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4640发布日期:2019-06-19 00:2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组件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太阳电池板主要由硅晶体板材构成,其质量大、质地较脆,因此,就需要使用光伏支架对光伏发电组件进行安装、固定。

目前,一种典型的光伏支架,由前立柱、后立柱、斜撑、设置在前立柱以及后立柱之间的斜梁以及固定设置在斜梁上的横梁组成,其中,斜撑设置的前立柱与后立柱之间以及斜梁与横梁之间,用以增加光伏支架的结构强度以及结构稳定性。一般斜梁采用圆管结构设计,横梁采用U型结构或者C型结构,横梁通过抱箍安装到斜梁上,抱箍再通过螺栓与斜梁实现固定连接。

这种采用抱箍结构实现杆类部件安装的方案,容易出现如下问题:1、抱箍的力学性能差,并且通过抱箍进行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容易造成结构损坏,使得光伏发电组件安装的稳定性降低;2、抱箍无法对杆类部件的轴向转动进行止步,这样杆类部件就容易发生扭转,造成光伏支架的结构变形;3、光伏支架需要现场安装,这样会在现场消耗大量的安装时间,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安装速度较快、安装后连接结构强度较高的光伏支架用连接组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包括有横梁、斜梁以及斜撑。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有上马鞍固定件以及下马鞍固定件;

所述上马鞍固定件包括有上底,所述上底的上侧面为用于与所述横梁接触的平面结构,于所述上底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板,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斜梁的外侧面接触的第一弧形槽口;

所述下马鞍固定件包括有下底,于所述下底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侧板,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斜梁的外侧面接触的第二弧形槽口;

所述上马鞍固定件通过螺栓预装到所述横梁上,所述下马鞍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上马鞍固定件的下侧、所述第一弧形槽口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口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用于夹装所述斜梁的夹装空间,所述斜梁穿过所述上马鞍固定件以及所述下马鞍固定件之间的夹装空间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斜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连接。

优选地,于所述斜梁上开设有中心孔;于所述上底的形心位置上开设有第一中心固定孔,于所述第一中心固定孔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紧固孔,于所述下底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中心固定孔对应的第二中心固定孔以及与所述第一紧固孔对应的第二紧固孔;穿过所述第一中心固定孔、所述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固定孔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上马鞍固定件、所述下马鞍固定件、所述斜梁以及所述横梁固定连接的中心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紧固孔以及所述第二紧固孔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上马鞍固定件、所述下马鞍固定件以及所述横梁固定连接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两侧。

优选地,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上开设有铰接孔,所述斜撑通过铰接螺栓铰接于所述铰接孔中。

优选地,所述斜撑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铰接孔开设于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侧板的端部位置上,所述斜撑卡装于所述下马鞍固定件的端部并通过所述铰接螺栓铰接于所述铰接孔中。

优选地,所述横梁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于所述横梁的顶部并位于其两侧设置有支撑翼板;所述中心螺栓的螺帽设置于所述横梁的U型槽内,所述中心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一中心固定孔、所述中心孔以及所述第二中心固定孔、其螺杆上通过设置螺母将所述上马鞍固定件、所述下马鞍固定件、所述斜梁以及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栓的螺帽设置于所述横梁的U型槽内,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一紧固孔以及所述第二紧固孔将所述上马鞍固定件、所述下马鞍固定件以及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梁为金属横梁,所述横梁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斜撑为金属斜撑,所述斜撑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马鞍固定件为金属上马鞍固定件,所述上马鞍固定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马鞍固定件为金属下马鞍固定件,所述下马鞍固定件为一体式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包括有横梁、斜梁以及斜撑,并且额外设计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有上马鞍固定件以及下马鞍固定件,上马鞍固定件与下马鞍固定件采用上下安装的方式设置在斜梁的上部以及下部,上马鞍固定件与下马鞍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在斜梁上的夹紧固定,斜撑的一端与下马鞍固定件连接,斜撑的另一端与横梁连接。通过上马鞍固定件以及下马鞍固定件的结构设计,其与斜梁以及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横梁与斜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上马鞍固定件、下马鞍固定件、横梁以及斜撑之间可以在工厂实现预装,在现场仅需要将斜梁装配到上马鞍固定件与下马鞍固定件之间并拧紧螺栓即可,相比于传统的每一个部件都需要进行安装的组装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节约了现场安装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安装有光伏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在收纳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马鞍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马鞍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7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横梁1、斜梁2、斜撑3、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上底6、第一支撑侧板7、第一弧形槽口8、下底9、第二支撑侧板10、第二弧形槽口11、第一中心固定孔12、第一紧固孔13、第二中心固定孔14、第二紧固孔15、铰接孔16、支撑翼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7,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安装有光伏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在收纳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马鞍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马鞍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用于实现光伏发电组件的固定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包括有横梁1、斜梁2以及斜撑3,其中:斜梁2采用金属圆管结构设计,例如不锈钢管或者铝管;斜撑3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斜撑3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例如采用不锈钢板弯折形成或者是U型铝型材,在斜撑3的侧壁上并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开设有孔结构,以实现斜撑3在其他部件上的铰接;横梁1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于横梁1的顶部并位于其两侧设置有支撑翼板17,横梁1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例如采用不锈钢板弯折形成或者是U型铝型材,在支撑翼板17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孔结构用于实现光伏发电组件的安装,在横梁1的侧壁上开设有孔结构,用于实现斜撑3的铰接安装。

