆卸地连接在充电器本体1上,当充电线2损坏时,将第一端部21从充电器本体1上取下,从而对取下的充电线2进行更换或维修。

优选地,转动机构和转动配合机构两者中的一个包括转轴28,另一个包括与转轴28相适配的轴孔,转轴28转动配合在轴孔内。

第一端部21上设有转轴28,充电器本体1上设有轴孔,或者,第一端部21上设有轴孔,充电器本体1上设有转轴。将转轴28插入轴孔中,实现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的可转动连接;将转轴28从轴孔中取出时,实现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的分离,从而对充电线2进行更换或将充电线2取下进行维修。

优选地,转动机构包括转轴28,转轴28与第一端部21固定连接,并且转轴28可转动地插设在充电器本体1上。

第一端部21固定连接有转轴28,充电器本体1上设有轴孔,方便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的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将转轴28插设在轴孔中时,实现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的连接;将转轴28从轴孔中脱出时,实现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的分离。

优选地,连接线体23的走线从转轴28的中部穿入,并且从转轴28的一端穿出。

转轴28呈圆柱状,转轴2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转轴28的第一端插入轴孔中,为避免第一端插入轴孔时损坏连接线体23,连接线体23的走线从转轴28的中部或转轴28上靠近第二端处穿入,并从转轴28的第二端穿出,这样不妨碍第一端与轴孔的配合,且连接线体23从第二端穿出后有足够的空间与充电器本体1连接,从而方便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之间的连接和拆卸。

优选地,连接线体23包括正极线24、负极线25以及信号线26,正极线24用于与电源正极电连接,负极线25用于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信号线26用于传输通信数据或/及控制信号。

连接线体23与充电器本体1电连接,第二端部22连接在外部装置的充电接口上,以对外部装置的充电。通信数据通过信号线26传输到充电器本体1,实现充电器本体1与外部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信号通过信号线26传输到充电器本体1,实现充电器对外部装置充电过程的控制,实现充电器的智能化,从而实现充电器的智能化,提供充电器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通信数据包括电池状态数据,电池状态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当前电池电压,当前电池温度,当前充电电流,当前充电电压;或/及,控制信号包括电源开关信号。

为保证充电安全,充电器可以与外部装置的电池通信,实时监测电池状态数据。当电池充满或者电池充电出现异常时,充电器及时断开电源,停止对外部装置的充电过程。

优选地,第一端部21设有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信号线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信号线端子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紧固件4或插接件3与充电器本体1相连接。

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信号线端子分别与正极线24、负极线25和信号线26相连接,且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信号线端子通过螺丝等紧固件4或插接件3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上,从而将正极线24、负极线25和信号线26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上。且螺丝等紧固件4、插接件3方便从充电器本体1上拆除,从而连接线体23能够方便与充电器本体1相分离,方便对充电线2进行更换和维修。可以理解,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信号线端子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等方式与充电器本体1相连接。

插接件3与充电器本体1相卡接,具体的,插接件3和充电器本体1中的一个上设有卡扣,另一个上设有与卡扣相适配的卡槽,卡扣卡入卡槽内时,连接线体23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上,卡扣从卡槽内脱出时,实现连接线体23与充电器本体1的分离。

示例性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通过螺丝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上,信号线端子通过插接件3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上,且信号线端子设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之间。可以理解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采用插接件3与充电器本体1电连接,信号线端子采用紧固件与充电器本体1电连接,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线体23包括正极线24和负极线25两根线体,第一端部21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与正极线24相连接,并用于将正极线24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上,负极端子与负极线25相连接,并用于将负极线25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上。该充电器可以实现对电池充电,但不具备与电池之间传输通信数据或/及控制信号的功能。

优选地,连接线体23的走线穿过第一端部21,并且设有连接端子,充电器本体1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安装槽18。

连接端子位于安装槽18内,优选地,安装槽18设置在充电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且开口朝外,避免连接端子凸设在充电器本体1的外侧造成安全隐患,还能够提高充电器的美观性。

优选地,安装槽18的底部设有走线限位部,用于对连接线体23的走线进行限位。

连接线体23与走线限位部相配合,实现对连接线体23的限位,避免连接线体23相对于充电器本体1的晃动和移位,提高充电器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地,走线限位部包括限位凸起181以及设于限位凸起181的正极限位槽182、负极限位槽183和信号线限位槽184,连接线体23的走线包括正极线24、负极线25以及信号线26,正极线24、负极线25和信号线26分别限位于正极限位槽182、负极限位槽183和信号线限位槽184内。

