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电容式降压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0182发布日期:2019-07-10 10:1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并联电容式降压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联电容式降压充电器。



背景技术:

给电池充电时,需要充电器将220V的交流电降压并形成直流电,才能给电池充电,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现有的充电器中需要配置有变压器、互感器等多种电子器件,这样充电器的重量、体积、功耗、成本都很大,充电器内部的结构也很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联电容式降压充电器,包括有L1线、L2线、N1线、N2线、正插头、负插头、正极连接点、负极连接点,其中正插头用于连接市电火线,负插头用于连接市电零线,正极连接点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负极连接点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的负极,L1线的一端连接正插头,另一端连接正极连接点,L1线上依次串联有D1二极管、S1开关、S2开关、S5开关、D5二极管,D1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正插头,D5二极管的正极连接S5开关,L2线的一端连接正插头,另一端连接负极连接点,L2线上设有D3二极管,D3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正插头,N1线的一端连接负插头,另一端连接负极连接点,N1线上设有D2二极管,D2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负插头,N2线的一端连接负插头,另一端连接正极连接点,N2线上设有D4二极管、S3开关、S4开关、S6开关、D6二极管,D4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负插头,D6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负极连接点,L1线与N1线之间分别连接有C1电容和C2电容,C1电容与L1线的连接点位于S1开关和S2开关之间,C1电容与N1线的连接点位于D2二极管和负极连接点之间,C2电容与L1线的连接点位于S2开关和S5开关之间,C2电容与N1线的连接点位于D2二极管和负极连接点之间,L2线与N2线之间分别连接有C3电容和C4电容,C3电容与N2线的连接点位于S3开关和S4开关之间,C3电容与L2线的连接点位于D3二极管和负极连接点之间,C4电容与N2线的连接点位于S4开关和S6开关之间,C4电容与L2线的连接点位于D3二极管和负极连接点之间,所述S1开关、S2开关、S3开关、S4开关、S5开关、S6开关分别由单片机控制开合。

C1电容和C3电容的电容相等,C2电容和C4电容的电容相等,C1电容的电容小于C2电容的电容。

市电为220V交流电,所述C1电容和C3电容均为100μF、400V的电容,所述C2电容和C4电容均为400μF、400V的电容,所述充电电池为48V可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正插头和负插头连接市电,交流电的方向和大小按正弦波曲线进行规律变化,当交流电为正向时,单片机控制S1开关、S5开关、S4开关闭合,S2开关、S3开关、S6开关断开,市电给C1电容进行充电,C2电容给电池充电,C3电容给C4电容充电;当交流电为负向时,单片机控制S1开关、S5开关、S4开关断开,S2开关、S3开关、S6开关闭合,此时市电给C3电容进行充电,C4电容给电池充电,C1电容给C2电容充电。当C1电容给C2电容充电时,由于C1电容中的电量Q恒定,C1电容中的电量分出一部分给C2电容,根据公式Q=C U,在Q一定时,总的C变大(C1电容+C2电容)后,C1电容和C2电容两端的电压势必变小,从而形成降压,当S2开关断开,S5开关闭合时,C2电容利用降压后的电压给电池充电。交流电为负向时,C3电容和C4电容利用上述相同原理进行降压,C4电容利用降压后的电压给电池充电。随着交流电正弦波方向的不断交替,从而给电池持续不断的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并联电容式降压充电器,利用两组电容器,每组电容器中设有两个并联的、电容量大小不一样的电容实现给降压并给电池充电,整个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简单,相比于传统的充电器,具有重量小、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并联电容式降压充电器,包括有L1线1、L2线2、N1线3、N2线4、正插头5、负插头6、正极连接点7、负极连接点8,其中正插头5用于连接市电火线,负插头6用于连接市电零线,正极连接点7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9的正极,负极连接点8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9的负极,L1线1的一端连接正插头5,另一端连接正极连接点7,L1线1上依次串联有D1二极管10、S1开关11、S2开关12、S5开关13、D5二极管14,D1二极管10的正极连接正插头5,D5二极管14的正极连接S5开关13,L2线2的一端连接正插头5,另一端连接负极连接点8,L2线2上设有D3二极管15,D3二极管15的负极连接正插头5,N1线3的一端连接负插头6,另一端连接负极连接点8,N1线3上设有D2二极管16,D2二极管16的负极连接负插头6,N2线4的一端连接负插头6,另一端连接正极连接点7,N2线4上设有D4二极管17、S3开关18、S4开关19、S6开关20、D6二极管21,D4二极管17的正极连接负插头6,D6二极管21的负极连接负极连接点8,L1线1与N1线3之间分别连接有C1电容22和C2电容23,C1电容22与L1线1的连接点位于S1开关11和S2开关12之间,C1电容22与N1线3的连接点位于D2二极管16和负极连接点8之间,C2电容22与L1线1的连接点位于S2开关11和S5开关13之间,C2电容22与N1线3的连接点位于D2二极管16和负极连接点8之间,L2线2与N2线4之间分别连接有C3电容24和C4电容25,C3电容24与N2线4的连接点位于S3开关18和S4开关19之间,C3电容24与L2线2的连接点位于D3二极管15和负极连接点8之间,C4电容25与N2线4的连接点位于S4开关19和S6开关20之间,C4电容25与L2线2的连接点位于D3二极管15和负极连接点8之间,所述S1开关11、S2开关12、S3开关18、S4开关19、S5开关13、S6开关20分别由单片机控制开合,C1电容22和C3电容24的电容相等,C2电容23和C4电容25的电容相等,C1电容22的电容小于C2电容23的电容。

市电为220V交流电,所述C1电容22和C3电容24均为100μF、400V的电容,所述C2电容23和C4电容25均为400μF、400V的电容,所述充电电池为48V可充电电池。

将多个上述充电器并联并通过一个单片机对每个充电器中的所有开关进行分别控制,这样可以对多个充电器进行集中控制,用于小区等场所对多个电瓶车充电使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