目前,光伏支架上横梁1(檩条)在斜梁2(圆管)上的典型的安装方式为:通过抱箍使用螺栓直接对横梁1进行固定,这样横梁1容易发生扭转,并且,在横梁1与斜梁2的连接点上无法对斜撑3进行安装,同时抱箍所提供的力学性能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则基于现有的光伏支架结构,特别提供了一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有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通过安装组件对横梁1以及斜梁2进行安装,安装组件可以预装,即在工厂就可以将横梁1、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以及斜撑3装配成一体,然后在现场进行整体安装,其可以加快安装速度,并且本实用新型对安装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光伏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马鞍固定件4包括有上底6,上底6的上侧面为用于与横梁1接触的平面结构,于上底6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板7,于第一支撑侧板7上设置有与斜梁2的外侧面接触的第一弧形槽口8。下马鞍固定件5包括有下底9,于下底9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侧板10,于第二支撑侧板10上设置有与斜梁2的外侧面接触的第二弧形槽口11。上马鞍固定件4与下马鞍固定件5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下马鞍固定件5的第二支撑侧板10上开设有铰接孔16,斜撑3通过铰接螺栓铰接于铰接孔16中。

具体地,铰接孔16开设于靠近第二支撑侧板10的端部位置上,斜撑3卡装于下马鞍固定件5的端部并通过铰接螺栓铰接于铰接孔16中。

由上述结构可知,斜撑3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在实际使用状态下,斜撑3是卡装在下马鞍固定件5以及横梁1上、并通过螺栓或者铰接轴实现在下马鞍固定件5以及横梁1上的固定。

上马鞍固定件4通过螺栓预装到横梁1上,下马鞍固定件5设置于上马鞍固定件4的下侧、第一弧形槽口8与第二弧形槽口11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用于夹装斜梁2的夹装空间,斜梁2穿过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之间的夹装空间并通过螺栓紧固,斜撑3的一端与横梁1连接,斜撑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侧板10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出厂前,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横梁1以及斜撑3可以预装成型,在施工场地只需要将斜梁2安装到上马鞍固定件4与下马鞍固定件5之间,然后拧紧螺栓即可完成光伏支架的组装,其组装操作简单,组装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斜梁2以及横梁1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为了避免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在斜梁2上的安装出现错位(转动偏移),本实用新型于斜梁2上开设有中心孔,穿过中心孔设置一个螺栓,通过该螺栓将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以及横梁1连接,配合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上的弧形槽口结构,能够提高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在斜梁2上安装时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出现偏转的问题。

上马鞍固定件4包括有上底6以及第一支撑侧板7,于上底6的形心位置上开设有第一中心固定孔12,于第一中心固定孔12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紧固孔13。下马鞍固定件5包括有下底9以及第二支撑侧板10,于下底9上开设有与第一中心固定孔12对应的第二中心固定孔14以及与第一紧固孔13对应的第二紧固孔15。穿过第一中心固定孔12、中心孔、第二中心固定孔14设置有用于实现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斜梁2以及横梁1固定连接的中心螺栓,中心螺栓不仅具有组件固定安装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对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以及横梁1的限位功能。

穿过第一紧固孔13以及第二紧固孔15设置有用于实现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以及横梁1固定连接的紧固螺栓,紧固螺栓设置于横梁1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底6用于与横梁1接触,上底6以及横梁1之间相互接触的面形状适配,例如都采用平面结构或者是具有定位、限位功能的凸起与凹槽结构。采用上述结构优化,能够提高上马鞍固定件4与横梁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于横梁1的顶部并位于其两侧设置有支撑翼板17;中心螺栓的螺帽设置于横梁1的U型槽内,中心螺栓的螺杆穿过第一中心固定孔12、中心孔以及第二中心固定孔14后、其螺杆上通过设置螺母将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斜梁2以及横梁1固定连接。

紧固螺栓的螺帽设置于横梁1的U型槽内,紧固螺栓的螺杆穿过第一紧固孔13以及第二紧固孔15将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以及横梁1固定连接。

为了提高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的结构强度,在此限定:上马鞍固定件4为金属上马鞍固定件,具体地,上马鞍固定件4为不锈钢上马鞍固定件或者铝型材上马鞍固定件,上马鞍固定件4为一体式结构;下马鞍固定件5为金属下马鞍固定件,具体地,下马鞍固定件5为不锈钢下马鞍固定件或者铝型材下马鞍固定件,下马鞍固定件5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马鞍式固定光伏支架包括有横梁1、斜梁2以及斜撑3,并且额外设计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有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上马鞍固定件4与下马鞍固定件5采用上下安装的方式设置在斜梁2的上部以及下部,上马鞍固定件4与下马鞍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在斜梁2上的夹紧固定,斜撑3的一端与下马鞍固定件5连接,斜撑3的另一端与横梁1连接。通过上马鞍固定件4以及下马鞍固定件5的结构设计,其与斜梁2以及横梁1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横梁1与斜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上马鞍固定件4、下马鞍固定件5、横梁1以及斜撑3之间可以在工厂实现预装,在现场仅需要将斜梁2装配到上马鞍固定件4与下马鞍固定件5之间并拧紧螺栓即可,相比于传统的每一个部件都需要进行安装的组装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节约了现场安装的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实现厂内预装,提高光伏支架的现场组装效率,节约施工时间;2、本实用新型现场只需进行螺栓紧固,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项目现场安装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