安装槽18的底壁凸出形成限位凸起181,限位凸起181上设有正极限位槽182、负极限位槽183和信号线限位槽184,正极线24、负极线25和信号线26分别位于正极限位槽182、负极限位槽183和信号线限位槽184内,正极线24、负极线25和信号线26的一端分别穿出正极限位槽182、负极限位槽183和信号线限位槽184后,分别与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信号线端子相连接。优选地,信号线限位槽184位于正极限位槽182和负极限位槽18317之间。将走线限位部设置在转轴28第一端部21与连接端子之间,能够对位于第一端部21和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线体23进行定位,以保持连接线体23的有序性,并避免连接线体23的晃动导致的安全隐患。

优选地,充电器还包括:盖板5,盖设在安装槽18的开口,且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

盖板5盖设在安装槽18的开口处,对安装槽18进行封盖,避免连接线体23、连接端子外露,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将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相分离,可以方便的将连接线体23与充电器本体1相分离,从而方便的对充电线2进行更换。

示例性1,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相卡接。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中的一个上设有卡扣,另一个上设有与卡扣相适配的卡槽,通过卡扣插入卡槽,实现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的连接,通过卡扣脱出卡槽,实现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的分离。

示例性2,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螺纹连接。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中的一个上设有内螺纹,另一个上设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或分离,实现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的可拆卸连接。

示例性3,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通过紧固件相连接。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栓等。如图1至图14中,盖板通过3颗螺钉连接在充电器本体上,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各通过一颗螺钉连接在充电器本体上,信号线端子通过插接件连接在充电器本体上,将充电线从充电器本体上拆下时,需要拆掉盖板上的3颗螺钉,去掉盖板,再拆卸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上连接的两个螺钉及信号线端子上连接的插接件,推动第一端部按图7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端部从转轴避让槽中脱出,共需要拆除5颗螺钉和一个插接件。

示例性4,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相插接。

示例性5,盖板5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

优选地,充电器本体1上设有转轴避让槽15,转轴避让槽15位于安装槽18的一侧,并且与安装槽18相连通;转轴避让槽15远离安装槽18的侧壁设有轴孔;第一端部21设有转轴28,转轴28位于转轴避让槽15内,转轴28的一端插入轴孔,另外一端插入安装槽18内,并且被盖板5限位。

转轴避让槽15与安装槽18相连接,在需要将转轴28安装入轴孔时,将第一端部21的至少部分置于安装槽18内,并将转轴28对准轴孔,沿从安装槽18到转轴避让槽15的方向(沿如图7中箭头A的反方向)推动第一端部21,使转轴28插入轴孔中,第一端部21位于转轴避让槽15内,将连接线体23限位于走线限位部内,且将连接线体23通过连接端子与充电器本体1相连接后,将盖板5盖设在安装槽18内,盖板5压盖在转轴28远离轴孔的一端,实现对第一端部21的限位。充电线2若损坏需要更换时,将盖板5从充电器本体1上取下,拆除连接线体23与充电器本体1连接处的紧固件或插接件3,将第一端部21从转轴避让槽15推动至安装槽18内,使得转轴28从轴孔中脱出,便可以实现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的分离。

优选地,充电器还包括选配连接器222,选配连接器222用于与第二端部22的连接器221插接,选配连接器222的接口类型与第二端部22的连接器221的接口类型不相同。

设置选配连接器222可以增加能够用充电器进行充电的电池的充电接口类型。当电池的充电接口类型与连接器221相适配时,将连接器221与电池的充电接口相连接,当电池的充电接口类型与选配连接器222相适配时,将选配连接器222与电池的充电接口相连接。连接器221和/或选配连接器222与外部装置的电池相连接,优选地,连接器221和/或选配连接器222与外部装置相插接,可以理解的,连接器221和/或选配连接器222还可以与外部装置采用螺钉等紧固件相连接或螺纹连接或通过插接件3连接。

连接器221与选配连接器222相插接,实现了连接器221与选配连接器222的可拆卸连接,方便连接器221与选配连接器222的连接和分离。可以理解,连接器221与选配连接器222还可以相卡接、采用紧固件相连接或螺纹连接。

优选地,充电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容置选配连接器222的连接器避让槽19。

选配连接器222位于连接器避让槽19内,一方面起到对选配连接器222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避免选配连接器222外露造成的安全隐患。优选地,连接器避让槽19位于充电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且开口朝外,选配连接器222盖设在开口处。

优选地,充电器还包括遮挡盖6,遮挡盖6盖设于连接器避让槽19的开口处,并且与充电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当第二端部22的连接器221插接有选配连接器222时,遮挡盖6从充电器本体1上拆卸下来。

当连接器221与选配连接器222相插接时,为不妨碍将选配连接器222放置于连接器避让槽19内,遮挡盖6从充电器本体1上拆卸下来。为防止取下的遮挡盖6丢失,可以在充电器本体1上设置挂钩或置物槽,将遮挡盖6挂在挂钩上或放置于置物槽内。

当充电器不需要使用选配连接器222时,将选配连接器222与连接器221相分离,将遮挡盖6盖设在连接器避让槽19内,防止连接器避让槽19内进入异物。为防止取下的选配连接器222丢失,可以在充电器本体1上设置挂钩或置物槽,将选配连接器222挂在挂钩上或放置于置物槽内。

可以理解,遮挡盖6还可以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

优选地,充电器本体1设有快拆连接部,快拆连接部用于可拆卸连接第二端部22。

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方便将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相分离或相连接,从而方便充电线2的更换及收纳。

示例性1: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相卡接,具体的,充电器本体1设有卡合部,第二端部22上设有卡合配合部,卡合部和卡合配合部中的一个为卡扣,另一个为与卡扣相适配的卡槽。卡扣插入卡槽,实现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的连接,卡扣从卡槽中脱出,实现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的分离。优选地,盖板5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卡扣,第二端部22设有卡槽。

示例性2: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螺纹连接,具体的,充电器本体1设有螺纹连接部,例如第二端部22和充电器本体1中的一个上设有外螺纹,另一个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示例性3: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相插接。具体的,充电器本体1设有插接部,第二端部22上设有插接配合部,插接部和插接配合部中的一个为凸起,另一个为与凸起相适配的插接槽,凸起插入插接槽内。

优选地,充电器本体1设有用于容纳第二端部22的容纳槽。

在不充电时,将第二端部22置于容纳槽内,起到对第二端部22的保护作用,防止第二端部22外露被损害。

优选地,充电器本体1包括第一侧壁11、与第一侧壁11相对的第二侧壁12以及与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连接的顶部13,第一端部21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上,第二端部22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侧壁12上。

顶部13位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顶部13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1相连接,顶部1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2相连接。第一端部21转动连接在第一侧壁11上,第二端部22设置在第二侧壁12上,连接线体23搭接在充电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为方便连接线体23的收纳和展开,连接线体23绕过顶部13,搭设在第一侧壁11、顶部13和第二侧壁12上。可以理解,连接线体23绕过底部,搭设在第一侧壁11、底部和第二侧壁12上,其中底部与顶部13相对设置。

优选地,充电器本体1呈长方体形。可以理解,充电器本体1还可以呈其它形状,例如圆形、梯形等。

当充电线2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均连接在充电器本体1上,连接线体23搭接在充电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为对连接线体23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充电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与连接线体23相适配的限位槽17,连接线体23限位于限位槽17内。优选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顶部13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限位槽17,进一步地,顶部13与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相连的部位设有限位槽17,连接线体23绕过充电器本体1的顶部13,并且限位在限位槽17。

现有技术中多数充电线2因为使用方式限制,导致充电线2长度过短,充电操作时操作空间受限;且在给电池充电时,因为电池和充电器摆放距离过近,影响散热,则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线2的长度范围为0.2~2m。使用者有非常宽裕的操作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工况(充电器对电池充电)时,电池和充电器宽裕的摆放空间,可以很好的保证散热空间,降低工况时的安全隐患。充电线2的长度可以为但不限于0.2m、0.5m、0.8m、1.1m、1.4m、1.7m或2m。

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充电器对一组或多组电池充电,可以在充电器本体1上连接多根充电线2,多根充电线2的第一端部21与充电器本体1转动连接,第二端部22与充电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为合理利用充电器本体表面的空间,且避免多根充电线中至少两根充电线同时使用时存在干涉,多根充电线中一部分充电线的第一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一侧壁上,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侧壁上,另外与部分充电线的第一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二侧壁上,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一侧壁上,如图1至图5所示,充电器包括4根充电线,其中2根充电线的第一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一侧壁上,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二侧壁上,另外两根充电线的第一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二侧壁上,第二端部连接在第一侧壁上。当需要利用充电器对电池充电时,只需要将充电器连接至交流电源;然后将第二端部22从充电器本体1上取下;再将充电线2与电池连接,操作更方便。当需要对充电线2进行收纳时,将充电线2的第二端部22越过充电器本体1的顶部13;再将充电线2的第二端部22连接在充电器本体1上,将连接线体23固定到限位槽17中,就能够实现对充电线2的收纳目的。当需要对充电线2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将需要更换的充电线2的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从充电器本体1上拆下,就能够方便的更换充电线2,因此单通道的充电线2若损坏,使用者可以购买单独的线材自行更换即可。还能够通过更换充电线2或者使用选配连接器222,实现对具有不同电池充电接口的电池进行充电,优选地,多根充电线2的连接器221或选配连接器222的接口类型不同,以此适配不同的电池上的电池充电接口,实现为不同电池充电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采用线机一体式设计,使用前,充电线2和充电器本体1融为一体,且充电线2可以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上,便于收纳保存以及运输。使用时,只需展开充电线2即可使用,无需二次组装,这样有效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有效避免了因为组装不到位可能导致的发热/短路等严重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